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文献与古遗迹角度论证了大禹出生于四川省北川县石纽刳儿坪,大禹的出生和娶妻皆与巴蜀人的大石崇拜有密切的关系,而伴随大禹治水把这种“石生人”的大石崇拜又带到了中原、楚越之地。禹在其父鲧被帝杀死之后,他便承担了父亲留下的治水重任,由岷江东别为沱,“卒布土以定九州”。巫山神女神话虽产生于战国时代,却与大禹治水直接相关,大禹治水足跡遍于大半个中国,《山海经·山经》中所记山水应是他的亲身经历。因此,大禹神话的表现形式就是英雄神话与大石崇的拜结合体,其与远古巴蜀历史文化表现为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熙熙攘攘的街上,一个身穿灰色长大衣的青年男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渐渐隐去,最终变成透明!短短几秒钟的工夫,他几乎完全“融化”于背景之中。“透过”他的身体,人们能看到他背后的人来车往。这一幕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东京街头,令观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隐身人”并非超人,他只是东京大学一个普通的学生,是在为该校“虚拟现实”实验室的信息学专家SusumuTachi教授做一项科研成果的试验。Tachi教授解释说,这个把戏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先把受试者背后的景象拍摄下来,再在他身体的正面放映,于是就给人一个把他变成透明的错觉。…  相似文献   

3.
吴庭艳家族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夸奖过那个被称为“南越的李承晚”和“南越的曼德列斯”的吴庭艳,是一个“具有信仰的人”和反共的“英雄”。但是没有多久,当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庭艳政权在南越人民反对下摇摇欲坠的时候,他的美国主子突然一反过去的论调,在口中和笔下,一再破口责骂这个政权是“不得人心”的、“野蛮”的、“独裁”的、“暴君式”的,实行“家族统治”和变成了“警察国家”。在越南南方,吴庭艳通过他所控制的电台和报刊,恬不知耻地把自己说成是“民族英雄”和“志士”。吴庭艳究竟是一个什么货色?翻一翻他的历史就清楚了。反动丑恶身世吴庭艳是越南中部广平省人,1901年1月  相似文献   

4.
大禹作为古代的圣王,在中国古史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人神叠合的传说人物,更重要的是,由他而形成的大禹精神、大禹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对封建国家的政治意识、普通民众的生活、文学艺术的审美等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大禹传说成为上个世纪诸多学科所关注的对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百年大禹传说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发期(晚清至民国初)、争鸣期(20世纪20至40年代)、萧条期(50至70年代)、繁盛期(80年代以来)。未来,大禹传说研究如能从历史考证、神话解读、文化阐释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解构,则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张杰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读过他的散文集《春风桃李忆吾师》的人,一定会有这种印象。你若再读了他的这本《翘首东海忆故人》,这一印象会更深。他不仅这样说,这样写,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这样做。从我认识他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他从一个青年学生变成一位离休的教授,面始终不变的是他的道德准则——尊师、敬老、重友情。可现在,象他这样的人是比较难得的。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我们就一直在捉倡“新道德”。七十多年过去了,谁能说得清什么是不同于传统的,并且获得了公认的“新道德”呢?从理论上说,任何“新”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许多“新”的东西往往是来源于传统的。“传统”不仅是指过去了的事物,它还包括由过去联结着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相对共通的文化积淀和  相似文献   

6.
大禹叙事传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先夏部族的流动与整合为夏文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由此造就了尊夏、共祖的华夏文化认同观,成为大禹叙事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缘起与基石。大禹叙事以治水、立国为核心符号,其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的时空维度,是我们理解大禹叙事“天下为公、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大禹叙事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要有四重路径:个体—社会共育家国一体情怀的价值共同体;黄河—长江流域共叙治水英雄的记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建大禹治水谱系的景观共同体;海峡两岸共享大禹精神传统的仪式共同体。全面发掘大禹叙事这类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资源”,深入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既是凝心聚力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考察,也对彰显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年”,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字形像一个人头顶一捆谷物。它的意思是,禾已经成熟,人可以把它们运回家。篆书有整齐化的特点,“年”下部的“人”讹变成了“千”隶书出现后.  相似文献   

