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对于行刑的人道化、科学化以及降低行刑成本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社区矫正同时也存在适用对象的选择、适用程序、矫正手段以及矫正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结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在肯定社区矫正价值的同时进行反思,科学选择适用对象、完善适用程序、提高矫正工作者素质,以真正实现公正、人道、科学、效益等行刑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一种综合性的,偏重于刑罚执行的法律制度,与刑法规定的刑种、量刑制度和刑罚执行措施有着密切关系。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社区矫正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社区矫正价值理念的分析等问题。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定位。文章从社区矫正基本概念和价值理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指导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李飞 《科技信息》2010,(23):143-14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矫正工作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立法层次不高;社区矫正工作主体与执行主体相分离;矫正工作缺少程序保障。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如提高社区矫正立法层次,明确社区矫正主体,完善社区矫正程序等。  相似文献   

5.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18):I0077-I0077,I007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明确矫正主体,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方式。文章通过分析监禁矫正的有限性和消极性,并结合社区矫正产生的背景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支撑,来探索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4):80-82
社区矫正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在增强行刑效能、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社区矫正的开展是防止罪犯在监狱内交叉感染的必然要求。社区矫正为罪犯的顺利回归以及再社会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此为视角,针对社区建设,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方式、对象以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刑罚执行的目的在于预防而不在惩治,传统的监禁刑并不能适应所有的犯罪。而监禁刑的封闭性特点也容易造成服刑人员与社会脱节,出狱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对轻微犯罪行为采取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成为刑罚执行的新趋势。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改革的产物,并经过调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当前对社区矫正执行的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立法不完善、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加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立法,建立社区矫正数据库,加大社区矫正职务犯罪防控力度等手段,可以使我国的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提升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型刑罚执行方式,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适应国际化刑罚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实行九年来,体现在行刑成本、罪犯改造、和谐社会建设、轻刑化行刑社会化观念的推广方面的效益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仍处于试点和尝试阶段,实践中遇到众多问题,尤其是组织机构的不顺畅和工作队伍的不健全。因此,要理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充分发挥多方配合的社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作为相对于监狱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已经正式写入我国刑法。但目前法律缺乏对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具体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取决于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为保证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执行力量予以专门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崩乐坏”,在各诸候国即将“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指引社会的精神走向问题上,知识阶层发挥了前无古人式的作用:第一,他们的主张有助于解决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第二,他们的理论源自对历史的剖析,因此能切实地指导当下;第三,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不仅把对社会的思考发挥到了极致,还把强烈的责任心定格为后代文人理想的永恒。这都足以引发我们对当今知识阶层在构建中国文化中作用的思考:在融入世界格局的进程中,中国又面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课题,但百年来的“西学东渐”使知识阶层有了“言必称西方”的习惯;知识阶层面l临着传统文化有用与否的困扰,以及对继承、创新对象的迷惑,而这必将影响中国人的整体精神走向。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更应成为学界关注之必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矫正在适用上面临诸多限制。笔者对我国社区矫正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社区矫正的立法、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我国社区矫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制度是非监禁性的刑罚的方式。文章通过介绍香港的社区矫正制度,结合内地的具体情况,探求其对内地的借鉴意义,并对内地社区矫正制度的架构作了简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社会力量的参与是社区矫正的共性依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存在多种方式。依据公共产品理论,矫正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最优方式之一。目前,矫正社会组织存在着资源短缺、目标单一且偏离、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维持能力孱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帕森斯AGIL系统模型,提出发展矫正社会组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几年的试点工作,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就,但是在观念、立法及实践方面都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地方法规、规章中对于执行主体专门化、工作人员专业化及健全矫正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来指导试点工作,并在实践中加强宣传、建立配套的矫正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制度,以期建立一个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