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空     
离子推进从从容容
  “黎明号”之所以能完成了不起的太空飞行任务,是因为它的具有创新性的离子推进系统。这个系统加速氙离子从“黎明号”尾部喷出。这一过程只产生很小的推力“,黎明号”要花4天才能把飞行速度从0加速至每小时97千米。然而,“黎明号”的离子驱动器比传统化学推动系统的有效性高10倍,因此离子引擎能持续燃烧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从而把“黎明号”加速至极高速度。尽管“黎明号”的机载氙推进剂只有425千克,它却已经实现了超过每小时3.8千米的变速。正是由于离子推进,“黎明号”才得以缓慢地逐渐“爬升”到谷神星。当它轻松进入环绕谷神星的第一个轨道时,根本无须惊心动魄、不成则败的入轨机动。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相信“黎明号”能帮助他们回溯诞生之初的太阳系,他们将那个时候称为“太阳系的黎明”,这也正是“黎明号”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1,(9):4-4
最近,在进入环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后,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发回了第一幅灶神星的近距离照片(下图)。2011年7月15日,“黎明号”成为环绕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天体的第一艘探测器。这幅照片显示出灶神星前所未见的细节。当灶神星把“黎明号”俘获进轨道后,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6000千米。  相似文献   

4.
小行星传奇     
目前,美国的“黎明号”探测器正在前往灶神星的路上,到2O12年,它还将飞往谷神星。科学家之所以会关注这两颗小行星,是因为了解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大阳系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1,(12):9-9
南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拍摄的高像素照片表明,小行星4号——灶神星上有一座比喜马拉雅山还高两倍的山。这座高山自灶神星南极地区一个陨击坑的中心拔地而起,高度约为22000米,底部直径约为180千米。灶神星直径约为529千米,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飞抵谷神星进行探测.该探测器是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谷神星是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件事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谷神星的奥秘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间有一片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天文学家估计,这里约有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灶神星、谷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7.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3,35(3):211-216
灶神星(Vesta)是小行星主带的最大成员之一。主带的最大成员--谷神星(Ceres)已归类为矮行星,灶神星也是候选的矮行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行星,灶神星是很奇特的。灶神星的光谱跟HED 陨石相似,因而推断它是该群陨石的母体。在灶神星族小行星和V 型小行星中,其他小行星都很小,可认为它们是灶神星受撞击而抛出的碎块。跟含水的谷神星不同,灶神星是缺水的火成岩石星,因此,它们倍受关注。为揭示谷神星和灶神星的奥秘,美国专门发射黎明号(Dawn)飞船去探测它们,现在已完成了环绕灶神星一年多的探测,正在飞往谷神星途中。黎明号飞船所摄的灶神星图像令人大为震惊,其南极区有两个大陨击盆地,证实了它曾受到巨大撞击所抛出碎块成为有关的小行星和陨石,并且造成其赤道区的大沟槽。灶神星有相似于类地行星的核、幔、壳结构和早期演化史,可能是遗留的原行星(protoplanet),因而,对灶神星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类地行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媒体2011年8月1日报道。研究人员当天说,黎明号探测器在较近的距离上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首批图片。照片显示,灶神星北部多坑,南部平坦,赤道多沟,出乎科学家的意料。这说明该探测器已进入绕飞灶神星的轨道,开始执行太空之旅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关毅 《自然杂志》2018,40(6):459-466
这是一个告别的时刻。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新奇与惊喜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与黎明号探测器先后挥手离去,然而它们为科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激励后来者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0.
“大仔”是一只川金丝猴,1991年出生在北京动物园。它长得五短身材,显得十分敦实,全身的被毛呈很深的黄色,头顶部的都接近褐色了,它背部的毛呈金黄色而且很长,最长的大约要有30 ̄40cm,浅蓝色的脸上长着一双非常明亮的圆眼睛,眼窝很深,前额的毛很长,像帽檐似的,不注意都看不见它的眼睛。它原来是一个金丝猴群里的头领,在这个群体里称王称霸,别的猴都要看它的眼色行事,对它唯命是从,哪个稍有不顺从,它就会大发雷霆,甚至会大打出手。这个群体里有“大仔”的妻儿,还有一只刚刚成年的出生在2000年的年轻的雄猴“小四”。“小四”原来是和一雌一雄…  相似文献   