8.
晚饭后出去,碰到同一个院住的同事C。他的问候语不再是传统的“吃了吧”,而新鲜地变成了颇为火辣的“换了吗?”“换了!”我一边心领神会地回答,一边扭头看看身旁行走的妻子,不经意的坏笑中浸染着路灯那昏黄、暖昧的亮光。但是您别误会,我的“换了”,换的可是冰箱而非媳妇。那天,同事C来我家,正值我家冰箱处于严重“发病期”,冷藏室变成烤箱,冷冻室变成了微波炉。  相似文献   

9.
巴黎“世界报”刊载的罗伯·纪兰写的一篇文章说:法国当局建立一支保大伪军、利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计划已经变成了一个“悲剧”. 这个“悲剧”的一个方面是越南青年不愿给法国殖民者当兵.罗  相似文献   

10.
正传说大禹奉命去治理水患,有人在河边捡了一片青石送给他,大禹发现那片青石上有一幅治水用的地图。这就是"河伯献图"的故事。另一个有关的传说是:大禹曾铸造九个鼎,并在鼎上刻图像,制成一种独特的鼎地图——"九鼎图"。当时的人们观看"九鼎图",能辨识山川。传说未必是真实的,想了解我国古地图的秘密,我  相似文献   

11.
柏英 《世界知识》2013,(8):64-65
扎克伯格欣喜地发现,眼前这位腼腆的俄罗斯人对社交网络的理解是”深刻的、超前的”,因为他坚信Facebook“会变成水和电这一类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追求舒适、安逸的环境,却不知道舒适、安逸的环境最容易扼杀一个人的创造性,使他变成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平庸的人。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就说过,舒适的生活在麻痹我们的冒险心,扼杀我们的创造精神。反过来说,“不安全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力”,威廉·费礼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周艳芬 《科技信息》2007,(11):182-182,185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往往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等。他既能使一个“乱班”转变成“好班”,也能使一个“好班”变成一个“乱班”。既然班主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应该从哪些方  相似文献   

14.
挂靠于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于199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千岛湖镇举行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水浒》爱好者5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有关方腊问题.首先,在《水许》中占了近十回的“征方腊”,这个方腊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是哪里人?他被俘的帮源洞到底在何处?他被写入《水浒》之后,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方腊为什么会变成《水浒》中那样一个方腊?关于方腊的籍贯,会议发言认为:方腊自古以来是北宋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县人。可是,近年来出现一种“最新…  相似文献   

15.
(一) 审美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美的本质直接导源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族类本质,审美活动的发生学依据也只存在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因此我对于美和审美的本质的立论是以人为本体的。马克思说:“人是类的存在物”。“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自觉”是指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这种类本质属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他所说的“自由”是指  相似文献   

16.
请问你是人吗?“废话,我当然是人啦!”你自信满满地回答。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人”。科学家发现新生婴儿的体表和肠道内几乎都是无菌的。可是随着婴儿不断长大,各种细菌开始争先恐后地在他身上安家。不出几个月,可爱的小baby就会变成“细菌人”。怎么听着这么可怕,那他会不会被细菌吃掉?  相似文献   

17.
在荒无人烟的茫茫雪山,没有保暖服,也没有通讯设备,甚至没吃又没喝,你能扛多久?恐怕一个晚上就变成“冻肉”了吧!可是有一个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整整7个日夜,最后成功获救!他就是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物——前奥运会曲棍球运动员艾里克·勒马克。  相似文献   

18.
很多朝鲜人将李承晚看做他们的“乔治·华盛顿”。他1875年生于北朝鲜,读书期间成为朝鲜学生运动的头面人物。在1897年,他被监禁,并在监狱中遭受了严刑拷打。在监狱里,李承晚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在1904年获释后,他去美国留学,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08,(9):29-29
"皮格马利翁"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深深爱上了一座完美的雕像,而最终使得雕像变成了活人。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  相似文献   

20.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