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以创作实践来证实自己提出的词“别是一家”之说。就词情而言,这表现在她有“丈夫气”,不同于一般女子,同时她又是女子,不同于普通士大夫男性作家,因而她的创作既有女性细腻温婉的一面,同时也有倜傥、慷慨的一面。就词法而论,李清照以通俗的语言和好懂的音律,化解了宋词发展到北宋末期,已进入到既要雅又要俗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论词》专门为词正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这在词学史上意义重大。她将词与诗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加以区别,认为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具有区别于诗的自身特点,而不只是对诗的延承。李清照对词提出了五点要求即高雅、协律、铺叙、典重、故实,在保持词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意义,并就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她的看法。"别是一家"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在词学上的重要意义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3.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4.
自古传称,词为诗余。诗求雅求韵,词又何尝不是。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在文学中是另一种学问。每一阙词,大都有其出处,或是典故,或是首曲。诗词翻译更是翻译中难以攻克的堡垒。本文将取李清照的《声声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从词牌名、文化意象、音韵、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诗词翻译译事虽难,但只要译者心有诗意,原文的生命就将延续。  相似文献   

5.
自古传称,词为诗余。诗求雅求韵,词又何尝不是。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在文学中是另一种学问。每一阙词,大都有其出处,或是典故,或是首曲。诗词翻译更是翻译中难以攻克的堡垒。本文将取李清照的《声声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从词牌名、文化意象、音韵、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诗词翻译译事虽难,但只要译者心有诗意,原文的生命就将延续。  相似文献   

6.
《词论》的卓越贡献在于: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强调词“别是一家”,使词及时避免了混同于诗的命运;在词由附属于音乐的歌辞发展为独立的韵文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宏观上对词坛脉流的把握与批评,可谓高屋建瓴,恰中肯綮;在社会学上、在女性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晶  刘素芝 《科技资讯》2009,(11):196-196
李清照不仅能够别具一格地创造词作,还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把“愁”这种复杂的情感写得具体可感。细细品味她笔下的“愁”,可以上眉头入心头,而且还有更为深刻的耐人寻味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指性"。受到俄国学者巴赫金的启发,朱莉娅·克力斯蒂娃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术语。她认为,每个文本的外形都是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任何一部作品里的符号都与未在作品中出现的其他符号相关联,任何文本都与别的文本相交织,每一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折射,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们互相参照,彼此牵涉,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从而构成文本过去、现在、未来的庞大辐射体系和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许多学者如罗兰·巴特、德里达和哈提姆都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多层次的界定和分类。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互文性理论的提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中国古典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互文性,互文性理论的提出要求译者将文本置于整个民族的文化、文学传统中加以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蕴和内涵。本文拟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中"雁"这一意象的翻译,从而进一步证明将互文性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上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李词的艺术特色,除了历代论者所公认的"婉约"特征,本文试从另外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李清照词的多维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历经千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崇高的精神感召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接受者,接受者从不同的层面接受易安词,形成了丰富多维的接受效应。易安词的接受群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普通消费型、专业鉴赏型、研究论证型。人们在阅读、接受易安词的同时,也在阐释、改造、重塑易安词。易安词参与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对构建我国历代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3.
《永遇乐·元宵》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篇之一,它干百年来被众口传诵: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 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 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对于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以此词为赵明诚守江宁时作;而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则云:“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据王学初先生考证:“赵明诚于建炎元年八月起复,知江宁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历来为世人传诵,而她的诗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与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而这种差异是由于诗庄词媚观念、宋代理学和李清照个人的主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词代表她的最高成就,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最杰出、最具个性的女词人。她早期的词作不乏描写甜蜜爱情、赞美美好自然之作,但以抒发闺怨闲愁、相思离别为主;后期的词作则更多地表达故乡之思、家国之痛。总之,"愁"是李清照《漱玉词》中表达的主要情绪。从个人、婚姻、社会三个层面对李清照词中"愁"之成因作一探寻,发现这些愁绪都是由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的一种或几种缺失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吴青蔓 《科技信息》2010,(23):131-131,250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生活和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词作中有关酒、醉、樽的词句多达二十二处,占她现存词作的百分之四十。不管是琥珀、绿蚁、还是玉樽、酒盏,还是残酒、淡酒,都反映着李清照人生的起起伏伏。自古以来,酒与文人似乎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她的词作中却有许多关于酒的佳句。"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美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