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理上,中东是联结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枢纽地带;在战略上,是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必争之地。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基本矛盾是重新瓜分殖民地。英、法、德、意、俄几个帝国主义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线。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后,战胜国英法帝国主义便将阿拉伯牛岛以北,原属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西亚阿拉伯地区,瓜分成五个国家。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归英国委任统治,黎巴嫩和  相似文献   

2.
“分而治之”政策的祸害约旦是中近东许多阿拉伯国家之一。它的四周邻国除了属于犹太人的以色列外,都是阿拉伯兄弟国家。它的面积只有九万六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一百四十万余人。它是一个封建王国,名义上虽然也有一部宪法,但实际上国王经常干涉内阁施政。约旦本为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从十六世纪初叶起,它曾被土耳其人统治,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帝国主义势力在中近东迅速扩张。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执行“分而治之”政策以便统治阿拉伯人,便于1922年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割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为外约旦。在外约旦建立了英国殖民当局管理下的酋长国。 1946年3月,在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情势  相似文献   

3.
黎巴嫩     
风光秀丽的国家黎巴嫩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南与以色列接壤,东南面和北面与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为邻。境内多山,地势高亢,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中东著名的游览地。黎巴嫩的山区,每年积雪可达四个月至半年,形成白雪皑皑十分美丽的雪峰景色。据说黎巴嫩这个名称,即渊源于阿拉伯语的“白色”(Leben)一词。黎巴嫩沿海城市和山区布满了豪华的旅馆和俱乐部,供外国游客享用。黎巴嫩每年从游览事业中,大约可以获得一亿五千万黎镑(1黎镑等于0.45美元)的收入。黎巴嫩的面积为一万零四百平方公里。据1960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     
以色列是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犹太国家,与阿联、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为邻。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它的领土面积应为一万四千平方公里,但由于以色列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地区,因而实际控制面积为二万零七百平方公里。目前犹太人在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多万人口中占88%左右,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茲人等。以色列的成立纪元前,犹太人即和阿拉伯人聚居在巴勒斯坦。十六世纪时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十九世纪末期,在奥、俄、德等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勾结,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想利用犹太人民迫切希望重建祖国的要求,打算在巴勒斯坦建立由它们控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被英国占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引起了激烈的反对。于是在美国同意下,英国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声称要在巴勒斯坦帮助犹太人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实际上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它要利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5.
1897年,当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决定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人之家”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正在为推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而奋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阿拉伯国的斗争达到高潮,以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代表哈伊姆·魏茨曼博士主动要求与阿拉伯起义部队指挥官费萨尔·伊本·侯赛因亲王达成协议,表示支持建立阿拉伯国并保证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将不损害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然而,由于英国政府拒绝履行允许建立阿拉伯国的承诺,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变成了英国管辖下的委任统治领土。英国委任统治当局在巴勒斯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挑起了阿  相似文献   

6.
汪杰 《甘肃科技》1999,15(5):10-11
1基本概况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南端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接,北与叙利亚及黎巴嫩毗邻,为亚非欧交通要道。面积278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主要为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以色列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谷地、阿拉伯谷地,中部为黎巴嫩山脉向南的延续,南部为内盖夫沙漠。北部山区年降雨量在718mm左右,从北向南降雨量逐渐减少,南部沙漠地区不足25mm,属亚热带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以色列是全球淡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可再生淡水资源16亿…  相似文献   

7.
7月17日,英国政府继美国武装侵略黎巴嫩之后,公然出兵约旦。与此同时,美英两国的武装部队还在不断地向土耳其、地中海东岸和波斯湾集结。很明显,美英的侵略计划不仅针对黎巴嫩和约旦,而且也针对着伊拉克共和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是美英帝国主义对全体阿拉伯人民明目张胆的侵略,也是对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公开的挑衅!英国政府借口说,它出兵约旦是帮助约旦政府“抵抗侵略、稳定局势”。这是毫无道理的。约旦根本  相似文献   

8.
蕞尔小国黎巴嫩历来都是各种国际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黎巴嫩与叙利亚历史上关系特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间,有350年两国是在一起作为“大叙利亚省”存在的,1920年又皆由法国托管。黎巴嫩独立以来,叙利亚坚持在黎有特殊利益,至今仍有两万叙军人在黎驻扎;黎巴嫩与巴勒斯坦关系微妙,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大批巴难民涌入黎巴嫩,巴方各种武装力量也屡屡从黎境内袭扰以色列,其引发的矛盾直接酿成黎巴嫩内战,至今仍有近50万巴难民滞留黎境内;亲伊朗的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及贝卡谷地建立反以基地,使黎巴嫩与伊朗的关系也变得复杂;黎巴嫩与以色列则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以军撤出黎南部后,边境局势虽有缓和,但仍存在许多激化局势的诱因。由于黎巴嫩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微妙,它在盘根错节的地区冲突中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伊战后,美国曾指责黎巴嫩藏匿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遭到黎巴嫩政府断然否定。  相似文献   

9.
中东的空气在沸腾。黎巴嫩人民反对夏蒙卖国集团的武装斗争燃烧得越来越炽热;伊拉克爱国军人在人民的支持之下,胜利地推翻了反动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使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熊熊烈火又冲起一股壮丽的火焰;帝国主义惊慌失措,美国侵略者已公然发动对黎巴嫩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武装干涉。这是半个月来世界局势最重大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宣布:强烈地谴责和杭议美国的侵略行为,全力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苏联  相似文献   

