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迅 《系统工程》2015,(2):31-37
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银行信贷支持和土地供应。因此,土地出让政策和房地产信贷规模和房价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均衡关系。笔者选用从2000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1季度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房地产信贷规模和土地交易价格三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了反应三个变量短期和长期关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着重探讨了住宅销售价格、房地产信贷规模和土地交易价格三者的互动关系。结论表明:土地价格、银行信贷规模(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余额与购房贷款余额)对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的影响。其中,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略高于信贷规模对房价的影响。因此,政府在调控房价中应组合运用的土地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效抑制房价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揭示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在论述财富效应理论对中国适用性的基础上,引用了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理论下的财富效应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同时,选取上海市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的分析,验证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存在性.此外,进一步选取北京、天津、深圳、重庆市数据为样本进行扩展的实证研究,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长期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基本是正向的,而短期的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发挥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首先讨论了外资进出房地产供需环节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外资流动与房地产市场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相应阶段外资流动对房地产价格的不同影响.最后以上海为例,对外资流动影响上海房地产价格的现状以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当房地产市场处于繁荣、相持、衰退、萧条和复苏等不同阶段时,外资流动将对房地产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相持阶段,外资流入需求环节的幅度开始减少,房地产价格进入调整期.  相似文献   

4.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通过不同的传染渠道席卷全球,厘清这次危机的传染渠道对深刻认识金融危机意义重大. 选取32个经济体次贷危机前后21个季度中的数据,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表现金融市场关联程度的Copula传染指数进行传染渠道的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金融渠道是本次危机的主要传染渠道,国际贸易渠道的重要性弱于金融渠道; 同时, 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剧了金融传染的程度; 但货币竞争性贬值因素在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过程中作用并不显著. 此外,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传染明显强于地理关系之间的传染.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房地产市场羊群行为的角度探讨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并用上海房地产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羊群行为存在时,宏观经济基本面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发生扭曲,同时,房地产价格弹性(分别关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增长)大于羊群行为不存在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杠杆异质性条件下构建包含两类杠杆投资者、一类非杠杆投资者的金融系统动态模型,从风险资产价格角度分析了金融机构投资者杠杆的周期性特征,并以2006年到2015年中国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杠杆异质性的存在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目标杠杆,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金融机构杠杆相对于资产价格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杠杆顺周期行为具有明显差异;证券公司杠杆随股票价格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银行杠杆,银行杠杆随房地产价格变化的顺周期行为比证券公司杠杆更为显著;两者在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大涨大跌时期的杠杆调整方向亦不相同.论文研究结论为金融机构灵活运用杠杆工具和监管当局完善监管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我国的多层级金融中心体系进行研究, 论文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 首先建立了评价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接着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我国21个大中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再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三种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并进行组合评价, 给出了各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排名, 最后还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1个城市划分了层级. 根据评价的结果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城市的优势和差异, 对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格局的构建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信贷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乘数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行信贷作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可能通过内生增长的形式表现出乘数效应, 使得开发投资总量快速增长.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中银行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信贷的乘数效应确实存在;并利用历史数据对乘数大小进行了估计, 测算了乘数效应的收敛时间.基于模型结果对我国银行信贷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紧缩性信贷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显著影响,而刺激性信贷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视角下,分别从产品层面和区域层面测度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水平,分析城市住宅-办公-商业的耦合协调关系,揭示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平衡性、充分性、区域性和时序性特征.通过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7年的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平衡性较强但充分性较弱,整体平衡充分性水平偏低且城市差异显著;2)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区域性特征明显,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城市的平衡充分性弱于东部地区,国家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平衡充分性较强;3)房地产供给结构平衡充分性的城市差异在逐年收窄,城市房地产供给结构整体趋于平稳健康发展.现阶段提升住宅-办公-商业的协调度将有助于优化我国城市房地产的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我国金融深化的预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制约,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状况正在暴露不敷其用的种种缺憾,而作为境外成熟市场可资借鉴的创新产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引入与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房地产金融的规模与水平.在该过程中,对于金融创新的潜在负面效应也应投以足够关注与控制.