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期刊的产生和发展与外国传教士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刊的活动对国人有着强烈的刺激,促使国人自强,自办报刊;外国传教士的办报刊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编辑理论和技术方面为国人自办报刊提供了借鉴,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为市场的开发、读者作者群的开阔提供了便利。外国传教士办报刊对于国人的启示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中国近代期刊在此基础上生发成长。  相似文献   

2.
曹海燕 《科技信息》2010,(34):I0365-I0365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为了传教他们传入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各种书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论述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我国的文献传播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维持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上海租界,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一个"窗口"。上海租界期中国报刊事业开始向近代化起步与衍变,初步具备了近代社会的新的特征。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宣传西方基督教思想企图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他们的办报活动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催生了近代大批著名报人。"租界"这片"国中之国"在西方成熟报刊体系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媒介集团化经营、出版自由和商业经济的先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永文  德萨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2):15-23,31
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近代报纸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清王朝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政府的腐败必然导致强敌对主权的践踏或领土的侵占。在清王朝的衰败过程中,西藏也成了英、俄等国家觊觎的对象。晚清众多的报刊对与西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而这些报刊中《神州日报》及时报道关于西藏的重大政治事件、全面介绍政府的筹藏方略及其民间对西藏问题的关注、转译外国报纸对西藏问题的介绍。梳理研究这些报刊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舆论导向、批驳现实中分裂西藏的错误舆论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教士自明朝中叶再度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明清之际 ,更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南明政权进行实质的支持 ,作为交换 ,南明政权对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与贸易方面也给予较多的便利。西方传教士对南明政权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清政权的交替产生了拖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刊的喉舌功能从封建社会起就成为我国报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这种功能从发现到充分利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嬗变过程。同西方报刊相比较,我国报刊的喉舌功能具有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西方图书馆观念传入中国的历史,分析了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影响,指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将西方图书馆的理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等带进了中国,突破了图书馆单纯的藏书性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了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照文化传播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藏传教活动的情况为切入口,从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教义差异、西藏社会环境、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传教士自身等因素入手,对近代西方诸国在西藏传播基督教受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16—19世纪东西方化的交流过程中,传教士担当了“桥梁”的重要角色,学术界主要关注海上来华的传教士的研究,本人通过对陆路来华的传教士进藏的背景及其过程的分析,考察至今在西藏仍有影响的天主教情况,旨在探讨中西化的接触、交流、碰撞。正由于有传教士们记录的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西藏见闻,又以自己的化视角开始了中西化的最初碰撞,使西藏了解西方,西方了解西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西方人投身于西藏化的研究中来,在西方掀起了一个至今持续不断的藏学热潮。为人类不同观念的多元化的形成、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西方国家曾派遣大量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瑞典浸信会选择了山东作为传教地域,诸城是其最主要的传教地点之一。同其他西方大国相比,瑞典传教士较少政治色彩。诸城瑞华浸信会一方面大力传播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创办学校、医院、孤女院等社会事业,并间接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了诸城。瑞典传教士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却始终与诸城保持着纯洁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在翻译介绍西方数学知识,培养我国数学人才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这是他们在华活动的主流。他们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于他们在传播西方科学方面的功绩不应抹煞,而应当肯定、予以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传教士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出现,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在中国的报刊发展史甚至是新闻传播史上都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大事件。从该报刊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宣传策略、宣传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它对中国近代文明的构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即开启国人智慧,推动历史变革,为国人的新闻理论及办报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了中文报刊杂志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之际,传教士来华传教,西方蒙气差知识随之传入.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虽本于西方传教士所述,但亦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与发挥,使得这一概念带有了一定的本土色彩.介绍了西方蒙气差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学者的理解和会通方式.  相似文献   

17.
明末因传统的《大统历》预报日月食屡屡不准,徐光启力主聘请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翻译西方天文数学著作《崇祯历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引进项目.对这一引进项目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8.
早在16世纪中叶,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就开始来到中国传教,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资本主义大炮狂暴袭来的,便是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展开了普遍的传教活动.传教士的东来,一方面是在履行其传教与文化侵略的职责,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为中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支特殊的外来势力.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西方宗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这一问题存在着基本否定和过分赞扬两种颂向,没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西方宗教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因此,笔者拟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晚清时西方宗教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3 近代植物分类学时期(鸦片战争—当代)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以近代科学技术作为敲门砖,进入我国,开始了宗教外衣下的中西文化交流。为达到传教目的,用汉语翻译和撰写了许多科学著作,传播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科学文化。同时,也把我国的科学文化介绍到西方,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此,我们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浅谈西方传教士对开创中国图书馆新纪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图书馆,打破了中国传统藏书楼的格局,带来西方图书馆的建设思想、管理方式和分类法以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