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k-B法检测分离自齐口裂腹鱼的维氏气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法扩增维氏气单胞菌的四环素类tetA、tetC、tetM,氨基糖苷类aph(3')-lia、aac(6')-Ib、ant(3')-Ⅰa、aac(3)-Ⅱa、磺胺类sull、sul2,sul3共10种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氟哌酸、氟苯尼考、磺胺异恶唑等1 1种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菌对磺胺类和部分氨基糖苷类敏感,相关耐药基因也未检出,只有四环素类的tetA基因被检出.药敏试验结果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这能为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和耐药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指数,并结合GenBank上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同源序列构建UPGM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为最早分化的一枝,其次为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而黄鱼亚科(包括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和鮸鱼(Miichthys miiuy))分化最晚,这支持了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叫姑鱼亚科和黄鱼亚科的系统进化地位,并得出黄姑鱼比白姑鱼更早分化的新推论,但对于形态学上将白姑鱼和黄姑鱼归属于同一个亚科的结论还有待使用多个不同进化速率的基因加以分析考证.为探讨中国石首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做了尝试,并就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该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的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4.
以维隆气单胞菌HBJY01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其外膜蛋白AII(AvompAII)基因片段,将序列正确的AvompAII基因片段与含有黄色荧光蛋白(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yfp)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重组,将该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GV3101中用于转染烟草叶片细胞.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检测方法和RT-PCR的方法来检测融合表达AvompAII基因的黄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AvompAII基因在烟草叶片中的转录情况.从维隆气单胞菌HBJY01中克隆出大小为996bp的AvompAII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了AvompAII蛋白的植物瞬时表达系统.通过该方法能方便可靠地构建植物瞬时表达系统,并进一步对维隆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水产疾病的发现和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立蝽亚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1].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的长度在439~441 bp之间,且保守性序列较多.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7.9%,40.5%,8.8%,A+T平均含量为73.4%,明显高于G+C含量(26.7%),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更高,达77.1%.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乌江网箱养殖丁(魚歲)细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微生物学常用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丁(魚歲)中分离出9株菌株,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分别扩增出9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约600 bp的片段,并对其测序,将测序结果输入到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中,用BLAST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4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9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的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6%,99%,99%,97%,98%,98%,99%,98%,98%.9株菌株的系统进化树明显分为3支,Ⅰ和Ⅳ聚为一支,Ⅶ独聚一支,Ⅱ、Ⅲ、Ⅴ、Ⅵ、Ⅷ、Ⅸ聚为一支,其中Ⅱ和Ⅷ相聚,Ⅲ和Ⅴ相聚后再与Ⅵ相聚,最后与Ⅸ相聚.  相似文献   

7.
16S rRNA测序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分离获得的一株细菌P29,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29与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6S rR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后,将其鉴定为泛菌属的成团泛菌.  相似文献   

8.
DNA条形码已成为物种分类和进化研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开发了3种DNA条形码用于卤虫物种鉴定和进化关系研究,并分析比较了其有效性.通过对中国亚洲区域卤虫参考中心储存的48份卤虫卵样本进行DNA条形码检测和系统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完成对卤虫种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COI基因和16S-12S rRNA序列均可作为有效的卤虫D...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不同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差异及获得高效脱酚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以16S 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对3种不同培养基SJ(自制培养基)、L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EB(酵母牛肉膏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J培养基比LB和YEB培养基有更高的种群多样性,更适于细菌的分离筛选.利用SJ培养基筛选出的3株高效脱酚菌降解废水中总酚的能力均在99%以上,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10.
从海南罗非鱼的体内分离和鉴定出40株维氏气单胞菌,并对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8种毒力基因检测及ERIC-PCR分型分析.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表明:在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中,主要携带6种毒力基因,即act,alt,ast,fla,lip和hlyA基因,其携带率分别为35.0%,22.5%,27.5%,37.5%,5.0%和15%,未能检测到TapA和aerA基因;根据不同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不同,这40株维氏气单胞菌又可分为13种毒力基因型,携带2种以上毒的菌株有15株,占总数的37.5%,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的菌株有9株,占总数的22.5%,其中HNWC23携带5种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型为act~+alt~+ast~+hly A~+fla~+.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该40株维氏气单胞菌可分为四个大簇,以遗传相似度(96%)为界可将其分为18种ERIC型,每个簇中的ERIC型都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3菌株为代表菌株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对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比较发现:本菌在鲜血琼脂和TS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TSB液体培养基和BHI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测定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表明:培养16~20h活菌数达到最高峰,24h后活菌数大幅下降,这一生长规律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大规模培养奠定了基础;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TSB液体培基中4℃保存的存活曲线表明:本菌在以上介质中前期不易死亡,后期死亡较快。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解决了该菌即时计数的问题,为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动物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测定了该菌对中华幼鳖和银鲫的致病性,其LD50分别为8.40×10^8CFU和8.63×10^8CFU.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述了气单胞菌的形态特点,理化特性和生境要求,进而全面总结了由该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流行性,症状学及防治措施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和总结了气单胞菌的分布、分类地位、分离鉴定和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概述嗜水气单胞菌的外膜蛋白(OMP)、胞外分泌物(ECP)等致病因子、诊断技术及疫苗开发方面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腹水病褐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 上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所含有的气溶素(aer)基因没汁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株疑似菌以及3株标准株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该菌的16s rDNA的序列、aer序列与标准株同源性分别达到99.8%和95%,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型、致病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情况,并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毒力因子和诊断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及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厦门市同安区某牛蛙养殖场中出现的后腿肌肉变成淡黄绿色、肝肿大呈深紫红色、肾脏充血呈鲜红色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牛蛙,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结果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氯霉素、青霉素钠、复方SMZ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嗜水气单胞菌蛋白质组分子解剖图谱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PPD(134/91)在稳定期的蛋白质组分子解剖图谱.将嗜水气单胞菌接种于LB培养基28℃培养18h,取菌总蛋白进行2 DPAGE.从2 DPAGE图谱中随机选取124个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检索发现其中10个确定为数据库中收录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或蛋白,其比例约为1/12.实验结果对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之间的比较研究和功能蛋白质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产品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毒力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致病性气单胞菌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脱脂奶平板法进行胞外蛋白酶试验及用平板法、试管法、PCR法进行溶血素测定。结果表明:对8种600株致病性气单胞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的平均致死率为63.9%,全部菌株均检出胞外蛋白酶,溶血素的平均阳性率为59.9%。实验结果说明8种致病性气单胞菌均有侵入机体的能力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5株分泌抗温和气单胞菌CR79-1-1株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通过特异性鉴定获得两株与参考菌株中的温和气单胞菌发生反应,但与嗜水气单胞菌以及鳗弧菌、爱德华氏菌、克鲁氏耶尔森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不反应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2G3和1A4.快速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得2G3和1A4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72×108和5×108M-1;应用方阵配对实验证实,2株单抗针对特异性抗原上不同表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现、人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诊断要点及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