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命期内的链条在某系统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生断裂故障.通过对断裂零件(链条销轴)断口处进行宏观和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表面质量检查、材质检验以及润滑脂检测等工作,确定了链条断裂的性质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链条的断裂故障为销轴的疲劳断裂,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销轴表面存在凹坑和划痕等原始材料缺陷,加之链板(链条中的一个受力零件)受力不均和链条加工质量不稳定等因素,最终综合导致链条断裂.  相似文献   

2.
宋家四  李伟 《科技资讯》2011,(15):82-82
本文介绍了35CrMo销轴的渗硼工艺,并对采用渗硼处理和常规热处理的35CrMo销轴发动机正时链条进行100小时台架磨损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渗硼销轴的链条,其磨损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典型表面工艺强化对材料强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标准材料试样和实际汽车零件为对象,探索两种比较典型的表面工艺强化对材料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经工艺强化后强度特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能用先前在工程上广泛应用的查图表法准确预测工艺处理后材料强度特性.40Cr材料经中频淬火后静强度提高197%,疲劳强度提高89.8%.20MnCr5材料经碳氮共渗后静强度提高145%,疲劳强度提高73.5%,S-N曲线向上移动,其斜率变大,转折点循环数降低.从而设计时有限寿命区域减少,无限寿命区域增大.  相似文献   

4.
现有船用挂桨齿轮选用18CrMnTi渗碳淬火,制造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分析其失效形式,主要是断齿及磨损.经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热处理上选用碳氮共渗、分级淬火及喷丸强化等,实地观察齿轮的运转使用寿命,探索提高齿轮寿命的途径.初步得:1.气体碳氮共渗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工艺之一.2.表层残存较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对提高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抗麻点有一定的好处,对延长使用寿命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3.表层残余压应力大大提高零件的弯曲疲劳强度、扭转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玉门石油管理局机械厂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首先创造了液体碳氮硼三元共渗,并运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液体碳氮硼三元共渗所用原料便宜,设备简单,操作也较为方便,是强化材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热处理新工艺。目前,液体三元共渗已应用在石油机械、汽车齿轮以及工模具等方面,对提高某些另件的使用寿命效果显著。最近,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又试制成功了气体三元共渗,解决了液体三元共渗法尚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使这项新工艺得到了重大发展,为它的广泛使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坦克履带销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在不改变履带销用钢及技术要求条件下,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非常规碳氮复合渗热处理新工艺,使履带销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50-200摩托小时提高到600摩托小时以上,取得明显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高浓度碳氮共渗工艺,提高195型柴油机上GCr15钢制喷油咀的寿命.试验表明:与郑州油泵油咀厂现行热处理工艺——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时效相比,两种碳氮共渗工艺处理的油咀的抗回火稳定性和耐磨性都大大提高;尤其是文中提出的第二种工艺,显微组织为一定数量颗粒状碳化物分布在较稳定的基体上,耐磨性和抗回火性能更好;采用碳氮共渗-直接淬火-240℃~260℃回火,可取消冷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经750℃~850℃温度范围内碳氮硼三元共渗后的20钢试样进行了渗层相结构与性能分析。力学性能试验证明三元共渗的渗层具有比渗碳和碳氮共渗更优越的硬度和耐磨性。三元共渗渗层强化机理主要是马氏体固溶强化和高弥散度的第二相强化。x射线和电镜分析证明高弥散的第二相粒子中除有ε相(Fe_2N—Fe_3N)外,还有Fe_2B相。  相似文献   

9.
H13钢热挤压模具自保护膏剂稀土硼碳氮共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13钢自保护膏剂稀土硼碳氮共渗的工艺研究以及H13钢热挤压模具的工业应用试验研究解决了固体硼碳氮共渗需要装箱密封、渗剂使用量大、渗剂难以清理干净以及影响淬火组织、硬度均匀性等问题,模具热处理成本下降40%.  相似文献   

10.
由湖南大学机械系易文质副教授与广州军区54425部队共同承担的全军科研项目"提高坦克履带销使用寿命的研究"课题,经过两年多试验研究,于1988年7月在长沙通过部级验收鉴定.来自全国十几所高等院校的军内外专家、教授一致认为:采用非常规碳氮复合渗热处理新工艺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可行性.经装车运行寿命考核结果证明:新型坦克履带销具有高的抗断裂、抗磨损、抗蚀性能.运行中无断裂现象.其使用寿命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11.
在合金化渗氮的基础上,提出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新工艺,该工艺使氮碳共渗技术得到新的提高。40Cr结构钢(调质):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4h后,表面硬度HV5Kg700,渗层深度0.297mm。  相似文献   

