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省内资讯     
拱墅区>>>>>认定首个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近日,拱墅区青少年宫通过省地震局和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被认定为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拱墅区科技局、科协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2.
高虹  朱昊 《合肥科技》2005,(10):7-7
日前发生的南亚次大陆地震,再次给防震减灾工作敲响警钟。10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和市科协、市科技馆联合建设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市科技馆揭牌。  相似文献   

3.
郭媛 《科技资讯》2013,(34):217-219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固定阵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地震科普馆为例,介绍展馆在防震减灾科普资源的开发、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地震科普馆的吸引力,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非工程性防御科普宣传,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是防震减灾法赋予政府的法定职责,其目的在于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借助多种机会和媒体开展科普教育,推进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建设等。科普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多地震的国情、地震基本常识、地震自救互救常识、如何正确对待、识别地震谣言的常识等。  相似文献   

5.
郭心  胡毅涛 《科技信息》2012,(18):61+63-61,63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现实需求和北京市科普宣传工作实际,提出了拓展宣传阵地的设想,并对将地震台站创建成科普教育基地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探究了基地型地震台站科普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对创新地震部门内部科普宣传工作,提升自身建设和服务社会能力等均具有积极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6月27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被省科协命名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省领导张平、苏平凡、季昆森、田唯谦出席了科普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张平、田唯谦为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相似文献   

7.
“地震来了怎么办?”为提高省城居民防震减灾能力,省地震局和合肥市地震局近日在合肥市科技馆,联合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地震科普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崇升  雷麦莉 《甘肃科技》2005,21(5):186-186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产生巨大威胁的自然现象,在当前全世界地震预报还没要过关的情况下。从印度洋地震引起海啸,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的教训中,我国在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加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科普工作提升和发展的灵魂。科普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普教育基地也将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发挥在科普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建民 《科技馆》2006,(4):11-13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地震科普宣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适度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各级政府和地震科技工作极为关心的。近年来,全球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袁凯  邹献兵  赵智  黄彬 《天津科技》2023,(9):90-93+98
为进一步推进环保科普基地体系建设,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环保科普需求,丰富公众环境保护理论知识,建立节水、爱水、惜水、护水和科学用水的理念,需打造兼具污水处理职能及环保知识科普的科普教育基地。广元空港污水处理厂积极推进构建聚焦“循环”理念的环境保护科普基地,通过普及理论知识和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据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的家园,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学科普是扩展知识面,提升素养的有效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热情,而地学科普基地则是开展地学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广州大学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现已建成以天文、矿物岩石和植物地理为主的市级地学科普基地.文中以该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建立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及基地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开展地学科普教育活动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郭剑峰 《科技潮》2007,(3):54-54
北京气象科普馆位于昆玉河畔北京市气象局院内,科普展示面积300平方米。自2001年5月15日正式开馆以来,先后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及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被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被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行业协会指定为“中关村科技旅游定点单位”。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05,(3):25-28
科普工作作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截止2003年底,杭州市共有科技展览馆1所,博物馆11所,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20余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12个,科普画廊(橱窗)200余座,总长4700多米,科普教育基地30余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临安市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和萧山区传化江南大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公安消防特勤大队;省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市环境教育基地5个。政府科普投入逐年增加。2002年市财政下达的科普经费140万元,比2001年增长7.69%;2003年市财政下达的科普经费160…  相似文献   

15.
王林 《海峡科学》2014,(8):83-84
随着地震预警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地震研究部门将承担向全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重任,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成为当前地震研究部门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加强福建省地震预警科普宣传工作,引导行业用户和普通民众掌握有关地震预警的知识、应急技能和方法,将促进地震预警技术在全社会的有效应用,并能在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地震科普 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多发周期,我国更是地震灾害的频发地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迫在眉睫.然而,在地震科普领域,国内目前仍以传统宣传方法为主要工作方式,如利用户外咨询、讲座,或结合国内外有影响的地震灾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42.1%.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兴媒体来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为地震科普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计锡萍 《小学科技》2012,(11):F0004-F0004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作为市科普教育基地,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曾多次获得“县科普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柴子雲 《甘肃科技》2013,29(15):79-81,150
文化建设与知识宣传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为知识宣传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而知识宣传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兰州市地震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地震专业博物馆,多年来一直秉承"用‘小’场馆,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这篇大文章"的理念,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不断强化防震减灾文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效果,成为兰州市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在面临地震灾害时,城市社区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天津市城区的3个社区中,对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社区居民减灾应对行为情况、社区居民对地震灾害科普内容及形式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居民防震减灾意识与应对能力调查,并从社区韧性视域下分析了地震灾害中社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区层次的应急准备组织工作和逃生意识还有所欠缺,居民对于社区的应急组织能力比较认可,同时普遍缺乏自救互救的实操经验,对于参与应急演练的意愿强烈。基于此,提出了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防震减灾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普及地震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对新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校园教育中融入地震科普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水平。主管校园安全以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校在防震减灾教育中能做到领导重视、设备完善、强化宣传、定期演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技能。但深入思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推进过程发现,所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仅仅停留在"课后宣传"这一层面。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加上没有专职老师,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对于防震减灾知识并没有一定的了解,无法在教育中融入地震安全相关知识。如何才能将防震抗震知识有机地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呢?我通过一节科普课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