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官正先生的新作《闲来笔潭》(以下简称《笔潭》),是一部笔记体式的人生感悟与回忆录,也是一部开启智慧人生,提高文化素养的教科书。作者不拘泥于成规习俗,激扬文字,挥洒性情,收录的120篇文章,由《岁月难忘》、《静思杂记》、  相似文献   

2.
在红红火火的盛世,骄阳似火的盛夏,我读着汝定师兄《为生命留痕·续集》的诗集,不仅生出许多诱惑与兴趣,更觉有一股青春之火、激情之火、仁爱之火扑面而来。顿时,使我热血激腾,肝肠似火,同作者一道踏上漫长而多事的人生旅程,同作者一道回首往事的惊喜与欢乐、感叹与思考、省悟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时光飞逝,岁月留痕。2013,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上海的科技创新在改革中突破瓶颈,焕发活力。12月23日,运行14年的《新闻晚报》宣布将于明年元旦休刊,引起业界一篇唏嘘。14年,不算短,让同样身处纸媒的我,不免多了些悲凉和感慨。感慨时间来去匆匆,感慨时间忙忙碌碌。  相似文献   

4.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的早期的一部散文诗式的作品,分别讲述了作者的十个梦,通过这些梦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包括作者对爱、人生、社会、东西文化冲突以及艺术审美等等方面。而其中的《第十夜》就反映了夏目漱石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和《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力作。在这四部作品中,梁晓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商品时代里韩德宝、芊子、吴谭、老隋四个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从梁晓声对四个人物的人生和命运的评判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也可以看出梁晓声对商品社会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最近发现了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物质,它穿越身体不留痕,晶体碰撞偶显身。意大利和中国的一个科学合作小组经过8年的实验,最近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物理学通报》及《纽约时报》上公布了实验的初步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美国的《科学》杂志还就此事做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尊严等方面论述分析《杯酒留痕》中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死亡感悟。挖掘出作品内涵:生命不应有权力的场域隔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旧书     
时光旧了,书也就旧了。旧了的不是书页的泛黄,而是对它有意无意间的冷落。独居一隅,默守着文字,但书并未在岁月的朝夕间孤独。它恪守着形意的镌刻,规矩着方块的凝痕,就这样厚薄之间,让岁月留痕,让朝夕冷暖。旧书其实不旧。自己伸长身子成人的时候,书也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厚,毛边书页中也一个个地挺起了原已浸身的骨音貌容。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老虎婆婆》故事在民间及文学作品中保传播演变,论述了在时代转型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作者希望在古老的故事能让人们不断地回忆起逝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家墨白的中篇小说《爱情的面孔》讲述了主人谭渔与情人约会的故事,然而作者却戏剧性地在谭渔爱情的追寻中使其遭遇诱惑,最终落荒而逃。小说是作者以个人言说的方式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讽喻,其中,围城内外的交困,真与幻的迷离和让人猝不及防的生命戏剧化扭转,是作者最为焦灼的人生讽喻,这些形成了墨白小说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是巧用故事,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庄子的《通遥游》时,该课题研究者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二是音乐熏陶,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项羽之死》这篇文言文时,给学生播放了《霸王别姬》这首歌曲。三是设置情境,引人动情。例如在教学《陈情表》时,设置了一段引人动情的话。四是诗词引用,激发争鸣。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列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引发学生的思考。五是联系作者,自然引入。例如在教学《过秦论》时,引入作者贾谊的不平凡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岁月无悔》的文本分析,解读作为改革者和启蒙者的李增文,阐释了他的改革理想和启蒙理念;从官方话语的积极性和推动性的角度诠释了官方话语对李增文的正面意义和必要的存在;在《岁月无悔》的叙事中,谭践进行了多样化的艺术探索。《岁月无悔》是当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相似文献   

13.
《未免有情》是舒芜老生从数十年沧桑岁月的经历和智慧中抽绎出的洋溢着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激情”的随笔集,体现出作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治学做人境界。  相似文献   

14.
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塞丝在中国广大读者的心目中是具有强烈母爱并且具有坚定反奴思想的黑人妇女形象,本文分析了《宠儿》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和塞丝人生遭遇,从爱与被爱的角度对塞丝这一角色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丁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241-241
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苍凉意味一贯为人称道,本文从意象角度对她的《倾城之恋》进行解读。文中分析到的意象有胡琴、墙、空房、风等,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那就是人生是苍凉的。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老渔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老人与海》的故事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揉进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可以说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相似文献   

17.
《边城》的"仙境"构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所描摹的湘西风土人情的生动画卷,总能让人感觉出一种“仙”味来,原因在于沈从文是以“拟仙”的方式来构筑自己的人生和美学理想的。这种“拟仙”通过仙境构拟、仙人构拟、仙事构拟营造出了一个包涵着作者人生思考的桃源世界。因而《边城》所构筑的“仙”境,实乃“人”境,是人生苦与乐、酸与甜的理想化显现。  相似文献   

18.
书籍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书中穿插选用了76幅图片,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其他人的合影17幅、知青生  相似文献   

19.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的人生经历,也可能是基于相似的艺术追求,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化人游》和《潘金莲》为他们的心灵共鸣提供了准确的解读文本。丁耀亢创作《化人游》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社会原因的。魏明伦创作《潘金莲》,从表面上看,仅仅是重写了"一个令人同情,令人惋惜,又招人谴责,引人深思的潘金莲"。但这种重写背后,同样基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历史以及未来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其写作的乡愁诗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对祖国的强烈思念之情。在乡愁诗的写作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意象表达了其内心的真实感情。在其乡愁诗的代表作《乡愁》和《乡愁四韵》中,作者各自选取了四个典型意象表达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作者在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乡愁四韵》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和"腊梅香"四个意象同时在空间中展开,表达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