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转类法是现代英语中一种较为活跃的构词方法。词类转换有其深刻的动因,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为转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决定了词类转换的可能性和不平衡性。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符号化表征,语言与认知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转类法是现代英语中一种较为活跃的构词方法。词类转换有其深刻的动因,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为转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决定了词类转换的可能性和不平衡性。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符号化表征,语言与认知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包含587个词条的历史词库中,共有99个词语的词义发生演变。演变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其中发生词义转移的有48个,词义扩大的有33个,词义虚化的有16个,词义转类的有2个。与其他词汇类集一样,历史词词义演变的主要因素也是客体世界、主体世界以及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4.
转类词(词语转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词语转类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对比英汉语中转类词的异同可以对英汉词汇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两种语言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转喻”与“程度副词+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转喻(或转指)现象,而且可分其为有标记转指和无标记转指两类。转喻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程度副词+名词”就不该是一种新现象,它长期存在于汉语之中。  相似文献   

6.
幽默类手机短信的社会文化心理偏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默类手机短信不拘泥于传统语言规范现象,逐渐成为语言研究热点。文章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三方面,运用零度偏离理论,考察其偏离类型及其动因,认为偏离常规是制造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偏离虽然是在语言世界中实现的,但它产生的动因离不开物理世界的需要、文化世界的多样和心理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蕾  肖文科 《科技信息》2011,(19):I0200-I020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宣传鼓动劝服广告受众,广告语言会在语码、语言形式、语体风格、语类和话语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这些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各种语境因素,包括物理世界、受众的心理世界以及社交世界。本文主要从广告语言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这两方面对广告语言进行例举及分析,希望作为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力的补充的同时能指导广告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转类词的转喻理据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转喻思维与名动转类、名形转类以及形动转类的关系,对转喻思维在词类转换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表明,词类转换是建立在外延内涵的传承基础之上,转类词的转喻机制需要服从外延内涵的传承规则。  相似文献   

9.
英语转类形容词与其所修饰的词之间具有平行关系、因果关系和单纯的修辞关系。转类形容词具有借物抒情、言简意赅以及生动形象等语用特点或功能。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转类形容词的这些功能的解读具有较好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李旭新 《科技信息》2012,(5):333-333
转类词(词类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转类词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个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而名动转类词作为转类词中频率最高的互转词类对其研究更是多角度化。许多学者多从语义,语用角度对转类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从概念转喻理论角度出发对名动转类词进行分析,并阐述名动转类词与词汇教学的关系,进而阐述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略论俄语词类转化的本质和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构词法和词类转化的对比分析,阐明了词类转化的性质,即词类转化是词的功能运作,它的发生是有规律、有条件的,它依赖于情境因素,是言语层次上的现象。词类转化的外部原因是社会的变化、语言交际的特点和情景的作用;内部原因是词的省略、词的搭配和词的某一语法形式游离以及句法功能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词义修辞格是修辞格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修辞格,但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难对等转换的情况。因此,可引入翻译中的“叛逆性”概念,从辞格化转换和非辞格化转换两大方面,来探讨叛逆性转换在英汉修辞格互译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词义修辞翻译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语言信息处理中建设藏语语料库及藏文信息词典库需要,根据藏文的语法功能及特点,借鉴汉语信息词典建设研究的成功经验,用数学分类的思想———每个个体属于而且只属于其中一个类的原则,提出了现代藏文词性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交互能力是人类认知发展、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为人类开启了智慧之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交互也将是人类和机器之间表达思想、交流知识、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这就需要让机器听懂复杂场景下的人类语言并且适应人类几千年进化形成的远场语音交互习惯,从而让机器真正认知人类世界,为机器产生类人智能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语言表达了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语言是理解的媒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主体间的语言交往过程。在分析言语的实践性和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教师在言语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交往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索绪尔将语言学研究区分为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这一分岔显示了人类理性面对生活世界的深深的困惑.其实,语言研究要选择的不是索绪尔的分岔,而是对语言的定义,即语言本质上究竟是一个理性的制度,还是一个交际的活动?就此提出三点疑问:有没有脱离语境的语言?有没有脱离声音的语言?有没有脱离文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Ad,being a manifestation of language in action,is a widely used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a lot of English ads come into the domestic market,and 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create a lot of English ads for our products marching towards the world market. With some ads appearing in English magazines as examples,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lexical features,and the figures of speech used in advertisement. It aims at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creating and appreciating English ads.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理论与会话含义理论的哲学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日常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用学的两大奠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皆源于日常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具体的言语行为来考察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澄清或排除哲学混乱。会话含义理论则通过对语言的哲学思辨,寻求人的理性本质以及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研究方法。无论是言语行为理论还是会话含义理论都是把语言视为一种分析工具,都是为解决哲学问题而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网络热词“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词性已经虚化,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新词缀。“控”的词缀化主要是内部机制与外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控”的迅速走红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避讳心理。以“控”为代表的新词新语的流行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亦对语言规范化工作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65年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诞生,引起了语言学的变革,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观点,用模糊隶属度、模糊隶属函数等模糊分析的方法来讨论语言和言语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即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基本观点:语言的各种范畴中既有清晰的中心区域,又有模糊的边缘区域。结论是:语言、言语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言、语义、词汇、语法都存在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