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探讨了酶解法制备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和影响因素.在不同纤维素酶质量浓度、山梨醇质量浓度、酶解液pH值、酶解时间下,测定了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产量.结果表明,在20 g/L纤维素酶、140 g/L山梨醇、pH=5.8的酶解液中,酶解时间为1.5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同时,在相同分离条件下测定了拟南芥幼叶和老叶的原生质体产量,结果表明,幼叶原生质体产量显著高于老叶.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辅酶Q10生产菌株粟酒裂殖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茵龄20 h,蜗牛酶浓度2 g/L,酶溶液pH值6.5,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2 h.通过对粟酒裂殖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制备粟酒裂殖酵母原生质体的方法,以期进一步通过原生质体诱变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最大效率提取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B90SB2细胞壁表面蛋白,本研究对变溶菌素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20、60μg/m L的变溶菌素浓度进行30 min-4 h,37℃酶解以及37和4℃低温联合酶解,通过测定酶解前后OD600和CFU,判断细胞膜完整性和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筛选最佳酶解浓度和酶解时间。在最佳酶浓度的条件下,测定不同酶解时间细胞壁蛋白提取物浓度。结果表明:在酶解30 min-4 h,原生质体形成率从0提高至91.00%,细胞壁蛋白浓度从0.272增加至1.735 mg/m L。△OD600在1.86%-14.50%变动,但△OD600的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60μg/m L变溶菌素作用4 h的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91.00%,远高于20μg/m L变溶菌素作用4 h的78%。最终确定变溶菌素浓度为60μg/m L,酶解时间4 h为酶解LM90SB2细胞壁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为下一步研究细胞壁表面蛋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氨酸浓度、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刺孢吸水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刺孢吸水链霉菌最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是:甘氨酸浓度为0.5%,酶解温度28 ℃,溶菌酶浓度为3×10-3 g/mL,酶作用时间60 min;淡紫灰链霉菌:甘氨酸浓度为1.0%,酶解温度32 ℃,溶菌酶浓度4×10-3 g/mL,酶作用时间60min.有效的原生质体保存条件是:-20 ℃,在5 d内,原生质体再生率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白色念珠菌菌龄、预处理剂、酶解温度、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等不同因素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选用菌龄为12 h的菌体,用50 mmol/L EDTA+5%巯基乙醇(体积比)+50 mmol/L Tris (pH=8.0)的复合预处理剂进行预处理,用0.7 m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1%的蜗牛酶+1%的纤维素酶+1%的溶壁酶在30 ℃的条件下酶解120 min.在此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制备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制备红发夫酵母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菌体的培养时间、培养温度、酵母代数、培养基装液量、酶含量、高渗溶质性质、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都对原生质体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最适条件是:0~2代酵母在15或25℃培养12~16h,装液量100mL,用0.8mol/L KCl作高渗稳定剂,酶含量l%,酶解温度22℃,酶解时间16h,酶解pH8.0。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交实验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正交实验,探讨各因子对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影响水平,得到铜绿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优条件:酶解时间 0. 5h,酶浓度 2mg/L,菌龄为 15h 此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 80. 5%,再生率为 20. 6%  相似文献   

8.
γ-亚麻酸菌株少根根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 6mg/m L纤维素酶 + 3mg/m L蜗牛酶 + 1 mg/m L溶菌酶作为混合酶酶解 2 8℃培养 2 6h的菌丝。以含 0 .6mol/L NH4Cl磷酸缓冲液 ( p H6.0 ) ,+ 0 .0 2 mol/L Mg SO4· 7H2 O+ 0 .4mmol/L Ca Cl2 作为渗透压稳定剂 ,酶解前以 0 .3% β-巯基乙醇处理 35 min,从少根根霉的菌丝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同时对菌丝的培养时间、渗透压稳定剂、酶解系统和酶解温度等因素进行了观察 ,获得了制备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了再生实验  相似文献   

9.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离心速度和不同苗龄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青稞原生质体制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以培养7 d的青稞幼叶为材料,3%纤维素酶+1%果胶酶+0. 5 mol/L甘露醇+0. 1%MES+1 mmol/L CaCl22H2O+0. 1%BSA构成酶解液,25℃,60 r/min,黑暗酶解5 h,9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可达3. 2×106个/g,活力为85. 42%。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分析方法,对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取菌龄7 d的液体菌丝体,以2.5%溶壁酶 7%蜗牛酶为组合,0.6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条件下,酶解3 h,原生质体产率为2.34×108个/mL.本研究可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青霉菌、啤酒酵母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5%,物料比为1∶90,温度60℃,时间120 min,提取率为7.94‰.40 g/L的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制作用;20 g/L和10 g/L的溶液只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青霉菌没有抑制作用;大球盖菇黄酮类化合物对啤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正交设计法对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体系是:液体静置培养7d的菌丝体,在20g/L的溶壁酶作用下,以0.6mol/L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28℃酶解2h,最高制备率为1.34×10^7个/mL;其最佳再生体系是:以液体静置培养7d的菌丝体,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在15g/L溶壁酶与10g/L蜗牛酶作用下,34℃酶解3h,最高再生率为3.7%.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两株单一优良性状差异显著的高山被孢霉菌株F24和G12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采用双灭活或流式细胞分选法筛选优良性状相结合的高产菌株,对双亲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和再生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双灭活和流式细胞分选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采用培养16 h的高山被孢霉菌丝于混合酶液(蜗牛酶15.0 mg·m L~(-1)、纤维素酶6.0 mg·m L~(-1)、溶菌酶0.5 mg·m L~(-1)和几丁质酶0.2 mg·m L~(-1))中30℃酶解4 h为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得出两种融合子筛选方法的最佳方案,成功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再生培养验证ARA产量,最终挑选出一株ARA产量达6.32 g·L~(-1)的高产菌株.以前尚未发现此方法在高山被孢霉上的应用,为高山被孢霉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的方法处理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选育到一株丧失芽孢形成能力的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摇瓶培养D-核糖平均产量达到66g/L,较出发菌株提高38%.研究表明,芽孢生成缺陷有利于D-核糖的产生,筛选芽孢生成能力缺陷的菌株是选育D-核糖高产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producing fungus UV40-19 protoplasts werediscussed in the experiment.Totally 42 strains displayed hygromycin resistance.Six strains were found tobe positive mutants when screened on plate containing 90/ig/mL hygromycin.One hereditarily stablestrain UN0.5-6 was obtained,which raised the taxol yield from(376.38 ± 8.41)μg/L to(493.12 ± 11.36)μg/L.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 producingfungus UV4...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叶肉细胞感染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by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infestans游动孢子在0.4mol/L甘露醇溶液的Ross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生长表明。在最初几小时生长的差别不大,只有经过20h之后,在培养基中游动孢了孢芽长度比对照(水中)较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原生质体和孢芽,没有发现游动孢子孢芽营养趋向。同时,P.infestans不同生理小种菌丝体潜育的原生质体的存活率,经过5-6h有显著差别。贝拉(Beella)(R1)品种原生质体在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7.
以干酪乳杆菌ZZ-L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为0.4 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0.7 mol/L 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对菌龄为22 h的干酪乳杆菌ZZ-L酶解时间11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5%,再生率为47.7%,达到最佳水平.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通过平板和静置发酵实验,筛选得到8株突变株产量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ZZ-06的L-乳酸产量达78.6 g/L,比出发菌种提高了20.7%,突变株ZZ06经12次传代,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8.
植物原生质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实验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及细胞学研究中.本研究以烟草NC89叶片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烟草原生质体,经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2.7±1.6)×106 g-1,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制备高产率、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了一种烟草原生质体的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