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羽中 《科学之友》2005,(11):37-37
美国史密斯索尼安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 NationalZoo)的科学家们正在对大熊猫的觅食习惯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大熊猫的觅食习惯很可能与人类存在着某些相似性。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在寻找食物方面有着特定的习惯。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寻找食物,饭馆很可能是你第一个要去的地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从雅安到了台湾,台湾民众期待它们"早生贵子"。然而对于"成亲"一事,赴台一年多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一点儿也不着急,可台湾同胞们、台北木栅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们急了,台北木栅动物园分两次派出专人来四川“取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让大熊猫团团、圆圆早日“成亲”。  相似文献   

3.
国宝大熊猫是全世界的动物明星,为了拯救它的濒危状态,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大熊猫的人工育幼上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的一天,一位80岁高龄的美国老妇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老人叫弗·达梅柯,是美国泛太平洋东南亚地区妇女协会的副主席。她此行的目的是遵照年迈多病、已无法外出的丈夫维尔·亨利的嘱托,将一只名叫“宝贝”的大熊猫的老照片带回故土,以了却他们60年来的心愿。达梅柯带来了一本已经泛黄的相册,其中保存着14张“宝贝”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最终交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博物馆。面对这些虽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但仍然十分清晰的放大照片,我仿佛回到了那动荡的上世纪之初,见到了内忧外患的中国。而…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的现状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熊猫的原地保育和移地繁殖,以及研究进展作了扼要报导.原地保育的总趋势仍然是栖息环境和分布范围不断在缩小,数量不断减少.拟新建的14个自然保育区和17条走廊连接带有待实现,可延缓野外大熊猫的灭绝。移地保育在各动物国、研究基地及自然保护区国养场,已具不同程度的条件和规模,并初见成效,但围绕大熊猫的繁育,增加大熊猫的数量所进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很不够,使圈养繁殖的幼仔数量增长缓慢,未能充分发挥出移地保育的优势.文章指出,保育大熊猫的现实虽然不容乐观,但有利条件不少,只要加强国内外合作,抓住时机,在现有基础上,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保育与研究,前程似锦.  相似文献   

6.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故乡,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不足20千米.那么,在这次大地震中,卧龙大熊猫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劫难?它们现在怎么样?植物苞片变态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8.
野外大熊猫粪便中的寄生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我国野生大熊猫重要研究基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熊猫研究工作者在保护区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对区内大熊猫的长期跟踪观测,更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鲜为人知的生存和繁衍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澹台明 《科学之友》2005,(11):33-3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300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貔(pí)貅(xiù)或貅——《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白狐——《尔雅》。(hù)(幼子)——《尔雅》。执夷——  相似文献   

12.
文心 《科学之友》2001,(10):22-25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运用最顶尖的遗传基因鉴定技术,联手行动拉开了为中国国内近百只大熊猫作亲子鉴定的序幕,这一科技活动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媒体及全球动物爱好者的极大兴  相似文献   

13.
黄革  刘水玉 《科学之友》2005,(11):34-34
大熊猫是走向衰亡的物种吗?被誉为“熊猫之父”的潘文石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童光来 《科学之友》2005,(11):39-40
“大熊猫爱吃肉,尤其爱吃羊肉……”“大熊猫力气大,遇到金钱豹也不怕,交起手来,一般大熊猫会赢……”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父权确定的DNA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及昆明动物园圈养繁殖的大熊猫14胎次,19只幼子,25只次参配雄兽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肝,甲醛固定组织细胞,以及粪,尿等样品,采用同位素与荧光素标记基因探针作DNA指纹图谱分析,得到了玫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宿兵 《科学通报》1994,39(8):742-74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而割裂,食物单调,生殖力低下等原因而面临濒危境地.以往的工作多集中于野外的生态、行为、数量分布、群体年龄结构、食物等方面,对大熊猫群体遗传结构或群体遗传特征如近亲交配系数等我们知之甚少.众所周知,大熊猫的生存力很弱,尤其表现于其生育力低下,产仔率较一般哺乳动物低,幼仔死亡率高达60%;雄体的精液质量差,畸形精子率达29.7%;雌体存在延迟着床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人工哺育大熊猫初生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维新 《科学通报》1993,38(17):1597-1597
圈养环境中大熊猫(Ailuropoda mclanoleuca)幼兽的死亡率高达71.3%。人工育活母兽无力哺育的初生兽能大幅度降低圈养大熊猫幼兽的死亡率。对于种群繁衍和物种保护意义重大。十几年来,国内外对未哺过母乳的大熊猫初生兽人工哺育多例,都因病医治无效早期死亡。1991年9月,我们用人工哺育方法使一只大熊猫初生兽存活160天,体重达7050g,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武明湖 《科学之友》2005,(11):40-40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武仙竹日前首次向外界披露.2001年湖北省考古人员在三峡地区秭归县官庄坪遗址发现的77号墓,经证实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以大熊猫作为殉葬品的墓葬。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系统地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大熊猫睾丸组织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以及曲细精发育的测定。大熊猫精子发生分批进行,在曲细精管切面,从基膜向管腔分别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从早期囊胚中提取DNA以进行核内和核外DNA分析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从异种克隆大熊猫重构重构胚中提取总DNA,以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引物成功地扩增出了微卫星座位g^010,PCR产物双向测序表明,2个重构胚与大熊猫供体对照序列完全一致。结果证明该异种大熊猫重构胚的核的确来自大熊猫供体细胞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