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南海软珊瑚化学成分Sinularia s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柱层析和HPLC从中国南海软珊瑚中Sinularia sp.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IDNMR、2D-NMR(1 H21 HCOSY,HMQC,HMBC)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化合物1为(Z)-N-[2-(4-Hydroxyphenyl)ethyl]-3-methyldodec-2-enamide,化合物2为胸腺嘧啶(Thymine,T),化合物3为尿嘧啶(Uracil,U),化合物4为一核苷[1-(4-Hydroxy-5-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2-yl)-5-methyl-1H-pyrimidine-2,4-dione],化合物5为[1-(4-Hydroxy-5-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2-yl)-1H-pyrimidine-2,4-dione].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海洋活性成分,对一种采自中国西沙海域丛柳珊瑚Euplexaura rhipidalis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获得的西松烷二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以探明该种丛柳珊瑚的活性组成成分.先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再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了3个高氧化度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eorulloidolide A(1),(1R,3S,4S,7E,11E)-3,4-epoxycembra-7,11,15-triene(2),(-)-corulloidolide E(3);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结果发现,化合物3表现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对5种癌细胞肝癌HepG2,Hep3B,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前列腺癌PC-3he,结肠癌HT-116的IC50值都低于10 μg/mL.表明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是该丛柳珊瑚E.rhipidalis的主要活性化合物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叶中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对漆树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1,3,6-O-三没食子酰葡萄糖(2)、 1,2,4,6-O-四没食子酰葡萄糖(3)、紫云英苷(4)、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β-谷甾醇(6)、莽草酸(7)、黄杞苷(8).其中,化合物2、3、4、7、8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方法,从排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1 H NMR、13 C 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N-反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5),N-trans-feruloylo-ctopamine(6).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6.
对采自我国南海软珊瑚Sinulariainexplicit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次生代谢产物Ⅰ,Ⅱ和Ⅲ.经元素分析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柳珊瑚甾醇,鲨肝醇和长链十六碳酸酯.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半制备高效液相和其他色谱技术对江南星蕨(Lepisor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9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咖啡酸(1)、反式乌毛蕨酸(2)、迷迭香酸(3)、5-O-咖啡酰莽草酸(4)、(R)-3-(3,4-dihydroxyphenyl)-2R-lactic acid (5)、polybotrin(6)、苏铁蕨酸(7)、羊齿烯(8)、羊齿烯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尿嘧啶(12)、豆甾-4-烯-3,6-二酮(13)、麦角甾-4,6,8,22-四烯-3-酮(14)和牡荆素(15).其中,化合物2、4、5、7、9、13、14和15为首次从江南星蕨植物中分离得到. 本研究为阐明江南星蕨药用价值提供了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望江南的化学成分.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从望江南种子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豆甾醇(2),5,7'-二聚大黄素甲醚(3),1-棕榈酸单甘油酯(4),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苷(5). 其中,化合物3,4,5为首次从望江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二维高通量色谱分离、纯化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中的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新方法。以甲醇-水为溶剂体系梯度洗脱,在流速为40 mL/min、主分离检测波长为254 nm,二级分离检测波长为220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从15 g海参来源真菌Epicoccum sp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制备得到海松烷二萜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捷且减少样品的不可逆吸附,为海松烷二萜化合物的制备型分离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蓬子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技术进行蓬子菜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鉴定的化合物为:diosmetin-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Z3-1号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对羟基氧代吡啶、尿嘧啶、胸腺嘧啶、β-谷甾醇和尿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反相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从苦绳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有机质谱等方法确定它们分别为4',4"-二羟基-3,3',3",5,5',5"-六甲氧基-7,9':7',9-二环氧-4,8"-氧-8,8'-倍半新木脂素-7",9"-二醇(1),4',4"-二羟基-3,3',3",5,5'-五甲氧基-7,9':7',9-二环氧-4,8"-氧-8,8'-倍半新木脂素-7",9"-二醇(2),(+)-异落叶松树脂醇(3),赤式-愈创木酚基甘油基-β-O-4'-松柏醇(4),diasyringaresinol (5). 相似文献
13.
从广西省北海水域采集的未定名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IR,MS,NMR和2D-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出1种化合物为已知物鲨肝醇,另2种化合物为guanidine类生物碱化合物,这是首次从软珊瑚中分离到这一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软珊瑚Sinularia lochmodes Kolonko分离到一种新的甙类化合物,命名为Lochmodoside,熔点131~132℃,[α]_D~(25)-78.6°(c 0.112,EtOH),分子量490,是一种6-脱氧-β-D-六碳吡喃糖鲨肝醇甙,通过波谱数据和化学降解推导出它的结构,并讨论了它的反椅式构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海软珊瑚Cladiella densa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报道从软珊瑚Cladielladensa中分离出正三十一碳醇,鲨肝醇和柳珊瑚甾醇3个化合物,正三十一碳醇是在软珊瑚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筛选的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首先对产酶菌株进行鉴别培养基培养、显微镜检并结合生理生化与16SrDNA分子鉴定以确定菌属来源,后对菌株产壳聚糖酶的碳源、氮源、金属盐和诱导物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产酶菌株为产气肠杆菌,最佳培养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氯化铵和酵母粉,MnSO4,MgSO4,KCl和NaCl对产酶有积极作用.该菌来源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最佳诱导物为粉末壳聚糖,壳聚糖酶活性为1.58U/mL. 相似文献
18.
香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香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3):36-39
本文通过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对香橙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通过色谱分离技术,从香橙中分离得到7个化学成分,包括3个香豆素类、2个柠檬苦素类和2个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43-46
为研究飞扬草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3'-甲基杨梅黄酮(3)、松脂酚(4)、4-ketopinoresinol(5)、3,4-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香草酸(8)、丁香酸(9)、没食子酸乙酯(10)、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1)、橙黄胡椒酰胺(12),其中化合物3、5、8、10~12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