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芳琴  张绪成  杨封科  陈军 《甘肃科技》2003,19(11):143-144
通过对12个马铃薯品种(系)抗旱性、抗(耐)病性、商品性以及产量等性状的综合考察,认为在甘肃中部751—2和云南6号适宜作为菜用型和商品薯推广种植,陇薯3号既可作为商品薯,也可作为淀粉专用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进彩色薯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使保健彩色薯成为洋县薯类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陕西洋县通过品种试验、示范及多点调查,筛选出适宜洋县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解决了农民购种风险,并正确引导群众购买良种,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邓淑娟 《海峡科学》2009,(11):22-23,27
对引种的泉薯830、广菜薯2号等5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的产量、食用品质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并对茎叶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泉薯830可食用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等,采后易于修剪,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福薯10号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广菜薯2号茎叶产量较低,综合食用品质优,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片。福薯7—6茎叶产量中,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  相似文献   

5.
利用SDS—PAGE技术对新疆育成与推广的11个品种和卯年代引进的44个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引进亲本在G1u—Al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Bl位点有6个等位变异类型:7 8、7 9、13 16、17 18、6 8、7,但主要以7 8为主;G1u—D1位点有2个等位变异类型:2 12、5 10,以5 10为主要类型。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新春5号和新春9号为5 10亚基携带者;新春3号品种携带17 18亚基。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新疆春小麦育成与推广品种和20世纪90年代引进亲本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高彬 《科技信息》2013,(25):454-455
本试验共选择马铃薯供试品种8个,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667㎡播种4000株,每小区播种4行,144株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增产效果是中早熟品种C55和克新18号产量位于第一和第四位,比对照庄薯3号增产52.4%、2.3%。青薯9号产量位居第二位,比庄薯3号增产11.5%,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生育期都在100天以上,在当地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水平发挥不完全。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把黄皮黄肉中熟品种C55、和红皮黄肉晚熟品种青薯9号作为今后当地主要推广品种,早熟品种克新18号可作为当地拱棚菜用型品种进行推广,04-02-21和02173-200由于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02-109天,块茎形状好,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对冀张薯8号、02158-130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7.
为西昌地区筛选优良甘薯品种,将生产上引进的5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普格薯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薯225产量最高,为4 148.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04%,极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0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3 77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55%,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结薯习性好,薯形整齐,薯皮光滑,抗逆性较强,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20、川薯20和川薯224为黄肉品种,可能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而川紫薯6号为紫肉品种,可能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该4个品种可作为保健功能甘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我市自然栽培条件的玉米高产稳产良种,切实加速玉米良种的更新换代进程,提高玉米生产的丰产稳产系数,特以本市常年普推品种农大3138为对照,设立10个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单产以三北6号最高,遵玉2号次之,鄂玉、黔北,渝单、临奥均较对照增产,适宜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苟世新 《遵义科技》2006,34(5):23-26
“豫薯一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甘薯品种,它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优质饲料作物,它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淀粉、粉丝,是我国民间火锅的好下料;它的藤蔓是主要的养猪饲料,藤蔓嫩尖是很好的绿色蔬菜食品,营养丰富,深加工还可以出口创外汇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把红薯推荐为最佳粮食食品。广大农村栽植甘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安排茬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豫薯一号”是经过脱毒处理培养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退化慢,可以连续栽植多年,获得丰产。为了探索“豫薯一号”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规律,找出最合理的栽培密度,构成合理的生育群体,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我趁在务川县红丝乡挂帮之期,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春引进安排6个豇豆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宝2号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精纯豆角,其次是元帅豆角,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符合外销嫩豆荚市场和本地市场需求,适宜大面积推广。汕美6号、桂丰6号豆角综合性状表现分别名列第3和第4位,适宜当地推广;其余品种不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不宜本地推广。夏宝2号因种性退化,产量及抗性下降,会逐渐被其他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所淘汰。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于卢龙地区种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从省内外引进14个鲜食型甘薯品种,以当地常年种植的2个品种卢选1号和北京553为对照,在偏砂性土壤和壤土上进行不同品种间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食味品质等分析。结果表明土质和品种对甘薯各性状及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偏砂性土壤相比,壤土种植的甘薯分枝较长、分枝数较少、产量较高;其中秦薯8号和红香蕉2个品种分枝较长,单株薯块数和大薯数较多、大薯质量较重、产量较高、食味性较好,可以推荐种植;烟薯25在卢龙地区具有大薯质量较重、食味性最好的优势,可推广种植;而龙薯601在偏砂性土壤中单株薯块数较多,大薯率较高,产量显著最高、食味性较好,但在壤土中没有表现出突出优势,可推荐偏砂性土壤中种植。  相似文献   

12.
试验目的:选择适应华阳高海拔山区的夏萝卜种植品种,为华阳山区夏萝卜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按4个夏萝卜品种,示范点为华阳镇红石窑村民小组进行,面积1.89hm2,不设重复,不设对照。播种为4月25—5月10日,播种量666.7m2/100g.田管: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记载出茁率、各品种特性。结果:各品种产量、抗病性等表现不同,雅亭平均666.7m2产量3946kg,东洋春雪、世龙白春、雪春产量分别为3936kg、3774.5kg和3705kg。品质、抗病性以雅亭最好,其他3个品种次之。  相似文献   

13.
张志勇 《武夷科学》2007,23(1):39-42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发生的突变体中选育而成,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成功尝试。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经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鉴定分析,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薯形均匀美观,内在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2003~2005年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3.64万hm^2。  相似文献   

14.
杨树杂交无性系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V技术,以P-V曲线水分参数为基础,对8个杨树杂交无性系品种的抗早性进行了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无性系品种的抗早性均大于对照品种。8个新品种及对照品种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为4号、7号、2号、8号、5号和6号,抗旱性强。第二类群为1号和3号。抗旱性较弱;对照品种为第三类群,抗旱性明显较弱。结合其它性状,很有希望从第一类群中选择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6.
以青海省本地品种乐都长辣椒为对照,引入国内育成的5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筛选适宜西宁地区节能日光温室辣椒主栽新品种,试验表明,中椒10号,WH7号在早熟性,总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适宜在西宁日光温室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杨立明 《科技资讯》2005,(22):120-12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1997-2004年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岩薯5号、龙薯1号、龙薯3号、龙薯9号的种质来源,审定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快各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县品种多停留在原有格局上,为了适应新品种更新换代的要求,选出适宜我地种植的新品种,2007年进行了7个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鄂三1号居区试第一名,产量达539.2kg/667m^2,是一个抗性强,产量高、丰产性好,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定西科技》2007,(3):45-45
安定区团结镇高泉村58岁的农民杨进武逢人便讲:“团结薯”是个好品种,去年交售洋芋时,人家都说“牛踏扁”的老品种不行了。这不,今年种了3亩“团结薯”、6亩新大坪,还芽栽了1分地的“团结薯”,明年就能种1亩,后年能种10亩。  相似文献   

20.
黄皮尖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 9个黄皮尖椒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及丰产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苗丰 2 2号植株长势旺 ,产量高 (2 0 6 5 1kg·hm- 2 ) ,抗病性强 ,果实商品性好 ;9919较耐高温 ,商品外观好 ,果较长 ,产量较高 (2 0 0 87kg·hm- 2 ) ;优美 5号产量中等 ,但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易为市场接受 ;茂椒 4号果色黄绿 ,果形美观 ,单果重达 4 5 .0 0g ,极具市场竞争力 .认为这 4个品种可作为海南冬季主栽辣椒品种并加以推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