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汉洲 《科技资讯》2012,(7):245-245
小蚕共育得到许多知名企业家和一些有养蚕技术的干部和相关机构的认可,纷纷加入到小蚕共育开发队伍之中,小蚕共育逐渐推广开来,但在实际小蚕共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改进小蚕共育五点主要措施,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辉 《汉中科技》2009,(5):24-24
阐述了小蚕共育中要做好及时补湿、催青、收蚁和小蚕饲养管理,掌握蚕室温湿度,定量定时给桑,适时扩坐除沙,做好眠起处理和小蚕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以提高小蚕共育技术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蚕饲养是养蚕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养好小蚕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严格消毒,做好补催青工作,选用适熟偏嫩桑叶饲养,控制温度,做好蚕座和眠起蚕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中小蚕共育操作技术是增强小蚕体质、促进发育、确保蚕作安全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中小蚕共育操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论述了中小蚕共育操作的技术规范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小蚕切桑机和给桑机最近在省科委召开的鉴定会上通过鉴定。它们的研制成功,改变了小蚕饲育中切桑、给桑长期以来用手工操作的局面,为蚕桑生产半机械化、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日,高县科技情报所牵头组织5户种养业大户到落润乡国安村进行现场培训,以现身说法方式传授实用技术。种养大户就自身发展谈体会,与农户进行相互探讨,并针对不同农户的需要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在蚕棚和桑园里,就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纸板方格蔟、消毒专业化、一步成园栽桑和蚕桑综合立  相似文献   

8.
建德县梓里乡和村育桑、养蚕能手王根法,把好养蚕“四关”即:蚕具消毒关、蚕儿分养关、桑叶采选关、巧防病虫关。去年,他家全年养蚕24张纸,产茧2032.3斤,收入4149.59元。又为45户农民代养小蚕79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小蚕共育正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但很多共育室是用煤球炉直接加温育蚕的,不仅因煤价高直接影响养蚕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引起共育员及蚕种煤气中毒。现在,江苏的东台、大丰等县普遍采用壁灶加温育蚕,实践证明,这确实是育蚕加温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养蚕记     
前段日子,我心血来潮,在校门口买了4条蚕,准备带回家玩玩。谁知,这一养便上了瘾。 第一天, 4条蚕非常小,在罐子里很不起眼,换桑叶时,我必须小心翼翼,生怕把旧桑叶和蚕一块扔了。在我的细心照顾下,蚕宝宝们长得很快,没过几天,就“肥头大耳”的了,拉的坨坨也一天比一天粗。我的兴趣与日俱增,于是又买了9条。 现在我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我注意到,蚕的坨坨很特别。有一次,我把它们压碎,发现坨坨其实并非黑色,而是深墨绿色,可能这和它吃桑叶有关。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蜕皮。蚕蜕皮时,首先将身上所有的蜕皮都压缩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养蚕业同比效益下降,略阳县蚕桑产业出现严重萎缩的问题。通过对小蚕专业化饲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化上蔟等技术的应用探讨,初步解决了养蚕环节中省力、省工、降本节耗等问题,提高了蚕桑经济效益,为略阳县蚕桑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殷代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齐民要术》曰:养蚕法:收取种茧,必取居簇中者。……初生以毛扫。用荻扫则伤蚕。[1]即北魏贾思勰生活的时代将"蚕蚁"笼统称为"蚕"。蚕蚁,也称蚁蚕,指刚孵化的幼蚕或者稚蚕,体小而黑,形如蚁。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家蚕的原虫病,以前只知道微粒子病一种。后由藤原、石原等又发现一种原虫病,叶细型微粒子病。田中茂男等1970年在长野县从农家采集的晚蚕中,又发现与微粒子病和叶细型微粒子病都不同,是由一种小孢子虫引起的疾病,暂称为小型微粒子病。1、病征及孢子大小病蚕发育慢,体色正常,体皮无黑色斑点。病蚕解剖检查,绢丝腺没有乳白色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14.
养蚕季节气候差异大,而温湿度变化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发育。春蚕和晚秋蚕期气温低,不能满足蚕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而夏秋蚕期常出现高温高湿和干旱的饲养环境,对蚕体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在高温环境下,当温度超过30%时,蚕体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蚕体变弱,抗病力下降。如再加高湿,蚕体水分散发困难,体温升高,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多种真菌滋生,引起僵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蚕病是蚕业生产中制约蚕农收入和影响蚕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三峡库区蚕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为提高库区蚕农收入,防治库区主要蚕业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咪唑类化合物对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咪唑类化合物——金鹿三眠素对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三龄0~48小时喂饲浸渍过500~2000ppm三眠素溶液的白栎鲜叶后,三眠蚕诱导率最高可达94.56%;诱导所得三眠蚕三、四龄历期明显延长,四龄起蚕体重和四龄末丝腺鲜重重于正常四眠蚕(对照),而三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和熟蚕体重、丝腺鲜重则反之;仍为四眠蚕的三、五龄历期和三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多长于对照、四龄起蚕和熟蚕体重大多重于对照。四龄0~48小时喂饲浸渍过500~2000ppm三眠素溶液白栎鲜叶后,极大多数仍为四眠蚕,三眠蚕诱导率最高仅为9.88%;其中四眠蚕四、五龄历期和四龄至结茧的总历期大多长于对照;诱导所得三眠蚕的四龄历期明显长于对照,但总历期反之。三眠蚕四龄期丝腺鲜重增长明显快于正常四眠蚕,但最终鲜重不及正常四眠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夏秋蚕饲养气温高、蚕儿和桑叶生长发育快的实际,论述了夏秋蚕科学饲养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昊强 《汉中科技》2006,(6):31-3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的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蚕病的综合防治要根据不同季节及蚕病发生的特点,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养蚕与防病紧密结合,做好综合防治,才能杜绝和减少蚕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合肥科技》2006,(6):11-11
2006年6月18日,合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桑达蚕叶科技开发中心联合实施的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合肥地区家蚕高发性核型多角病的综合防治”进行鉴定。该项目针对合肥蚕区年年爆发家蚕核型多角病的现实情况,已探明其发病原因及规律,开展了抗病蚕品种的筛选和新型蚕药的开发,建立了蚕病预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蚕病综合防治体系,通过项目实际操作,有效地控制了蚕病的发生。项目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已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在安徽其他蚕区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1、严格消毒防病,控制蚕病危害 (1)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5-7d,做好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按照一浸,二扫,三铲,四洗,五刷,六晒,七消的要求彻底消毒。 (2)蚕期消毒 秋蚕期易发生僵病和病毒病,管理不当易造成蚕病危害,因此,除养蚕前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外,养蚕过程中更要突出蚕病的防治。收蚁及各龄饷食前,要用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有条件的农户每天使用一次三、七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