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行《刑法》虽然规定了国家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是,国家机关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可能导致法律和社会双面的负效应。国家机关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应该取消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蔡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84-89
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二犯罪主体说和一犯罪主体说的争论,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处罚的形式根据是刑法规定,而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在人格上具有双重性。同样,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也有不同认识,但均有失偏颇,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应该是指有资格代表单位,并在其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以单位名义组织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的刑事强制措施主要是针对自然人犯罪主体而设置的,对单位犯罪主体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成了立法上的缺陷。设置适用于单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强制措施必须考虑单位犯罪案件中强制措施的特点和现有的强制措施在单位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5.
邱海云 《科技信息》2008,(5):226-226
现行刑法在盗窃罪中未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加以规定,但单位盗窃在现实生活中日益泛滥,且单位盗窃行为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同时单位有能力承担由其盗窃行为所引发的刑事责任,并符合刑罚目的。故本文认为单位应作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6.
介绍贿赂罪是贿赂犯罪的居间中介行为。本文认为,介绍贿赂罪的客体是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排除了单位成为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不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职务侵占是现代社会高发的一类经济犯罪类型,其犯罪主体与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有交叉。其犯罪对象法律虽明文规定为本单位的财物,但是,财物是一个很不清晰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又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本文分析了动产、不动产以及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否可以称为职务侵占的侵害对象。  相似文献   

8.
单位受贿罪由于实施主体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查获的案件很少,但是社会危害性却很大。单位非法向内部职工收取各种集资、摊派费用。国有单位如学校、企业等利用其垄断地位乱收费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单位受贿罪。司法机关对单位受贿罪的认定标准过于严苛,对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的犯罪成立数额做了相差悬殊的界定,违背法益侵害这一犯罪本质,也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会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单位犯罪主体和国家工作人员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不仅会对现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某些具体复杂认定给出笔者自己的诠释,也会在从立法宏观的角度提出司法意见,从而促进更好的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护社会主义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的成立只是一种新的犯罪形态的成立,而不是一种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另一类犯罪的成立;单位犯罪的成立标准是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而不是在犯罪构成之外有其他特别的犯罪构成,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包括单位、单位罪过和单位行为。  相似文献   

11.
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强盗分赃”的战争,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列强,宣布“局外中立”,任凭日俄两军蹂躏中国的大好河山。不甘忍受日俄两军欺凌的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自发的和有组织的斗争。对日俄战争中的国际关系及对中国的危害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煌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1):108-110
通过对吉安市建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的实证分析,提出职务犯罪的防范应从法制宣传、规范招投标工作、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法律、道德、制度等多种手段,达到防范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或称法人犯罪,是一种为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个人犯罪的特征。立足于我国刑法理论及关于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为单位谋取利益”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进行专门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单位诈骗案件的定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破解了单位诈骗案件的定罪难题。回顾和梳理有关单位诈骗定罪问题的争议及其解决的过程、方法,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不无裨益,对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刑法问题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位成为贷款诈骗罪主体的立法疏漏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频繁发生,严重侵害了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制度和金融机构对所贷资金的所有权。我国现行刑法未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使得司法机关难于寻求适当的法律依据追究其刑事责任,增设贷款诈骗罪单位主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详细论述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表现,分析了主体性教育的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实施主体性教育,既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赵宋明 《山西科技》2010,25(5):33-34,37
为了适应不断反腐的需要,应该适当扩大检察机关侦查权职能范围、优化侦查权的配置、赋予完整的侦查权。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新闻媒体发挥监督功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新闻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正确理解新闻监督的内涵及其作用,是充分发挥新闻监督职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7M):89-91,97
我国刑法规定的报复陷害罪对于确保公民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行使,不受压制和报复,监督国家工作人员严守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报复陷害罪的法律渊源入手来评析新刑法对于报复陷害罪的法益、主体范围认定、罪数问题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