11.
登陆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它已在地球周围转悠了46亿年,但一条38.4万千米宽的“天河”使它和地球之间虽日夜相随,却难以接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空间科学技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人间与广寒宫之间的道路开通了。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从198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拍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块。”“亚历克斯”回答说。接着它又流利地回答出有关这个木块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蝙蝠是动物界的另类,它似禽是兽,在飞行器家族中也有“蝙蝠”,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就是飞行器家族中的另类.你看它的模样十分独特,它既不是直升机也不能算做严格意义上的固定翼飞机。美军对这个“另类”十分钟爱,2008年4月初传来消息: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与贝尔/波音公司签订了一笔为期五年的合同,要花104亿美元订购167架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柳。  相似文献   

14.
1947年12月,一艘从纽约开往卡塔赫纳的希腊定期远洋轮“桑特一壳拉拉号”发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消息:“撞死了一条人所不知的海洋动物。”他们叫它“海蛇”。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8,(2):6-6
2007年10月31日,在美国华盛顿州立研究所,第一只被认为初步掌握了人类基本语言的大猩猩因自然原因死亡。这是一只雌猩猩,名为“婉雪”。它1965年出生在非洲,也就是说它死于40岁出头。从1980年开始,婉雪一直生活在华盛顿中央大学的艾伦斯伯里校园内。在一项研究计划中,它学会了大约250个英语单词,并且向另外三只大猩猩“教授”这些单词。要确认它已经懂得某个英文标识,  相似文献   

16.
胡海 《科学之友》2010,(8):23-23
太阳系发现怪异天体 美国宇航局发现,太阳系外围有一颗天体很奇特,它是2004年被发现的,现在被称做“妊神星”。这是一颗矮行星。它的大小虽与冥王星差不多,但它的形状被拉长了,像是拉长又压扁了的鸡蛋。若是在它两极上方观察,看到的是椭圆在转;若是在它“赤道”上方观察,随着旋转,看到的是由长椭圆到短椭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动物存在大脑活动能力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从197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珀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  相似文献   

18.
奇怪的轨迹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483万公里后才靠近地球。科学家解释说,起源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它返回地球的轨道几乎可以不用消耗燃料。科学家将这样的飞行轨道形容为“太空隧道”或者“星际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太空船飞行轨道的数学家杰纳德·马斯顿评价说:“起源号完成了有史以来消耗能源最低的一次太空飞行。”听起来,“星际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似乎来自一部科…  相似文献   

19.
就像任何一颗大彗星一样,“C/2012 S1”彗星(它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的俗名是“艾森”)是注定要死的。科学家说,“艾森”的死亡故事早在2012年7月就开始了。当时,两名业余天文学家在俄罗斯的基兹洛沃茨克附近观测巨蟹座和双子座附近的天空时,偶然看见了一个暗淡、模糊的天体。这就是“艾森”,当时它正加速飞向太阳,其外层不断分解、不断扩散。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我是“知力”的忠实读者,我第一次与“知力”晤面是在一次偶然去邮电局报刊零售点时发现的,我一见到它就被它丰富的内容吸引了。现在算来已有两三年了,我与“知力”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特辑”最为我欣赏。其他内容也涉及面十分广泛,真令我既长知识又长见识。我祝愿“知力”办得更好,更丰富,为传播知识尽一份力。河南陈东东我是“知力”的一位读者,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订阅且期期保存完好。每当与一天的行政工作打完交道,手捧“知力”,畅游知识的海洋,其乐融融。如今,我的儿子也8岁了,“知力”又成了我启迪儿子智慧,解答他“十万个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