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先进指导思想,积极将其融入幸福教育的顶层设计、幸福课堂、幸福文化、幸福网络、幸福实践等多维领域,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掌握幸福的打开方式,做新时代幸福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代大学生幸福现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幸福观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幸福现.  相似文献   

3.
关振国 《科技信息》2007,(32):198-198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将承接笔者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有关研究,继续探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演变历程:重新反思--多元发展--理性渐强.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对当代大学生科学幸福观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幸福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要明确教育目标,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幸福能力;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构建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致思和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论"作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一种以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表现为一种"幸福层次论",暗示了"幸福的本质在于个人基本需要的满足"这一幸福论命题,同时强调个人幸福的实现需要达到一定的主体条件和客观外部条件,对我们思考个人幸福问题和树立个人幸福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幸福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觉醒与反思,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与迷惘,再到80年代末期大学生幸福观的分化与冲突……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帆  党蕊琼 《科技咨询导报》2014,(9):184-184,190
人们始终都在不懈的追求幸福,在当下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经济关系也造成了人们对幸福观的不同看法.高校教育在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对存在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幸福观伴随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幸福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觉醒与反思,到80年代中期的探索与迷惘,再到80年代末期大学生幸福观的分化与冲突……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追溯大学生幸福观变化的轨迹,寻找大学生幸福观演变的规律,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买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拥有科学合理的理性幸福观是人们能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当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被确立,数学文化的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的重任,以培养能真正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公民为目标。在高校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增强数学理性精神、挖掘数学德性内涵、提升数学审美品位等策略来帮助大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同时都要以责任感为前提,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依托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作为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幸福感淡化、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与立足责任生存教育和幸福感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完善的责任意识和追求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大学生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三种不同理解,得出"幸福"的定义.并由此作为切入口,探讨了当代青年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并指出了在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的相关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完整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作用,情感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具有动力、调控、评价和感染效能。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健康塑“情”、以“情”动人、以“境”育情、“情制”结合。  相似文献   

15.
王宗庆 《科技信息》2011,(28):137-137
集体成员内部的幸福感是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指标。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设幸福班级。  相似文献   

16.
刘通  张海庆 《科技信息》2010,(23):156-156,208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下,女大学生难就业的现象,依据对西安工业大学2006级女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往年抽样调查,从"幸福素质培养"、"生存智慧"、"爱闲心理"、"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淡化了竞争意识"5个方面阐述述了当代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试,为今后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当代社会每个人都会去追求的,中西方早期哲学家因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体验的幸福感也不同,致使对幸福的问题也做出了不同的论述。我们在进行幸福选择时应汲取各个哲学家的可取之处,对我们的幸福之路做出一定的引导。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学生因为价值观的不稳定甚至产生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使其在幸福的选择上出现了误区;因此,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当面临幸福选择时,应学会审慎沉思,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践履人生的幸福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中小学教师幸福观的内涵置于积极教育的视阈之下,结合对西藏1535名中小学教师的实证调查,描绘了西藏教师的幸福观:(1)排在幸福第一位的是身体健康,其后依次是受人尊敬、时间自由、被人需要、生活体面以及待遇优厚;(2)幸福观的某些内容在性别、城乡、从教时间和海拔上具有显著差异;(3)将身体健康视作幸福的西藏中小学教师没有性别、城乡、教龄和海拔差异。基于此,提出以下西藏教师幸福指数提升路径:第一,从政府层面提供保障,成为幸福的守护者;第二,从学校层面孕育环境,成为幸福的培育者;第三,培养教师的幸福能力,使之成为幸福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9.
袁慧玲 《科技信息》2010,(27):I0246-I0247
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但也不乏对"知耻感"的漠视和麻木,"知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耻"和"知耻感"的内涵及其道德价值和"知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继承、汲取我国传统"知耻教育"的精华,遵循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大力开展大学生"知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潘琦  李丹 《科技资讯》2014,(35):218-218
日本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着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人创造价值谋求幸福人生的重视。这对于目前解决"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人格的缺失"等诸多的教育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文章通过对池田大作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如何"成人"、"成才"、"成功"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