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侯昭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1):105-108
利用直接积分先计算单匝通电线圈在空间点的磁矢势,通过磁场强度矢量与磁矢势的微分关系,求出空间点的磁场,最后通过积分求出螺线管空间点的磁场. 相似文献
3.
侯昭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1):105-108
利用直接积分先计算单匝通电线圈在空间点的磁矢势,通过磁场强度矢量与磁矢势的微分关系,求出空间点的磁场,最后通过积分求出螺线管空间点的磁场. 相似文献
4.
共轴密绕串联螺线管之间的互感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正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2):101-102
在分析了两种互(自)感系数定义的适用条件后,计算了共轴密绕螺线管的互(自)感系数,并与物理理想无限长螺线管的互(自)感系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曹海霞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8(2):55-61
运用了两种自洽条件:(1)在长波长极限下,非均匀复合介质的净极化为零,(2)非均匀复合介质的有效电场等于单个颗粒中局域场的平均值,研究了具有不同的电导张量和几何微结构的二组元无规对称分布的椭球颗粒所构成的系统的有效介质近似方程EMA1和EMA2,讨论了逾渗阈值(临界体积分数)fC随退极化因子的变化情况,说明EMA1方程能更好地解释无规非均匀介质的输运性质.并且探讨了将这两种自洽条件应用于一种颗粒浸在另一种基质中反对称分布的Maxwell Garnett型的非均匀复合介质,得出有效电导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7.
设H是有限维Hopf代数,A是右H模代数,记A的H-不变子代数A^H为B。在第1部分中,本文引进了A是B-理想的概念。定理1和2证明了A是B-理想模当且仅当A作为A#H-模是自生成子且是内投射的。 相似文献
8.
证明了在漏磁检测分析中,如果强加不同导磁介质区域的交界面处磁矢量位的切向连续性条件,则磁矢量位的法向分量连续性条件是变分过程中自动得以保证的自然交界面条件. 相似文献
9.
简要讨论了磁光存储的原理,论述了磁光存储介质的共性及其实用化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对磁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圆柱型螺线管磁体的最佳形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给定功率的条件下 ,使均匀电流密度圆柱型螺线管磁体中心附近一定区域内磁场大于某一阈值的螺线管磁体最佳形状问题 ,运用 MATL AB工具给出计算结果 ,并作了讨论 .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三维有限元和有限体积软件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BEPCII)超导螺线管磁体(SSM)及低温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结构下,SSM超导磁体工作温度在4.5 K左右,满足性能要求;磁体及低温系统的总热负荷约120 W,同时还需要0.4 g/s的冷氦流冷却电流引线.从热负荷分布分析,由于磁体结构尺寸大,热辐射漏热为主要漏热;传输管线漏热占系统总漏热的10 %左右.计算结果为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的设计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SSM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的设计和磁体安全运行角度考虑该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提出了SSM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将磁体处理成二维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磁体能量方程,将低温系统中的氮管道和阀门处理成一维模型,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考察了氦流进出磁体温度、压力以及磁体上最高、最低温度和最大温差的非稳态变化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产生该过程的内部机理.对SSM磁体及其低温系统在非稳态情况下安全运行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直线型Halbach磁体结构作为单边核磁共振仪器的主磁体,用于产生单边主磁场B0。通过对Halbach结构的永磁体与普通排列永磁体磁场仿真对比,证明其产生更加均匀磁场,强磁场一侧能达到普通阵列磁场场强的2~(1/2)倍,由此确定了方案的可行性。选用九块完全相同体积为(2×2×8)cm~3,Br=1.28 T的汝铁硼磁块进行Halbach阵列,对主磁体进行建模,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在磁体外侧圈定了(10×10×10)mm~3范围的均匀磁场区域,垂直方向呈恒定梯度场,梯度值8 T/m,该区域适合作为产生核磁共振的主磁场B0。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点电荷在无限大均匀电介质中的受力问题,对球形点电荷的受力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对任意形状点电荷的受力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提出螺线管“管壁构造法”构造映射f(θ,kp)=(2θ,ap+e^iθ)在实心环面D中具有“强收缩和圆周倍扩张”的可变维数的螺线管吸引了了。提出了在中任意断面中心点在f^n作用下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优选八珍汤总苷类部位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芍药苷、人参皂苷和总苷、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目标成分的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72%,溶剂用量14倍量,提取2次,每次6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得膏率为38.22%;芍药苷和人参皂苷的含量为2.250 0、0.788 4 mg/g;总苷(以芍药苷计)的含量为51.178 2 mg/g;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e计)的含量为145.910 8 mg/g.说明均匀设计法是优化多因素与多水平实验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