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胡塞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来表示一种严格规定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哲学家。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现象"的学说。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即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把所有哲学概念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最初源泉上去,把认识的客体限定为具有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对象,否定认识超越的可靠性,彻彻底底地将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绝对内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运用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的方法发现了先验的纯粹意识,其一般结构是意向作用——意向对象,但这只是一个静态的意识结构描述,而意识是流动的,对流动的意识作出的解说则构成了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学说。意识的绵延所体现的恰是自身的时间性,从此入手,胡塞尔发现了时间的起源和意识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规律、真理一般表达为判断.作为对科学事实的有所断定,科学判断关涉存在者,这是科学的特质.但这并不是科学的什么坏事,而是科学思想自身的规定与限度.在现象学看来,作为一种对象性思维,科学判断并非本源之思.为了克服科学判断的认识论困境,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都从哲学上作出了各自的有意义的努力,但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否定科学,而是力图为科学思想寻求更为坚实的本源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的区分与边界.胡塞尔揭示了作为述谓判断基础的前述谓经验,对存在判断加以悬置,并主张回到生活世界,但胡塞尔的现象学仍受制于先验自我.与胡塞尔不同,海德格尔则走出了先验现象学,致力于科学判断的存在论基础的揭示,即一种存在之思,进而实现诗意的居住.但就语言自身何以成为科学判断的本源的问题,海德格尔并未给予充分的阐明.无论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在科学判断与思想的本源问题的探索上,都增进了对科学及其与存在、语言关系的认识,同时他们也留下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当代西方文论对于科学性的普遍意义格外迷恋。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便反映了这种对科学性的推崇。胡塞尔以现象学还原得出先验主体为这种科学神话确立基础,现象学文论则以再现作者意识深层结构达到批评的完全中立来响应这一科学神话。海德格尔、萨特、庞蒂、利科却分别从时间性、存在主义、主体间性、诠释学等方面消除了先验主体的地位。德里达则解构了现象学的客观科学性根基。现象学文论所迷恋的普遍意义这一科学神话也就破灭了。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在他的《逻辑研究》第二卷的"第一项研究"中,对意义与表达、表达与标志等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语言哲学和意义理论实行解构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对胡塞尔所作的一系列本质性区分中所包含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达到对这一系列区分的有效性及作为其前提和预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原则进行瓦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类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因此主体超越是绝对被给予的。超越是主体内在自由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自由的内在将这样被规定着:他不仅包括原内在而且包括原内在的超越之物。因此自  相似文献   

8.
萨特将现象学本体论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并将意识区分为反思的意识和前反思的意识.前者是笛卡儿哲学的出发点,他因此而陷入了二元论与唯心主义;后者是萨特的哲学出发点,他以此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实现对传统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当代哲学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的同向建构旨在面向生活本身、探究人类存在的神圣性维度,弘扬哲学理性所具有的那种纯品性的学术精神,以便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哲学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最大开放.哲学的这种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并不妨碍它多边切入其他学科,当然也不随便对其他文化门类的意义评头论足,而是主张在进行界外阅读、执行跨学科运作之前,首先对哲学自身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便审视、衡量与检验自己的内在本性与认识能力是否丢失,从而避免因陷入先验幻象、遭遇荒诞而导致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10.
论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种意识哲学,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概括其哲学思想,这就是“意向性”。意向性是纯粹意识的本质特性。由于胡塞尔思想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他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分析是不同的。在《逻辑研究》时期,其结构为:意向行为——意向内容——对象;在先验现象学时期,其结构为:意向作用——意向对象,而与此相应的另一种表述则为:自我——我思——所思。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意识结构分析及其特定用语的特定内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自动滴定仪高温氧化还原电极测定黄酒中的还原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动滴定仪以及高温氧化还原电极测定黄酒中还原糖,克服了加热时间、滴定速度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精密度大大提高,RSD仅为1.3%,降低了对实验者的操作要求,是一种更加适宜推广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世森 《科技信息》2013,(9):213-2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竞技运动认识论的哲学思辨的视角,认为真正的一切客观化的普遍意识不是那种超越在康德的意义(意识的)活动的意识,而是通过尽量退入自我的内在本质里,在自身内部把握一切客体的意识,旨在提升对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公民法律理解-解释问题的分析引出了对公民的法律理解-解释活动与和谐社会善治的内在关系的探讨。和谐社会的善治模式内在地蕴含了公民法律理解-解释的要素,这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心理基础。公民法律理解-解释活动过程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具有社会整合作用,正确引导与教育以及优化公民法律理解-解释活动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反应的很大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本文总结了一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产物的规律。以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与记忆,并激发其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出发,把存在规定为自我存在,认为自我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从而建立了他自己的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哲学。萨特怎样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向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转变的呢?对此,本文作一初步的探索,以求教于同志们。萨特扬弃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温度、还原剂、铬矿粒度以及与还原剂结合形式等因素,对铬铁矿直接还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多种添加剂对铬矿还原反应影响的实验。通过气体中间物的固-固反应理论,描述了还原过程。实验结果为开发合碳铬矿球团在竖炉型的熔融还原提供了配料造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直观理论是现象学的特色方法之一,也是胡塞尔对哲学的重要贡献。胡塞尔在继承传统西方哲学直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创造,提出了直观理论的方法论体系。根据直观对象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直观。胡塞尔现象学的直观是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是本质直观,这和本质反思不同。现象学不承认本质和现象的二分,认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不是在现象的背后,甚而现象就是本质,事物对我们呈现的东西就是本质,因此直观可以对其把握。这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西方思想中,马克思从劳动的角度分析,揭示了异化劳动以及异化劳动对人的贬损.基于这一揭示,马克思认为要实现美学的繁荣,劳动者能拥有美和享受美,就必须对异化劳动进行克服和超越.但是,要克服异化劳动,不仅要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区分和人自身的区分,根本的问题是对私有制的扬弃,消灭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劳动者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田的宗教哲学观克服了东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在更深的本源上释说宗教的本质,强调宗教超越客观性、理性和伦理的独特价值,指出主体只有借助内在超越才能创造个体生命与社会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了水杨醛缩R-(+)-α-苯乙胺希夫碱;以NaBH4为还原剂,在室温下对希夫碱的C=N双键进行了还原,用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分别对希夫碱及其还原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