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是席泽宗院士的自选集,收文120篇,写作时间始自1948年,最近的一篇作于2002年,从这部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篇幅达120万字的文集里,我们领略到一位卓越的科学史学者的学术建树,同时感受到一位辛勤地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灌溉现代科学园地的耕耘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从事“古新星新表”研究的这段实践,使席泽宗院士走向了天文学史的道路,这一走就是50年,一辈子,席泽宗认为,这50年,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科研队伍比西方大得多,有了很多成果,成绩很大,席泽宗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成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席泽宗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3.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是席泽宗院士的自选集.收文120篇.写作时间始自1948年,最近的一篇作于2002年.从这部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篇幅达120万字的文集里,我们领略到一位卓越的科学史学者的学术建树,同时感受到一位辛勤地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灌溉现代科学园地的耕耘者的心声.作为一门学问,科学史处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上.研究者不但对史料的发掘、考证、诠释要有深厚的功力,而且需要很高的科学造诣.席泽宗早年从天体物理学起步,20世纪50年代初期加入科学史攻坚,于今多年领袖我国天文学史研究,其间并把开拓范围扩大到综合科学史和科学思…  相似文献   

4.
一位科学史家的辩护——《文化一二三》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一二三》是中国科学史家阵营里的一位排头兵——刘钝研究员所写的辩护词,这份催人奋进的辩护词不只是要为作者个人的学术探索而辩护,而且还要为科学史学科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科学史的再建制化——而辩护。它以开放的心态解说科学史的学科性质以及它在今天的多元化发展前景,以“大哉为用”解释科学史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今日中国科学史各地域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学术活跃度,文章对2007-2011年近五年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文献作者单位、籍贯等信息做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从事中国科学史的人员在地域上较为零散,许多研究人员没有在地域上组成特定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史研究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国科学吏研究所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从事"古新星新表"研究的这段实践,使席泽宗院士走向了天文学史的道路,这一走就是50年,一辈子.席泽宗认为,这50年,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科研队伍比西方大得多,有了很多成果,成绩很大.席泽宗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成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席泽宗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9.
《西北大学学报》与其前身刊物,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关注科学史研究,报道了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自1945年以来3次访问西北大学,中国科学史学科开拓者李俨对中算史的研究等,复自1980年起固定开设科学史专栏,发表了张伯声、杨钟健、秦元勋、李政道、丁肇中、王选、丘成桐、吴文俊、何炳郁、华觉明、李迪、李继闵、曲安京等著名科学家的700余篇科学史论文。重点对数理天文学史、医学史、地学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期刊史等作了分析,认为学报对于西北大学科学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2010年以来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的《科学源流译丛》的主旨、特色,以及对于西方科学史研究的意义和已出书目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江西傩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傩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历史、审美和旅游应用的重要价值。江西是傩文化遗存大省,对丰富的傩文化进行研究与开发,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讨了傩文化的历史、审美和旅游应用价值,并对江西傩文化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江西傩文化开发的诸原则、开发的步骤与方法,设计了傩文化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等。  相似文献   

12.
劳丹通过对一些历史实例的分析表明,以所谓"均变论者"的眼光来看待方法论史,认为科学哲学的过去与现在处于同样的若干因素影响之下,那么将无法获得对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历史性认识。劳丹主张,应当回到科学史、从科学思想的变化中寻求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变化,不应当一味从哲学史和认识论史中寻找科学哲学变化的源头。方法论史并不仅仅是认识论史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其强烈的反现代,反传统倾向,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变革,教育史研究也不能例外。本文简要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从后现代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教育学切入,分析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史研究带来的新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认为吸收后现代主义的有益内核,能促进,丰富教育史研究,但也要警惕后现代主义思想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200年间,欧洲人才辈出,诞生的大数学家数不胜数。这期间,东方的数学却反常地沉寂。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数学成就远不如中国;但到了19世纪末,中国的数学反而不如日本。通过比较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的培养,分析了中国这期间数学落后于日本和世界的原因。日本政府明治维新要求老百姓全面向西方学习乃原因之一,而中国人由于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信念,因而在追求真理的态度上始终不能全面以赴,也不失数学及其他科学落伍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早期学习西方以应用科技为主,缺乏对数学的热情,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没有认识到当代最先进的数学,始终未接触到学问的前沿。另外,日本数学的迅速兴起与其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做学问的热情,没有崇高的志愿,不可能产生杰出的数学家。今日中国数学的前途,端赖于年轻一代数学家的培养,研究生的培养则溯源于中学生的教育。期望重新燃烧起中国人对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的学术研究心态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学术语境中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地理学史论著进行研究之后,比较了中国和希腊古代地理学的发展状况,论述了中西地理学传统的重大差异,并对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领域,从古至今的研究和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其研究的动因,而现代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引入其中所产生的诸多成果是其研究的立论基础,而由此提出的研究框架是历史之选择,也是当代学人面对历史遗产时的勇敢姿态。以导引的形式对这一研究进行宏观、全揽的内容和方法关照,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史研究在近20多年取得长足进步,表现在对古代科学的考证研究,国外科学史的引进借鉴,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通过对1979--2000年科学史论文、著作、学会会议作计量分析,以揭示我国科学史研究的状况及趋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介梅荣照主编的《明清数学史论文集》一书,对中国数学史开展断代专题研究,是我国数学史界继承并发展李俨、钱宝琮、严郭杰先生研究成果的宏大计划,持续近三十年,历来为国际科学史界所重视,文集收入论文15篇、附录2篇,其中严敦杰先生遗作7篇,本文对15篇论文逐一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厘清中国近代生物学期刊在抗日战争前的发生和发展状况,为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分析与考证法。结果中国近代生物学期刊从最早创办的《生物学杂志》(前身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博物学会杂志》)至抗日战争爆发,共创办了近60种期刊,以西文发表的原始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为主,并出现了《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丛刊》《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中国生理学杂志》等世界名刊。结论中国生物学期刊的成型期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日战争。在此期间,生物学能够产生世界名刊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立足本土,并采用当时世界科学界主流语言———西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