10.
美帝国主义伙同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制造的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已整整十六年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成千上万的阿拉伯难民仍然流离失所,他们重返家园的权利仍未恢复。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是帝国主义、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对阿拉伯人的一个严重的侵略罪行。历史一瞥巴勒斯坦位于亚洲的西部,西濒地中海,北、东、南三面分别与黎巴嫩、约旦、叙利亚、阿联的西奈半岛相接。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犹太人的一个部落从爱琴海附近迁居到约旦河附近,并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犹太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后一、二世纪,罗马人曾一度征服了这块地方,犹太人遂散  相似文献   

11.
正"阿拉伯的劳伦斯"心中的世界第一在骑士堡内的墙壁上,至今镌刻着一句拉丁格言:"唯有傲慢能令财富、智慧和美貌蒙尘。"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1888—1935)作为一名英国军官,1916—1918年间曾对阿拉伯世界发动起义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以"阿拉伯的劳伦斯"的绰号名垂青史。可鲜有人知,劳伦斯于牛津大学耶稣学院所学专业本为历史。1908年,  相似文献   

12.
在外国通讯社和报刊关于黎巴嫩局势的报道中,常见到“德鲁兹民兵”与穆斯林发生冲突的消息。我曾向多人问过关于“德鲁兹人”的情况,回答都不详,他们仅知道“德鲁兹人”是阿拉伯人中的一支,至于“德鲁兹人”与阿拉伯穆斯林到底是什么关系却讲不清楚。我这次访问以色列时听说有专门的“德鲁兹人村”,我跟东道主提出无论如何要去看看。在离开以色列之前两天,我终于抽空对以色列最大的两个“德鲁兹人村”作了一次短暂的,却令人难以忘怀的访问。这两个村子在以色列海港城市海法附近。海法濒临地中海,是以色列的第三大城。  相似文献   

13.
正毫无疑问,美国迁馆的直接原因仍然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转向。《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英国学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曾经说过:"巴勒斯坦人必须承认,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两座圣殿,从公元前1000年起就在这里统治了好几个王国;但犹太人也必须承认,穆斯林在这里建造了两座伟大的清真寺,并在阿拉伯哈里发时期、萨拉丁时代、马穆鲁克时代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一直统治着这座  相似文献   

14.
什叶派地震     
3月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的希拉镇发生伊战后最血腥的单起袭击事件,有300多人伤亡。目前,伊拉克前阿拉伯复兴党和逊尼派激进势力均不愿接受什叶派主政,并准备与扎卡维联手发难。16世纪奥斯曼帝国征服阿拉伯地区以来,什叶派在阿拉伯国家掌权是破天荒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美女作家一向受人瞩目。阿拉伯作家中就不乏美女身影。不过,人们也许不太了解的是,当下阿拉伯文坛活跃着一批30岁上下很有成就的美女作家,这其中,有较保守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的美女作家,也有较开放国家如埃及、巴林、阿曼、黎巴嫩等国的美女作家。  相似文献   

16.
两条路线的斗争从5月9日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城居民举行总罢工总罢市以来,黎巴嫩人民每天都以更坚决的行动来表示他们反对亲西方政府违反民族利益政策的决心,并有力地回答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镇压。这一斗争,实质上是两条道路的斗争:黎巴嫩究竟应当执行民族独立政策,反对军事集团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加强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合作呢,还是像亲西方政府奉行的那样,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依靠西方国家,而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疏远,镇压国内爱国民主力量。黎巴嫩现任总统夏蒙是1952年上台的。根据黎巴嫩宪法,总统可以决定和指导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夏蒙几年来所竭力推行的政策,使黎巴嫩民族利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它的领土由亚洲及欧洲两部分组成,面积大约七十七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地及高原。气候是亚热带性的。人口二千七百八十万,绝大部分是土耳其族人。少数民族有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土耳其有悠久的历史,在十一世纪来到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曾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一个庞大封建帝国。十六世纪末这个帝国开始衰落,成为欧洲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它在北非和中东的属国被英、法、意等国瓜分,土耳其本国也沦  相似文献   

18.
党醒了的八千多万阿拉伯人民,再接再厉地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而垂死的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则力图镇压革命,以维持其殖民统治。阿拉伯民族反对殖民势力的斗争和阿拉伯人民反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斗争,构成了当前中东局势的基本内容。在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反动统治的人民起义后不久,作为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基地的巴格达,又在7月14日忽然变成一座革命的火山,英勇的伊拉克人民,在一夜之间,就把卖国的费萨尔封建王朝推翻了,反动的国王当场死于革命的烈火之中。新成立的民族革命政府,镇压了反动的势力,废除了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普遍担心,东欧的变化把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而使人们忽视诸如阿以冲突、黎巴嫩战争和两伊谈判这些中东的重大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目前东欧为阿拉伯国家展现了新的市场和投资场所,这对一些资金雄厚的阿拉伯国家是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三国元首调解失败,叙利亚作出反应。错纵复杂的内部矛盾加上外部势力插手,黎巴嫩危机看不到尽头。自3月以来持续了5个月的黎巴嫩炮战到8月上旬更为加尉。满目疮痍的贝鲁特再遭重刨。居民们纷纷逃难,或乘船西渡塞浦路斯,或涌人以色列占领的黎巴嫩南部边境"安全地带"。据报道,全城90%的居民出逃,贝鲁特完全陷入了瘫痪。这场冲突发生在贝鲁特东、西区的基督教和穆斯林两派之问。以奥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