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土地违法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使得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失去了保护土地的合法屏障,国家也迷失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陷阱中不能自拔,少数觊觎土地暴利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则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这成为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演化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制度根源。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才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产业用地。由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滞后,被征地农民数量大,情况复杂,使得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甚至引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这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对在被征地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本文从农地的产权制度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土地征用补偿不合理给农民带来的难题,并针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的缺陷,试提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凡艳  黄绍青 《科技信息》2008,(21):335-335
土地征用问题的根源是补偿标准确定不合理,补偿费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其原因是补偿内容残缺,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单一,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农地所权有残缺,理论依据缺乏。因此,要运用多种方法评估土地征用价格,采用先进技术,把生态价值纳入到土地征用补偿中,使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投资回收价值、生产力价值都涵盖在土地征用价格中,从而提高土地征用成本;改革农地产权制度,设定农地发展权,增强农地所有权权能;出台法规条例,使土地征用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农地改革在日本土地制度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更是使战后日本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性变革。在日本战后农地改革法的出台、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地主阶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宣告了日本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终结。同时,由于农地改革是日本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特别是通过GHQ的强制命令实现的,因此,战后农地改革也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我国的一种十分宝贵的稀缺资源 ,是农民生存之源、衣食之本。“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土地问题。改革开放前后的实践证明 ,合理有效的土地制度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而低效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会阻碍农村经济增长 ,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因此 ,探讨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地制度的作用与理论模式土地作为经济问题走进经济学家的视野 ,其原因在于它具有一切经济物品的共性———稀缺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引起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 ,土地制度随之相伴而生。农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 ,因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权益而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和[1]。  相似文献   

6.
国外土地金融制度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地制度中存在产梳关系不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不育,逐地缺乏长期投入等问题,借鉴国外土地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建立我国土地多事制度演化和促进我国农土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被政府征收,而征收的过程中由于政府的一手操作加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很多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但对农地的大肆征收无疑对我国的社会安定产生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征收的条件做出严格的限定,对土地征收的条件进行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通过建立农户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模型,分析出影响农户决策的因素,对各地政府根据《决定》出台相关措施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我国的一种十分宝贵的稀缺资源,是农民生存之源,衣食之体,“三农”问题的核心廉洁是土地问题,改革开放前后的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土地制度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低效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会阻碍农村经济增长,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因此,探讨农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征收农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规范频频被违反,导致被征地农民权益被侵犯。"张召良的葡萄地被征个案"昭示了这两类主体在土地征收中的权利博弈,并表明:这种博弈的正常化、充分化,有赖于被征地农民土地权利的彰显和征收农地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序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文章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立法与改革的目的入手,阐述现行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存在侵害农户权益、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耕种效益低下、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等问题。并提出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征房产税、农村土地使用税及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征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是保证国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所需土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世界各国取得公益性建设用地的通用做法。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不适应性和落后性日益彰显,造成了大量农民上访和对抗事件。本文针对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强制征地拆迁"已成为社会公众指责城市建设的一种"诟病",探索和谐化的土地征收模式,亟待研究。作为城市建设的典型,温州创造了"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它以"民众诉求推动"与"政府回应改革"为架构,具有民主性、回应性、责任性特征。温州"民众诉求"推动式的土地征收改革模式,有效地回应了征地群众的"民生诉求",通过"三分三改"给予农民"携土地资源用益物权"入城的市民身份,并创造农民可以"自由择业"的"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经济环境,使得失地群众生活"有依靠"、工作"有奔头",从而有利于化解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云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6):104-106,13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新时期日益显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不明确、权能不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农业经营的细碎化、土地流转困难和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农民权益的侵犯,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可以从改革的方向、基本出发点、重点、制度基础和初步实施等方面勾勒出其大致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基于农户自愿原则,通过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经济意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具有公共利益性、强制性、土地权属转移性和补偿性等基本特性。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改革土地征收制度要从明确界定土地征收的范围、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和完善土地征收程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利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对酉阳县6个典型乡镇进行农户生计调查, 并结合统计数据, 揭示该县农地边际化的特征, 反映农户生计策略对农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酉阳县近10年来, 农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 酉阳县由于地形地貌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多弃耕撂荒现象。酉阳县也存在大量自然灾害隐患, 而这些隐患威胁着农作物播种和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酉阳县农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边际化现象。通过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的农地经营行为两大方面来解释农地边际化可知, 受自然地理环境的胁迫、小规模农业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农户的生计呈现多样化。农业收入较低, 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常年从事第二、三产业是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及农地边际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县域与农户尺度的实证研究, 能够较好地解释农地边际化过程与农户生计策略之间的微观互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最具进步意义的权利理念之一,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农民作为社会成员与农村土地紧密联系,土地发展权应具有人权属性。通过对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回风矶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情况的实地调研,指出土地征收纠纷日益激烈的源头是农民土地发展权缺失。  相似文献   

20.
以"三权分置"为背景,从"个体认知"和"参与体验"两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并在对山东省平度市11个村镇430户农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多值Logit随机效用回归模型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的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风险预期、政策认知、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的显著影响,因此,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农地流转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和宣传力度,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不断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