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很多年以来只靠化肥维持生产,农肥的使用量逐年减少,使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和增施生物有机肥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稻草造肥还田、高茬还田、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均可有效提升水稻土壤有机质,其中以稻草造肥还田提升效果最好;并且促早熟、提升有机质、增产增效均以施用颗粒生物有机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稻草还田的作用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稻草还田培肥水田土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稻草还田的四种方式:稻草粉碎直接还田,每公顷还田4 500 kg;稻草造肥(稻草肥)还田,每公顷还田22 500 kg;稻草垫圈堆制腐熟后还田;高茬收割直接还田,割茬高度12 cm为宜.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北仑区农机局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针对“稻草还田难”、“耙田难”、“推广难”的实际情况,新近研制成功了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IGBS-65型水田旋耕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稻草还田难的问题。该旋耕耙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具有旋耕碎土、茎杆还田、平土的  相似文献   

4.
稻草还田对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稻草还田对烟草主要病虫害—烟草普通花叶病、青枯病、黑胫病、根黑腐病、赤星病、烟蚜、小地老虎、野蛞蝓及斜纹夜蛾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稻草还田的烟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的田块 ,说明稻草还田能明显减轻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稻草还田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有利于烟株正常落黄成熟,落黄层次分明,同时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烤烟根茎性病害发生、提高烟叶产质量有较大的作用,且随稻草还田量增加,烟株根茎性病害发病程度也减轻。在烟叶生产中,为有效保证稻草还田的效果,以本田块2/3100%鲜稻草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6.
该脱粒机是用于水稻的谷粒收获,谷粒田间运输、脱粒后稻草割晒的机器系统。其特点是与传统的先割草再喂入脱粒的工序相反:在植株站立的状态下先将穗上的谷粒脱下来,让稻草站立田间,如需要稻草还田就由犁耕不粉碎它直接还田,如需稻草作工副业原料就由本系统中的割晒—运粮自走底盘进行割晒放铺,获得整齐完整的稻草。该底盘有装运  相似文献   

7.
油菜缺素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峰  肖自芬  毛振斌 《汉中科技》2010,(3):19-19,33
针对油菜生产中存在的生理性缺素症,分析了发生原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施用不当,稻油重茬,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失调。防治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施农家肥,青苗施好苗床肥,移栽施足底肥,越冬前施好追肥,盛花期喷施叶面肥,油菜田开好三沟通,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壅行和稻草还田。  相似文献   

8.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脱毒马铃薯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春光热、水、土资源,集免耕,稻草还田为一体,开发利用泡冬田增粮增收的一次重要措施,亩增加收入516元。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茵、制取沼气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以解决多年制约秸秆还田地小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次试验结果:从4个平台的产量看:还田深耕加2次旋耕(563.28kg/亩)〉还田2次旋耕(561.39kg/亩)〉还田1次旋耕(546.39kg/亩)〉不还田1次旋耕(517.28kg/亩);从不同处理的产量看:增氮、减氮和适氮处理今年产量差异不明显;从经济效益看:还田2次旋耕平台〉还田1次旋耕平台〉还田深耕加2次旋耕平台〉不还田1次旋耕平台。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主要衣作物秸秆产量达64亿吨以上,其中直接还田30%,过腹还田22%,剩余约3亿吨左右可作为能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折合标准煤1.5亿吨。衣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煤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化燃料(固体成型为颗粒、块状和棒状燃料)、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除了用作燃料、饲料、工副业生产原料和直接还田外,还有许多剩余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农民使用秸秆主要有建房蔽日遮雨、烧活做饭、去暖、养畜、积肥还田等优良传统,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而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还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导致露田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当地适宜耕作和秸秆还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因素一为玉米秸秆(S)直接还田(5000 kg/hm2)和玉米秸秆不还田;因素二为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设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70-30-0、60-30-10和50-30-20),共6个处理,分别为N70-30-0、N70-30-0 +S、N60-30-10、N60-30-10 +S、N50-30-20和N50-30-20 +S。小麦收获后采集0~20 cm代表性土壤样品分析理化性状,包括含水率、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结果显示,与不还田相比,3种氮肥运筹下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pH降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各不相同,N50-30-20 +S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纵横》2005,(2):62-6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摘穗后农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洒在田间,不经过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者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秸秆还田后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该项技术在引进机具基础上,对机具进行革新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农机化新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秸秆还田主要靠秸秆还田机来完成,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本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对秸秆还田机的使用、调整、保养、维修以及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早造稻草回田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市广大农户,因为双夏农事忙、时间紧,往往是稻秆自然回田不腐化,无法按时办田;要搬运稻秆,则是十分繁重的农活。为解决存在问题,我站近年来都在积极寻求可行办法。2007年7月底,我站在新溪镇七合围村进行“早造稻秆施用腐秆剂回田”的试验,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当前国家和安徽省重点推广技术,为发展完善此项技术,加快推广步伐,安徽省肥东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小麦稻草覆盖少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小麦少耕盖草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稻草覆盖还田与旋耕播种技术有机结合,具有省工节本、抢时保质、保墒增温、肥田抑草、抗灾增收和保护环境等综合功效,是实现稻茬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磷素和钾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供应水平。小麦生长期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磷素的转化表现为前期净释放、中期净固持、后期净释放;钾素的转化则表现为前期大量释放,中、后期释放量逐次减少。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9.
为遏制棕壤沙化,提升棕壤质量,实现秸秆循环利用,选择辽宁地区典型沙化棕壤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生物炭还田、牛粪还田,以探究这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性状和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和牛粪还田后土壤容重显著减小,生物炭还田后土壤pH显著降低,牛粪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soil neutral phosphatase activity,SNP)。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磷组分影响不显著,生物炭还田使土壤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分别显著增加了23%和50%,牛粪还田使土壤TP、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MBP分别显著增加了31%,98%和57%。土壤AP与TP,MBP线性正相关,MBP与TP线性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和pH与磷组分相关关系显著。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土壤水分含量对A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而土壤pH对MB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牛粪和生物炭还田是短期内改善土质和增加土壤磷肥力的有效手段,而秸秆粉碎还田则可能是长期...  相似文献   

20.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