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SCE高风险与导致肿瘤高发病率之间的关联,采用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c Exchange SCE)技术对确诊的5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对照组SCE频率较两组患者服药前低,且差异高度显著(P<0.01),而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之间的sCE频率,则差异不显著(P<0.05),两项比较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遗传损害的物质基础;②两组患者通过服药前后对照比较,均显示服药后的SCE频率高于服药前,差异高度显著(P<0.01);③两组患者服药后之间的比较显示SCE频率差异高度显著(P<0.01).16年后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组33名无1人患肿瘤,57名受检患者有7人患各种肿瘤.发病率为12.15%.结果显示:抗精神药物具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且氯丙嗪的致突变作用明显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农药对蚯蚓的DNA损伤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检测农药对蚯蚓DNA的损伤,由于蚯蚓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能很好地指示土壤环境的变化,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尝试建立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农药对蚯蚓的DNA均有损伤作用。认为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可作为农药对土壤污 相似文献
3.
研究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的修复作用,以蜀本草为原料,通过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经过浓缩、脱色、脱蛋白获得蜀本草多糖粗品。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处理生长中的蚕豆幼苗,72 h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蚕豆幼苗DNA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蜀本草粗多糖溶液培养受损的蚕豆幼苗,检测其对蚕豆幼苗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20μmol CuSO_4对蚕豆幼苗叶片细胞诱导出了明显的DNA迁移。用蜀本草多糖溶液培养此浓度CuSO_4胁迫受损的蚕豆幼苗,其DNA受损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当蜀本草多糖浓度为200μmol时,彗星图像尾部明显缩短,修复效果明显。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修复存在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单、双链断裂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方法,具有敏感、稳定、快速的优点.近些年来,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和细胞凋亡等的研究.本文就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方法的原理,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硝普钠 ( 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 NO( Nitric oxide)的体外供体 ,以食管癌细胞系 EC1 0 9作为细胞模型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NO作用不同时间后 ,食管癌细胞核 DNA被损伤的情况 .检测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条件下 ,NO对食管癌细胞核 DN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特征 ,总的来讲 ,NO的浓度越大 ,NO对细胞作用的时间越长 ,细胞核 DNA所遭受的损伤越重 .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彗星试验)研究了SO2吸入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SO2可引起小鼠脑细胞彗星尾长显大于对照组,且随SO2吸入浓度的增加,脑细胞彗星尾长度也增加,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还表明,SO2对雄性小鼠脑细胞DNA损伤比雌性小鼠严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酚A的生殖遗传毒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研究了双酚A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除10-10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外,各染毒组拖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双酚A染毒浓度的增加,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程度也逐渐增加(P<0.05),在10-5mol/L和10-6mol/L组均出现了Ⅳ级损伤.结论在一定浓度下,双酚A可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的DNA损伤,可能对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几种抗氧化剂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的损伤及对由H2O2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可引起明显的细胞DNA损伤,并呈浓度依赖性;芦丁在较高浓度时,引起损伤.7,8-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7-羟基-4-甲基香豆素即使浓度达100μmol/L也不引起细胞DNA损伤.Vc、亚硒酸钠和甘露醇,在较高浓度时均可引起微弱的损伤,只有Vc引起的损伤较严重.当预先用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后再用50 μmol/L H2O2处理,发现7,8-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保护作用最强,槲皮素次之,保护作用具浓度依赖性.而芦丁、7-羟基-4-甲基香豆素、Vc和亚硒酸钠在浓度≤50 μmol/L时,无任何保护作用.甘露醇在低浓度可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在较高浓度25 μmol/L和50 μmol/L时则保护作用丧失. 相似文献
9.
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污染十分广泛 ,且具有诱发某些肿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 .其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结果亦表明 ,DNA的损伤程度与化学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2.5,12.5,62.5μmol.L-1)对黑斑蛙(Rar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链断裂损伤效应,并观察了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和62.5μmol.L-1的重铬酸钾具有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诱导效应,染毒15 d的DNA损伤率分别为85%和98%.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低浓度<(1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6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单细胞腺为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舌两侧、食道、回肠和直肠;多细胞腺由单泡状腺的颌间腺、复泡状腺的食道腺和单管状腺的胃腺与肠腺组成;肝脏和胰脏消化腺通过一条导管共同开口于空肠的起始部.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13.
从单细胞水平考察单官能团和双官能团烷化剂引起DNA损伤的差异.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并比较单官能团烷化剂甲基亚硝基脲与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在不同浓度下对DNA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与彗星尾部DNA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为了检测DNA交联损伤,选择加入断裂剂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双官能团烷化剂尼莫司汀能引起显著的DNA交联.本文从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水平考察了烷化剂的毒性,为阐明烷化剂的致癌和抗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虎纹蛙的食性与捕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养殖试验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研究了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a)的蝌蚪与成体的食性及捕食行为。结果表明,虎纹蛙是一种性凶猛的蛙类,喜食活的动物性食物,并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取食不活动的食物;其捕食行为依蛙体与食物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铅化合物体外诱导人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对人的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Pb(NO3)2和硫酸铅PbSO4处理1小时,DNA损伤的程度采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比较研究.这两种铅化物均不同程度的显示了剂量反应关系.DNA损伤的程度从8×10-4mol/L起与空白对照相比,呈现有意义的增加(p<0.05).细胞DNA断裂频率的增加与毒性呈现为线性增长的关系即为试验试剂的浓度愈高,则出现彗尾的细胞个数愈多,两种化合物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显示了相似的分裂剂的潜能.该试验初步证明铅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自由基与DNA氧化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由基与DNA氧化损伤关系密切,自由基可引发DNA的碱基损伤,链断裂等损伤.综述了自由基引起DNA氧化损伤的机理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HgCl2和CdCl2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DNA损伤的影响.HgCl2和CdCl2各设置6个相同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 mmol/L,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1 mmol/L,5 mmol/L,处理温度为37 ℃(水浴),处理时间为1 h;SCGE的检测指标为DNA拖尾长度和DNA损伤率.结果表明,对照组DNA未受损伤,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色后呈圆形的荧光团,无拖尾现象;各处理组精子DNA均不同程度受损,电泳染色后均呈现彗星状荧光团,且随着HgCl2和CdCl2浓度的升高,河蟹精子DNA迁移距离和损伤率亦随之增加,DNA损伤程度与其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本实验亦证实SCGE可用于河蟹精子DNA损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氧化.还原平衡状态的,当这种平衡被破坏,如因为体内或外界的原因引起体内自由基浓度升高,将导致生物大分子过氧化如DNA的氧化性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疾病.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多种疾病与自由基有关,如各种炎症、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糖尿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因此,提高抗氧化剂的摄入可能能够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这就是目前提出的“抗氧化剂治疗”说.合成抗氧化剂如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二丁羟基茴香醚(BHT)和丁羟基茴香醚(BHA)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和致癌作用被人们所排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