通过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金融实践相结合,前瞻性揭示:①如果运作得当,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以产生多重正外部效应,这些效应包括提升投资效率、缓解信贷歧视、提供收益参照、增进居民福利等多个维度;②对于该产品可能被隐性化的系统性风险应该通过注重现金流透明度等方式加以防范;③金融创新的本土市场适用性问题需要予以审慎关注,考虑到中国并不太高的管制水平以及资本场并不成熟的过往表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后价格会否被扭曲以及筹资会否被滥用,对于这类外部效应需要格外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带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房价下跌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度量信用风险,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贷款利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汇率、仿泰德利差和 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压力指标变量,建立了合适的房贷压力测试模型. 在贷款利率上升、商品房销售价格下跌的 压力情境下,分别预测了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路径. 实证结果表明,在压力情景下,不良贷款率先急剧上升,然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影响因素中,房价对房地产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借贷发展迅速,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网络借贷自身所蕴含的独特风险方式,使得其局部风险更容易蔓延至整个网贷市场,有可能会迅速波及,传染到其他类型的金融市场.本文将Markov区制转换模型和vine copula相结合,用来研究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动态风险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网络借贷平台和相应的传统金融机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杠杆效应";我国网络借贷平台以及相关的传统金融机构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制转换特征;比较三个阶段的情况,网络借贷平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要大于其他的传统金融机构,其次是网络借贷平台对信托业的风险传染效应;在各阶段,网络借贷平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效应不对称,下尾相关系数基本大于上尾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任,可以有效减少代理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对缓解小微企业信贷约束有重要启示.提出一个银企间信任的博弈分析框架,从自利、互利和利他三方面分析信任的动机,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银行信任对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任对信贷博弈均衡结果产生关键影响,双方较高的互利倾向和正的利他倾向可促使帕累托最优均衡的实现,且随着关系距离的拉近和信任的加深,双方利他与互利倾向逐渐增强,信任与合作可能演化为长期稳定均衡;2)银行信任对小微企业信贷获取的影响显著,高程度的信任有助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申贷成功率.为小微企业信贷中的信任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 而'贷款续新"政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继续获得银行贷款. 论文选用我国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 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制度环境差异与银行贷款续新的关系. 研究发现, 企业的政治关联确实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 且政治关联对续新的作用不受地区环境差异的影响. 我们还发现相同条件下, 制度环境好的地区,银行处于自身规避贷款风险的角度考虑, 更倾向于拒绝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续新.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我国期房市场的巨大规模, 理论界对期房和现房价格相互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借鉴金融期货和现货市场关系的研究方法, 同时考虑我国房价数据较短的限制因素, 采用商品住宅期房和现房价格省级面板数据建立VECM模型, 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我国期房和现房市场的价格引领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期房和现房市场与期货和现货市场类似, 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价格引领, 并且期房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大于现房市场.  相似文献   

16.
兼顾债转股和债务减记特征,设计了一款双触发器或有可转债(DEWDCC)。当金融系统风险累积到较高水平时,DEWDCC赋予投资者将其转化为普通股权或减记债的权力,以避免因强制债转股对投资者带来过多的损失。其所采用的巴黎式外生阈值有望适度避免人为操纵债转股,且有利于向银行和投资者提供风险预警,而债务减记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救助陷入困境中的银行。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分析,得到:DEWDCC的债转股属性和债务减记特征对资产转移的影响相互抵消,而不恰当的或有债券的发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DEWDCC的债转股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加银行的逆周期缓冲资本,进而增强其应对外部冲击的弹性;而债务减记特征可望有效吸收银行损失并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总之,转股选择权使得DEWDCC比普通CoCos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Zeng  Qingduo  Liu  Shancun  Zhang  Qiang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2019,32(5):1426-143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ormational role of prices in segmented markets which are shocked by a kind of common sentiment resulting from financial contagion. This common sentiment bridg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ices learned by rational traders and thus can weaken the uncertainty from noise shock. 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re exist comovement effect and crowding-out effect i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mong different markets. These two effects capture financial contagion when markets experience large downward or upward tendency, which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market crisis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银行负债表构建了反映银行间借贷关系的复杂网络,用模型模拟了银行系统在面对储户提款冲击下,由银行间资金挤兑和投资资产打折出售而引发的流动性短缺危机在银行体系中的传播过程.研究发现银行间借贷网络结构和银行资产变卖时的损失程度在流动性短缺危机传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银行间借贷网络的连通性一方面有抑制风险传播的作用,同时也蕴藏了风险在银行体系中扩散和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金融机构交通投资规划中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基于某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金融实际业务数据,从考虑行业风险集中度和区域差异两个维度构建量化模型,测算环境指标变化对交通投资绩效的影响,预测交通行业各子系统的存款贡献率,建立交通投资的综合规划模型,提出基于行业集中度的新增资源分配策略和交通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结论表明,外部中观环境与某银行交通金融子系统绩效存在相关关系,不同时期各子行业的贡献率存在差异,交通投资资源应向环境良好的地区集聚.统筹规划改善了银行交通金融业务的流动性风险防控和资源供给,实现了对交通金融资产负债表的主动管理.研究结论可以为金融机构交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各国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房地产部门与金融体系的这种连带关系所传达的信息,并思考应对之道. 本文首先从资产价格波动角度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的机制和传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引入AR-GARCH-CoVaR模型,估算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 研究表明:银行将房地产作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投资行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20%左右,但这20%的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却几乎相当于金融系统自身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房地产部门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顺周期性,这表现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而在2010年经济逐步恢复稳定时房地产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