12.
快速碳氮共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碳氮共渗用于钢件表面化学热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由于碳氮原子的同时渗入,其渗层表面具有比渗碳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且有热处理以后变形小的特点。因此,碳氮共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碳氮共渗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加深。 传统的碳氮共渗工艺概括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固体碳氮共渗由于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已很少应用。液休碳氮共渗以往常采用氰盐(NaCN、KCN等)作为共渗介质。由于氰盐极毒,易造成公害,因而它已被人们淘汰。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是气体碳氮共渗(包括软氮化),这朴工艺虽然效果良好,且无毒,但共渗时间仍然太长,生产效率无法再进一步提高。例如,共渗速度较快的软氮化工艺,共渗1~3小时,其渗层深度(包括扩散层)也只有0.1~0.2毫米。因此,国内外热处理工作者都在深入研究碳氮共渗的机理,寻找快速碳氮共渗的新方法、新工艺。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找到了一种在含碳氮有机物的电解液中,用外加高压直流电的方法,把钢件作为阴极,促使碳氮原子从碳氮有机物中释放,并成为离子。碳氮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向钢件冲击;从而在短时间内使钢件表层的含碳量达到0.8%以上,含氮量达到0.45%以上。这已经达到了一般认为的气体碳氮共渗表层最佳碳氮浓度。大量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滚子试样研究了碳氮共渗层不同级别残余奥氏体与接触疲劳寿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20CrMnTi碳氮共渗层中5~5.5级残余奥氏体接触疲劳寿命最高。材料的洁净度对接触疲劳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文中对接触疲劳破坏的断口形貌、裂纹萌生部位及残余奥氏体的作用等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应用locati方法对渗碳、碳氮共渗以及渗碳——碳氮共渗二段法处理的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极限快速测定的试验总结。此方法只用一对试件,采用台阶加荷方式,仅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一次测出疲劳极限,与常规方法相比,效率可提高数十倍。对不同渗层深度的渗碳和碳氮共渗八对试件以及渗层深度为1mm的渗碳——碳氮共渗二段法处理的四对试件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所测出的接触疲劳极限值与常规方法的结果相当接近,相对误差均小于4~5%,并且,用此方法对渗碳——碳氮共渗二段工艺进行研究所得的一些结果和规律与常规方法以及国内外的近期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低温固体硼碳氮稀土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硼-碳-氮-稀土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渗工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M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大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气体碳、氮、硼三元共渗渗层的组织带构和强化机理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碳、氮、硼三元素同时固溶于马氏体所致的固溶强化是造成三元共渗渗层强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尺度约0.1μ的大量析出物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也具有一定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Q235钢快速碳氮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碳氮共渗剂存在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气体碳氮共渗技术对Q235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在850℃时不同的保温时间实现快速碳氮共渗处理的可行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实验机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渗层厚度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长,显微组织越来越致密;渗层厚度增加,850℃下保温7 h时渗层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400μm,显微组织也最致密。碳氮共渗层的相组成主要由碳化物(Fe3C)、氮化物(Fe3N)组成。渗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保温7 h时HV0.2最大达到7.97 GPa,是Q235钢的7.5倍。该工艺下渗层的耐磨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表面裂纹法研究了碳氮共渗、氮化及滚压强化层的疲劳裂纹扩展抗力。与常规的紧凑拉伸试验法相比,前者能灵敏地反映出表面强化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后者却难于实现。试验证实碳氮共渗层中由于残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导致疲劳裂纹扩展抗力提高;滚压强化及渗氮均能提高表面压应力,也使疲劳裂纹扩展抗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冷弯型钢轧机轧辊热处理工艺,已由广州市机电工业研究所研究成功,它采用价廉的 GCr15钢为轧辊材料,应用高浓度碳氮共渗强化工艺处理,使轧辊的使用寿命达到进口的 Cr12 MoV 钢轧辊的使用寿命水平(10000t/套).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首先在60Si2Mn铁路弹条扣件表面得到一层磷化膜(Zn系),然后对试样进行氮碳共渗处理,氮碳共渗温度为500C,保温4 h,随炉冷却.提高了基体组织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提高了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