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艺术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品质与内涵。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开发中把握好公共性与视觉精神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表现,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视觉精神的核心价值,以公共艺术的视觉表达与传播来提升城市精神的软实力与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传承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要科学确定城市文化主题;明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重视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林金成 《科技资讯》2009,(9):216-216
从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因素展开,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精神要素主要从人类社会文化与审美视觉两大方面来谈论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精神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南昌起义88周年,2015年8月1日"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此次研讨会共邀请到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就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八一精神的研究方法,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以及专栏的建设与展望,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探讨。基于此,未来专栏要加强学术性,拓展作者群,培育读者群,方能彰显品牌特色,扩大影响,这次会议推动了"八一精神"的理论研究并为专栏凝练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广场是一座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有机产物,是人们驻足观赏城市景观或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的最佳场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它最具公共性和艺术魅力。为了丰富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在许多广场上都设立了具有审美和标志性作用的公共艺术,用来丰富广场空间,提升广场的艺术文化气质。而壁画作为广场上的公共艺术。无疑更加引人关注,成为广场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公众视觉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开发"红色资源"的背景下,挖掘"革命精神"内涵为党史和军战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但几年来的实践出现了同质化、长语化,并须经中央有关部门定论的倾向.南昌八一精神的提炼,为免除以上倾向,可概括为"旗帜、军魂和奋起".以之为基础,南昌的历史宣示点可归结为"斗争旗帜擎起、革命军魂锻造、奋起一搏的地方",而南昌城市精神可调整为"大气、开放、诚信、奋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规模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公共艺术的设置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艺术创造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显得紧迫和突出。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徽文化元素运用在高校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公共艺术教学应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研究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关系,发掘檄文化元素的实践价值,对促进公共艺术创作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是城市人的精神依靠,没有文化的城市其地位和吸引力也受到制约,新兴的城市都在试图创造自己的文化。通过公共艺术来反映城市的文化,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公共艺术在这方面的积能是不可替代。但是珠三角的城市必须警惕并制止那种粗制滥造的城市公共艺术,根据当代的艺术理念,在城市公共艺术与文化建设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由于种种因素,对同属红色文化范畴的八一精神研究和运用,却相对滞后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不仅与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和现实作用不相符合,而且极不利于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全面、完整和深入地研究与运用。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核心前沿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纠正对八一精神的偏见与错误,阐述八一精神形成的科学解读、承继的战略意义、能量的释放路径和品牌的塑造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文而化之"的栖居模式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取决于人类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弘扬"八一精神",以"八一精神"来注解南昌城市文化,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既保证了正确的城市文化发展方向,又能够为我党提供执政历吏资源.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创新转化思路、树立形象标志、整合多种资源四条路径,可以有效地将弘扬"八一精神"与南昌城市文化发展联系起来,为南昌城市文化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最终为南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地铁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经济与艺术的缩影。合肥地铁建设已成为其民生工程的重头戏。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导视系统是一项庞杂而又系统的设计工程。本文将围绕合肥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开发展开深入研究,在结合合肥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确立其导视系统的设计元素与方向。文章旨在从品质的角度思考合肥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开发研究工作,使地铁导视系统在满足导向功能的同时也能展示出合肥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分析八一精神和南昌城市精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入手,论述了利用城市老建筑,公共空间及主题活动,弘扬和传承八一精神,并从市民的自觉行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魅力等方面,探讨了八一精神在南昌城市精神塑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昌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革命遗址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南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有资源和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南昌抓住“山江湖”工程,从建设江西名人园,拓展滕王阁文化,筹建“铁军广场”,规划以名人命名的道路,挖掘万寿宫历史价值等七方面着手,就能进一步挖掘历史与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从而使南昌这座花园英雄城市更具特色,以更加亮丽的新形象展示在广大市民乃至国内外过往宾客面前。  相似文献   

15.
南昌起义所孕育的八一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武器,如今是南昌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之时,未来南昌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目标,大力弘扬八一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功能并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暨第五届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于2017年5月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相关单位共计12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三大起义的比较、南昌起义的史实及人物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人民军队的建设以及红色文化如何咨政育人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而又具有探索性的交流。通过本次会议,对深入研究南昌起义,进一步推动八一精神研究,培育学术共同体有重要意义,以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为契机,八一精神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7.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在城市生活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层次要求相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在景观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中对公共性、开放性因素考虑的巨大作用,这将成为城市新的价值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毕敬虎 《科技信息》2010,(11):184-184
对中国而言,公共艺术无疑是来自异域的文化现象,但它却正极大的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空间,视觉经验以及文化记忆。不同文化的碰撞本应激发新的思想.但盲目的文化移植,观念嫁接却导致了城市空间的畸形,片面的理解和简单的模仿使这一伟大传统中的和谐与生机荡然无存.其结果是造成了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功能模糊,尺度失调,以及地域感场所感的丧失、文化的失位、等诸多问题。笔者试图将公共艺术放置于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一宏大的背景中去探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