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渣壁过渡是焊条金属熔滴理想的过渡形态。本文探讨了形成渣壁过渡的两个基本条件,并提出了钛型不锈钢焊条药皮成分,焊条外径影响熔滴过渡形态的关系图,以判断此类不锈钢焊条熔滴过渡形态,并指导其配方设计。  相似文献   

2.
焊条金属熔滴过渡形态及其工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技术、波形分析等手段,就各种类型焊条金属熔滴过渡形态进行了研究,初步总结和归纳了焊条金属熔滴过渡的基本规律,并提出焊条金属熔滴过渡形态划分为粗熔滴短路过渡、“附壁”过渡、喷射过渡和爆炸过渡四种主要类型,较系统地观察和分析了各种过渡形态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文中着重焊条金属熔滴过渡形态对焊条工艺性能影响较为突出的电弧稳定性和飞溅形式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为提高焊条综合工艺性能,还就合理过渡形态表明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立焊条件下的高速摄影装置,拍摄了纤维素焊条的溶滴过渡形态。通过观察、分析,确定了TiO2-SiO2-MgO渣系纤维素型焊条溶滴基本过渡类型为喷射过渡,同时还对影响焊条溶滴过渡形状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讨论药皮过渡合金,熔滴和熔池阶段反应区特点及其物化条件的同时,重点对熔滴和熔池阶段合金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在研制碳钢芯高效不锈钢焊条基础上,应用电子探针、电子扫描等测试技术,就新奥102Fe高效不锈钢焊条焊接时各反应区合金化程度、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及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均匀性和机械性能稳定性等问题作了试验和说明。通过试验,对不同合金化方式的不锈钢焊条性能特点及其合金化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试验表明,新奥102Fe高效不锈钢焊条由于渣系设计合理,实现了细颗粒“附壁”过渡形态,不仅具有较满意的工艺性能,较高的熔敷效率,而且熔敷金属化学成分比较均匀,机械性能也是稳定的。因此,本文为该焊条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5.
影响焊条熔滴过渡力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试验焊条的电弧力、熔滴表面张力和过渡熔滴的统计尺寸及重量,借助双画面电声象同步激光高速摄影和X光高速摄影观察了熔滴过渡形态,测量了熔滴振荡参数。在这些实验结果基础上,从力学角度对影响焊条熔滴自由过渡的主要因素作了数量方面的和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阐述碳在焊条金属熔滴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碳的加入往往使熔滴破碎,造成熔滴的喷射过渡和爆炸过渡,碳的加入方式不同,对熔滴过渡过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通过焊丝和铁合金过渡碳时,对熔滴过渡形态的影响最大;熔渣的氧化性影响到碳在熔滴过渡过程中的作用的发挥程度。加入大量石墨的强还原性药皮,往往使熔滴粗化。在研制某些焊条时,运用碳在焊接时对熔滴过渡形态影响的规律,细化熔滴,改善其过渡形态,或是抑制碳的氧化,以减少飞溅,提高焊条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电焊过程中,焊接电弧中产生的电磁力对焊缝的熔深,熔池的搅拌,熔滴过渡以及焊缝成形等都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电弧中电磁力对焊接过程中熔滴过渡的影响,并且讨论了:(1) 圆柱形固态焊条内电磁力;(2) 球形液态熔滴内电磁力在几种情况下对熔滴向熔池过渡的影响;(3) 圆台体气态电弧内电磁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酸型渣系高合金奥氏体焊条,通过渣系物理化学性能、渣系碱度和金属粒度的改变试验,探讨焊接冶金过程中锰的过渡和过渡系数的变化规律,试图获得满足技术要求,综合工艺性能良好的新型酸性渣奥氏体焊条的合理配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双画面象声电同步激光高速摄影技术和电脑式电弧分析仪等先进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焊条药皮组成和焊接规范对短路过渡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及短路过渡的控制环节。提出焊条熔滴短路过渡可分为熔滴与熔池的接触、液桥金属向熔池的过渡及液桥颈缩断开三个环节;而熔滴表面张力、尺寸大小、气体析出量以及电磁力即短路电流等因素对这三个环节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弧电压是焊接电弧的主要参数之一。电弧电压值及其分布反映了电弧稳定性,焊条熔化率,也反映了熔滴过渡类型。但在统观的数据上,过去只能测定其平均值,或者定性地测定其摆动范围。这在某些研究工作中是很不够的。如在手工焊条研制中,少量药皮成分的改变引起的电压平均值变化是不大的,测定比较困难,因而只能增加配方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氙灯背光高速摄像系统及示波器对双丝间接电弧氩气保护焊的熔滴过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丝间接电弧氩弧焊正、负极的熔滴过渡形式并不完全相同,根据正、负极熔滴过渡形式的不同组合将熔滴过渡分为大滴—大滴过渡,射滴—大滴过渡,短路过渡,射滴—射滴过渡,射流—大滴过渡,射流—射滴过渡及射流过渡7种类型。在焊接过程中以射流过渡及射流—射滴过渡为主。