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浦玉生先生根据后人伪造的《施耐庵墓志》的记载,在其所著《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中将施耐庵的生卒年定为1296—1370年,并由此编出了《施耐庵年表》;但是根据可靠的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记载推断,施耐庵的生年当在1328—1344年之间,这是较为客观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如同掌握了一把辨别苏北施耐庵之伪的钥匙,将浦先生在《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及《施耐庵年表》中例举的一系列有关施耐庵的事迹否定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4,(12):45-45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援引文献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解析经典楚汉交战时,项羽率领的军队在垓下被层层包围。项羽突出重围,跑到了乌江边。乌江亭长划着小船等在江边,见到项羽过来,  相似文献   

3.
岑仲勉先生在《唐人行第录》中将盛唐诗人王之涣系于第七,唯一根据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与高适《塞上听吹笛》所押韵属同一韵部,证据略显微薄。而二十世纪以来出土并公布了八方王之涣家族成员的墓志,为王之涣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助力,笔者利用上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证,对前人所作出的结论做了若干补正和论说,并认为"王之涣行第为七"的说法仍然缺乏确凿证据,应当慎提,不可用于更广泛和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传世本《周易》卦爻中常见有“有孚”一词,凡26见;又有“厥孚”一词,仅仅一见。过去的学者都把“厥”当作虚词。根据古文字中“又”、“厥”二字形近容易相混的情况,此处的“厥”可能是“又(有)”字之误。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周易》已经写作“厥”来看,这种讹误发生的时间相当早。  相似文献   

5.
与隋唐时期相比,北宋时期洛阳周边所辖之乡数量大大减少.《太平寰宇记》记载洛阳有七乡之数,但不言七乡具体名称.根据出土墓志及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考证出北宋时期洛阳所辖的乡数、乡名及方位,以补史载之阙.  相似文献   

6.
结合《汉书》纪、传及其它汉代文献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条进行考察,其中“奉常,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的记载可确信无疑;“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的记载与诸多史实不合,当存疑;“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太卜”中的“初”字当为“增”字之误。因此,我们在使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的材料时须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大量与北宋历史有关的著作记载,对《宋史》中从太祖到钦宗共九朝的本纪进行了考订,指出并纠正其中明显的错误,对于各家记载不同而无从断定正确与否者则列举各类不同的记载以存异,还对某些《宋史》的校勘提供补充证明,涉及《宋史》本纪中的时间、人名、数字、事件、名称等多方面的问题,共52条。  相似文献   

8.
《周礼》、《国语》记载宰夫为周代天子属官,至于诸侯和卿大夫是否设宰夫为属吏,文献罕有记载,只有《仪礼》留下一些资料。据《仪礼》可知,诸侯、卿大夫亦有宰夫,其职责主要是在燕礼上代君为主人,掌百官府之征令,掌宾客人饮食荐羞与献膳,主收藏,为主人赞礼,掌邦之吊事,尸祭受主人之啬忝,以及掌祭祀之荐羞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宋诗》有不少疏误。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宋诗》编者所失收的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宋诗》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禹本纪》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篇,太史公将其与《山海经》并举,故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其书早佚,其内容与性质究竟如何,长期以来未为学界所知,前人所论也多有不明之处。从传世典籍的零星记载与前人的论述中,勾稽出其基本轮廓,并对其地理价值与《山海经》做了对比判定。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尚能亲见其书,唐以后逐渐亡佚。  相似文献   

11.
章玄梅与李经敕都是明代嘉靖年间乐清诗人。前者做过知县,虽政绩颇著而仕途失意,虽姓名一见《明史》而误为章立梅,虽晚年潦倒而不改诗酒豪迈之气;后者终身布衣,得玄梅赏识奖掖.诗集虽佚而有自书诗歌20首墨迹传世。  相似文献   

