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辰翁是宋元之交著名的遗民、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丰富而又深刻。主要体现在诗文序跋和大量的评点批语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再联系他的诗词创作以及所生活的时代与个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其文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追求“情真”与“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界定了评点修辞的内涵,研究了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戏剧的评点,从而说明了这些评点中从修辞学的视角来认识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不涉猎对文章的评点(如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也不涉及对古典诗歌的评点(如金圣叹评点《杜诗》等),更没有在本文界定的范围内对所有评点修辞进行董理。文章以此“举隅”,以期引起对评点修辞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4.
《须溪词》遗民心态的变异及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刘辰翁及其《须溪词》者众多,然而就刘辰翁志节言,一致认为是位出色的爱国者,对前朝的忠贞始终不渝,直到终老。其实检阅《须溪词》,刘辰翁的遗民心态也非全如此。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思想、隐逸心态也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他后期的某些心态相对全词的主体遗民思想而言,确实又带有变异的色彩。虽然这种现象比较微妙,不容易查考,也不能遮掩词人的总体精神风貌,但无疑也是当时词人的实际情感思想的表现,客观上为我们比较全面真实地研究刘辰翁《须溪词》的遗民心态提供了新的探测点,而这却正是历来评家所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在宋元之交的江浙文坛,刘辰翁是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蕴涵在其诗文、序跋和评,最批语中,内容丰富而又深刻。通过对这些诗文、序跋及评点批语的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到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汲古生新、对以文为诗的肯定、对豪放词风的高度评价等三个方面,这些说明了他文学思想中具有积极进步的发展与通变意识。  相似文献   

6.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7.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点式语录式的写作模式,很少对某个问...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抒情又必然受理性的制约,情与理就构成诗歌内容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范畴。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这一对矛盾范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计,形成了注重抒情与情理并重的审美传统,本文就这一传传统一形成及其特点做若干研讨。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新潮派”诗歌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新潮派”诗歌有何特征?它的发展方向发展?它是否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潮派”?诗人们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是中国诗歌之“举大Xian者”?他们是否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对此,过去尚无一篇全面的评论文章。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潮派”诗歌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介。指出:“新潮派”诗歌正陷入泥沼之中,如不自拔;将无前途可言。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与李商隐的咏史诗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是独占鳌头的代表性诗作。他们二人的咏史诗既有联系,即李商隐对刘禹锡的继承发展,同时,二人在诗体、选题、立意等方面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4.
何晓坤是滇东诗人群中一个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诗歌创作到1996年左右,这是何晓坤诗歌创作的前期。此后何晓坤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停顿期。2010年秋冬,何晓坤恢复了自己中断多年的诗歌写作,并在短期内创作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王粲和刘琨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故其诗作皆以忧身忧国为主题,且风格凄清。刘琨诗的"风力"得到了钟嵘的肯定,但又因缺乏典雅和文采而被列之于中品。笔者认为,钟嵘的品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文坛出现了巾帼群体,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繁荣。素有“满清第一女词人”之誉的顾春与一代名妓柳如是的诗词创作,为后人称赞不已。一为满族贵妇,一为风尘乐妓,她们的诗词创作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顾多平淡,柳喜用典;顾多柔慈,柳呈侠义;顾真淳于本色,柳哀婉于豪爽。两人的诗词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独立自由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表达了女性解放意识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俗之体对宋词的发展亦有深厚的涵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在男性意识的笼罩之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代女性立言写心的词作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宋人崇杜的风气下,范成大的诗歌受到杜诗的影响。范成大诗中大量使用杜诗典故,并学习了杜诗的句法。他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传统,其《四时田园杂兴》等诗歌较多反映了民生疾苦,其使金纪行诗也有诗史意味。但从总体上说,范成大的诗歌温和秀丽,不仅不似杜诗,不学江西诗派,反而有较为明显的宗唐倾向,这说明南宋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在逐步减小。范成大诗歌中有宗唐倾向,亦有宋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