双丝间接电弧氩弧焊主要靠电弧热量及熔滴携带热量熔化母材,熔滴过渡方向与电流流动方向不同,正、负两极熔滴同时过渡,两极的过渡频率、尺寸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焊条药皮中水分含量,焊缝的结晶模式,熔滴过渡,非金属杂因素对焊缝中气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结构钢焊条焊接电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德国汉诺威大学发明的焊接质量分析系统,对结构钢E4303和E5015型焊条在焊接过程中的电参数进行随机检测,对电弧电压、焊接电流波形和短路时间、燃弧时间、过渡周期等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精确地确定了最大值、平均值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焊条熔滴过渡特征和评估其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推荐一种测定过渡熔滴尺寸的方法,即62年英国电弧物理会议上石崎敬三提出的d_(50)法。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定量测定过渡熔滴尺寸,再现性很好,方根差为0.059,误差系数为2.1%。本文就此方法做的一些验证性试验研究,结论如下: Ⅰ、d_(50)法把统计理论应用于随机量的测定,具有较科学的理论基础,实验证明它可以对各种影响熔滴尺寸的因素进行定量评定,因而不失作为一般焊条厂测定过渡熔滴尺寸的有效手段。 Ⅱ、焊条与碳棒之间夹角越大,熔滴尺寸越大。 Ⅲ、电流强度增大,熔滴尺寸是减小的,只是由于药皮类型不同,减小的趋势不同而已。 Ⅳ、极性对过渡熔滴尺寸亦有影响,通常正极性施焊要比反极性施焊时熔滴尺寸大。但变化趋势相同。 Ⅴ、能增加电弧析出的气体量或减小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的成份均能使过渡熔滴尺寸减小,如大理石、长石等。 上述试验研究表明:用d_(50)这个量来评定过渡熔滴尺寸是较为合理的,因为这个尺寸的熔滴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因而适合没有特殊手段的工厂作为评定过渡熔滴尺寸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19-10型不锈铜焊条工艺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采用HOCr14型焊芯,配合含有多量合金粉的药皮,制成高效E0-19-10-16型不锈钢焊条。应用电子扫描、屯弧参数分析等手段,对焊条熔敷金属的均匀性,熔滴过渡形态和工艺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在小规范条件下用“连续投影悬滴法”测试焊条熔滴的表面张力,并用卧滴法测试焊条熔渣的表面张力作为其必要的补充。同时,使用上述方法对不锈钢焊条药皮中的钾长石、大理石、萤石和合金粉等对熔滴表面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弧声对熔滴过渡模式进行识别,获取不同熔滴过渡的电弧声信号,利用ARMA双谱对不同熔滴过渡的电弧声进行分析,并提取其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所获得的特征向量进行模式识别,由此成功地识别了各种熔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不锈钢焊条由于焊芯电阻大,热膨胀系数大,在施焊过程中药皮易发红开裂,严重恶化工艺性能,甚者焊接三分之二时,药皮脱落,不能继续施焊,造成很大浪费。由于解决药皮发红开裂问题和改善工艺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焊条熔化系数和改变熔滴过渡形态,因而,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0Cr18Ni9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锈钢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来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0Cr18Ni9不锈钢连铸坯中的夹杂物成成,并分别在AOD渣、大包渣及中间包渣中加入示踪剂进行了三次示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0Cr18Ni9不锈钢连铸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CaO-SiO2-Al2O3-MgO系夹杂物,其次为MgO-Al2O3类尖晶石和硫化物;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来源是AOD还原期的还原产物、脱硫产物和出钢时混入钢水中的AOD渣滴;AOD出钢后,大包顶渣、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不会对钢液造成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20.
弧焊熔滴过渡的高速摄像与电信号测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焊接熔滴过渡频率高、难以观察的特点,以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熔滴过渡图像为信息源,建立了高速摄像与电信号小波分析系统,论文阐述该系统的构成并分析系统构建中的关键技术,利用该系统对自行研制的脉冲MIG焊电源熔滴过渡信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脉冲MIG焊短路过渡发生时,电弧电压信号、弧焊电流信号发生突变,有明显的特征变化,可直接用于过程控制;而射流过渡、射滴过渡发生时,电弧电压信号、弧焊电流信号变化平稳,没有明显的特征变化,可通过提取熔滴特征信息用于过程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