12.
古蜀时代,传说有五个王朝,扬雄《蜀王本纪》就有关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的记载。这些记载虽然简略,却为了解和探讨古蜀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成都平原诸多古城址、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揭示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可知传说的古蜀王朝并非子虚乌有。扬雄《蜀王本纪》记述的古蜀传说,终于得到了印证,但仍有许多疑问,需要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范成大既是文学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也是书法史上的"南宋四家"之一。本文着重考索了范成大传世书迹中流落海外的名作《西塞渔社图卷跋》,并考定是践署款后所钤的五分印章系后人伪托之作。同时,试对目前尚无明确之说的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的年月问题作出考证。范成大《西塞油社图卷跋》是未见诸传世《范石湖集》和今人孔凡礼所辑《范成大佚著辑存》等书收录的"佚著",而"石湖居上"是范成大归居石湖时的自号,所以本文旨在补益文学史之缺,纠正若干史料之误。  相似文献   

14.
东汉学者赵晔留下了《吴越春秋》这样优秀的史学著作,但其生平一直不为人所了解,于是根据其有关生平的准确的传世文献内容以及与其他人物交往活动的记载,对赵晔的生平经历进行考证和解说,认为赵晔七十多岁才去世。  相似文献   

15.
禅宗法眼宗初祖文益禅师参禅得法之源是禅宗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文益禅师在漳州参桂琛禅师而得法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申论。笔者首先就《禅林僧宝传》《景德传灯录》与《宋高僧传》的史料价值作了深入的比较,指出《宋高僧传》的记载常有疏误,或记事隐晦不明,而《禅林僧宝传》别有史料来源,其史料价值不容轻易否定;进而引证《祖堂集》《佛祖纲目》《宗统编年》等佛教文献,以及正德《漳州府志》等方志资料,充分证明漳州牧王公所建地藏院不在福州,而是在漳州。对于王荣国先生提出的质疑或新"证据"也一一作了剖析、回应,重申文益禅师在漳州参桂琛得法的历史公案无法推翻。  相似文献   

16.
《世本》是主体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谱牒类文献,《帝系》篇所记商王世系为该书核心之一,并对《史记·殷本纪》有奠定之功。清代茆泮林辑本为公认最佳辑本,该辑本辑录商王世系23则,参照其他六种辑本进行辑校,分为成汤立国之前的先公和成汤立国之后的商王两部分,结合《殷本纪》《古本竹书纪年》、甲骨卜辞、战国简牍等文献,对相互印证的商王世系进行文献梳理与释证,更加客观呈现出商王世系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春秋》是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际接受亦是经学家见经、史学家见史、文学家见文。在时代风习与父亲苏洵的《春秋》学观念影响下,苏轼核心文艺思想强调"行云流水"之自然神妙,却不肯擅离经义之旨;苏辙核心文艺思想强调"气"充于胸而形于言,"养气"当在为文之先。苏轼与苏辙的文艺思想虽未直言"春秋义法"之微,却也不免入于"春秋教"之"属辞比事"。二者虽则视角有异,表述不同,实则同处家学轨范,并倚《春秋》福泽。  相似文献   

18.
张自烈系江西籍的一位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其著述之丰,世所罕见。由于清代焚书坑儒式的文化禁锢,其著述传世甚少,散佚严重。本文通过搜讨多种文献,稽考梳理出张自烈的著述127种。全文分成《张自烈著述考》《张自烈著述新考》二篇。本篇只对历修地方志书目中记载的43种逐一考辨。  相似文献   

19.
正援引文献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史记·秦始皇本纪》解析经典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会考察上古的历史,再结合当代的情况,经过实践的检验,从而总结出国家兴衰的规律。秦始皇满足于一己之功,不  相似文献   

20.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所收录的《画学秘诀》和《石刻二则》本不是王维的作品,对此,《笺注》的作者赵殿成“顾其传世已久,姑且存之,别为一卷,以殿于(王维)诗文之后,俾爱奇之士,无叹其略焉”。赵氏为《王右丞集》作注功劳卓著;但把伪作编入王维文集的作法却不足为训。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使伪作平添一层新的保护色,变得更易迷惑人。设若有人在文章中称引该文而标明其出处“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十八”,相信一般读者将不会对引文的可靠性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