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主要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合于净化甲醛废气的微生物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接种挂膜,用生物膜填料塔来考察不同的进口浓度和不同的液体喷淋量下生物法对甲醛废气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法净化低浓度甲醛废气可行,而且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三种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橡皮树、虎皮兰、芦荟三种观赏植物,在密封箱内进行降醛能力的研究。用LB-3J空气质量检测仪测定密封箱内放入植物后甲醛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所选植物对甲醛的吸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橡皮树、虎皮兰、芦荟均对室内甲醛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吸收率分别64.5%、87%、34.6%,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虎皮兰〉橡皮树〉芦荟。并且这三种植物在甲醛超标20倍的情况下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
为筛选高效净化甲醛植物,选取室内常见的6种观赏植物,采用熏气法,在密闭箱中对植物进行甲醛熏蒸实验,测定密闭箱内不同时间节点甲醛浓度的变化、叶面积,净吸收率、24 h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量,并在甲醛胁迫48h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净吸收率随甲醛熏蒸时间及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6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进行排序,依次为橡皮树→鹅掌柴→绿萝→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根据6种观赏植物相对电导率判定耐受能力依次为:橡皮树→鹅掌柴→绿萝→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根据MDA酶活性判定耐受能力依次为:橡皮树→绿萝→鹅掌柴→虎尾兰→吊兰→袖珍椰子。研究证实:仅绿萝与鹅掌柴在耐受能力大小排序上略有变化,6种观赏植物对甲醛的耐受能力与吸收能力排序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仪, 分析来自新疆(XJ, XJZ, XJF)、云南(YN)、广西(GX)和巴西(BXL)4个产地的6种电气石样品的成分及结构差异, 并研究种类不同、粒度相同的电气石以及种类相同、粒度不同的电气石对甲醛的净化能力。电子探针结果表明, XJ, YN和GX属铁电气石类, 其铁含量依次增加, XJZ为镁电气石, XJF为锂电气石, BXL为钠锰电气石。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铁的存在使电气石的晶胞参数变大。实验证实, 当粒度相同时, 不同种类电气石净化甲醛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属锂电气石的XJF最优, 铁含量最高的GX最次, 6种样品净化甲醛的能力大小为XJF>XJ>XJZ>BXL>YN>GX, 推测与Y八面体的离子占位不同引发的多面体扭曲程度有关; 种类相同的电气石粒度越小, 电学性能越好, 净化甲醛的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将驻极体纤维、负载光触媒的活性碳纤维和活性高锰酸钾球集成在风机盘管上,构成风机盘管空气净化器,并对净化器机理和净化甲醛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实验结果表明,风机盘管空气净化器对甲醛具有很高的效率,经110 min,舱内甲醛浓度从1.041 mg/m3降到0.1 mg/m3.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高效的甲醛净化效率,采用多针电极进行负极性直流电晕放电,研究其对甲醛的净化特性. 结果表明,增加电极针数能够提高总的电晕电流、加强放电能量、提高甲醛的净化效率. 同时,提高输入电压和减小间距也能够提高甲醛的净化效率. 此外,甲醛易溶于水,电极湿度会影响甲醛的去除效果,湿式状态下甲醛分解速率减缓,净化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的一类,长期暴露在甲醛环境中会降低人的机体功能,甚至引起癌变。电晕放电时会产生大量高能电子和活性粒子能够直接作用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在净化甲醛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为了实现高效的甲醛净化效率,本文采用多针电极进行负极性直流电晕放电,研究其对甲醛的净化特性。研究发现增加电极针数能够提高总的电晕电流,加强放电能量,提高甲醛的净化效率。提高输入电压和减小间距均能提高甲醛的净化效率。同时,甲醛易溶于水,电极湿度会影响甲醛的去除效果,湿式状态下甲醛分解速率减缓,净化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9.
家具中释放的甲醛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文章主要通过国家标准的干燥器法研究茶叶水对人造板中甲醛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茶叶水对家具中甲醛有去除效果且去除率较高.同时实验采用的茶叶是市场上普通的茉莉花茶,表明茶叶水去除家具中释放的甲醛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纳米TiO2在气相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针对室内环境中长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甲醛,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探讨纳米TiO2光催化剂负载量、光照强度对光催化降解甲醛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调整活性碳纤维负载量以得到两者间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光强较大、纳米TiO2中度负载且活性碳纤维负载量为5.8g/m^2时,光催化反应效果较好,甲醛浓度由初始状态下的0.80 mg/m^3降至0.02mg/m^3.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文章针对检测分析太原市装饰竣工后不同时期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及其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目前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净化技术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小区试验,探讨了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植被过滤带初始出流中呈现出较高的浓度;在入流单宽流量大于0.004 m3/(s.m)的大流量冲刷下,植被过滤带出流悬浮固体的浓度大多增加;当植被过滤带内土壤初始氮浓度较高时,径流会再次受到氮污染。植被过滤带内坡面和表层土壤的初始情况(污染物量和干湿度)以及入流流量是植被过滤带产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非点源污染的产生是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甲醛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某高校新校区内的科技楼、实验楼、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的一些房间进行监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减少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为探讨石河子市居室内甲醛浓度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自制的问卷采集81例哮喘儿童(病例组)和37例非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对照组)的个体、家族、哮喘危险因素等信息,同时测定研究对象常住居室内的甲醛浓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甲醛浓度范围是3.0-202.1μg/m3,超标率为24.57%;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引入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甲醛浓度升高到64.94μg/m3时,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是低于该浓度的3.269倍;母乳喂养(OR=3.484)是保护因素,被动吸烟(OR=4.401)和家族史(OR=9.396)是引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由此可知,甲醛浓度与儿童哮喘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但只有甲醛达到一定高浓度水平时,其对儿童哮喘的危险性才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几种园林植物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白蝉(Gardenia jasminoides var.f ortuniana Lind.)、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Willd.)、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L.)、香港鹅掌柴(Schef f lera arboricola cv.Hongkong)、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分别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设0.1、0.2、0.3、0.4mg/m34个甲醛浓度处理,以空气为对照,测定植物叶片的伤害指数、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片细胞膜透性,研究8种园林植物的成熟叶片对甲醛污染的反应。结果显示,甲醛污染处理后8种植物叶片均出现褐色斑或水渍状斑两种症状,伤害指数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存在正相关;在甲醛处理浓度为0.1mg/m3时,各植物叶片的CAT活性都较对照降低,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大。综合来看,三角梅、红花酢浆草、小驳骨对甲醛污染极为敏感,米仔兰、白蝉、朱槿次之,而香港鹅掌柴、九里香对甲醛污染的抗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