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寻蔗渣纤维作为模板材料制备纤维状无机材料的可行性,寻找蔗渣高值化利用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碱/双氧水法处理蔗渣纤维,再以不同阶段的蔗渣纤维为基体,模板法制备纤维状的氧化铁。【结果】蔗渣纤维处理前的直径为100~150μm,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纤维的直径为10~30μm;碱/双氧水法处理过程中,蔗渣纤维灰分降低;模板法制备的氧化铁纤维的直径为5~30μm。【结论】蔗渣纤维向蔗渣纤维素纤维转变过程中,纤维直径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蔗渣纤维作为模板材料制备纤维状无机材料可行,且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2.
多孔硅吸附2,2‘菁染料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孔硅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当吸附2,2‘菁染料及其J聚集体后,其发光受到很大影响。实验表明,聚集体的荧光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多孔硅与染料分子之间有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3.
采用纤蛇纹石制备纳米纤维状多孔氧化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纤蛇纹石为原料,通过酸浸制备纳米纤维状多孔氧化硅,并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技术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孔氧化硅具有独特的纳米纤维状形貌;其结构为无定形,结构组成单元仍为硅氧四面体,但四面体交替上下排列,六元环结构发生高度扭曲变形。纳米纤维状多孔氧化硅比表面积为391.8 m2/g,总孔容为1.05 cm3/g,由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滞后回线特征判断其结构中的孔主要为缝隙型孔。  相似文献   

4.
热分解含氨草酸钴复盐制备纤维状多孔钴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为配位剂,通过配位沉淀法制备纤维状钴粉复杂前驱体,并采用XRD,IR,SEM和TGA/DTA研究前驱体粉末的物相、成分与形貌,系统考察前驱体粉末热分解过程中热分解条件如热分解气氛、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时间和升温速率对金属钻粉形貌、粒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o(Ⅱ)-C2042——NH3-NH4+-H2O反应体系中得到的前驱体为含氨草酸钴复盐,形貌为纤维状,氨与钴离子配合并生成含氨草酸钴复盐是纤维状形貌形成的内在机制,它是通过含NH3基配合物以链状结构连接[(NH3)M-OX-M(NH3)]2+生长基元以轴向取向连生形成一维形貌;在弱还原性气氛、热分解时间为30~60 min、升温速率为15~20 K/min、热分解温度为623~723 K条件下,热分解含氨草酸钴复盐粉末可以制备比表面积为10.44 m2·g-1的纤维状多孔金属钴粉,其孔结构为两端开放的管状毛细孔且多为中孔.  相似文献   

5.
液体石蜡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其芳香烃杂质会严重影响下游产品质量.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基体,ZnCl2为活化剂,用后接枝法引入巯基官能团,再在管式炉中通入氮气进行高温碳化,制备了多孔碳材料(PSC)并研究了其对典型芳香族杂质的吸附.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微波、超声波、蓝光)下,对液体石蜡中萘的吸附都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比表面积从1177.57 m2·g-1至1775.42 m2·g-1不等,最大吸附量达702.28 mg·g-1.同时,虽引入巯基的多孔碳材料(PSC-SH)与未引入巯基的多孔碳材料(PSC)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差距不大,但PSC-SH对萘的吸附量是PSC的2.07倍,是因巯基的引入使得样品的活性位点增加,增加了对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6.
纤维状催化剂ACF对SO_2吸附特性的研究——ACF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状催化剂ACF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材料。本工作首次将其应用于对SO_2的吸附消除,并较系统地研究了ACF对SO_2—N_2混合气体的吸附特性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状催化剂ACF是目前脱硫方法中最新的、很有发展前景的吸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用氧化铁凝胶在溶液中进行对稀土离子的吸附实验,得到的数据符合Flory-Huggins等温式,计算了标准摩尔吸附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吸附熵和标准摩尔吸附焓。零电荷点和等电点的测量结果表明发生了特性吸附。氧化铁凝胶骨架上的OH基团是产生特性吸附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孔硅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当吸附2,2′菁染料及其J聚集体后,其发光受到很大影响。实验表明,聚集体的荧光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多孔硅与染料分子之间有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9.
:由于多孔硅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当吸附2 ,2′菁染料及其J聚集体后,其发光受到很大影响。实验表明,聚集体的荧光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多孔硅与染料分子之间有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将其采用水合肼还原获得石墨烯,以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为吸附剂,分别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S)和X射线衍射光谱(XPS)对阴阳离子的不同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两吸附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能力较甲基橙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51.2 mg/g和476.2 mg/g,各吸附体系中的吸附行为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将其采用水合肼还原获得石墨烯,以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为吸附剂,分别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S)和X射线衍射光谱(XPS)对阴阳离子的不同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两吸附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能力较甲基橙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51.2 mg/g和476.2 mg/g,各吸附体系中的吸附行为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液相沉积、多次涂层法研究了陶瓷滤料的改性.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改性工艺,并对改性滤料的铁覆盖量、抗酸碱和抗机械耐磨性能、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铁氧粉末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2号样品改性工艺为最佳,其比表面积、铁覆盖量、抗酸碱和抗机械耐磨铁脱落率最大或最少,分别为4.987 m2/g、12.181 2 mg/g、0.016 22%、0.015 09%、0.230 7%,铁涂层的主晶相为α-Fe2O3,为多孔结构.改性滤料的这些特性为增强其除污能力奠定了基础.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14.
以改性沸石粉体为原料,采用添加黏结剂和造孔剂方法制备多孔颗粒沸石,重点研究了黏结剂种类、用量、造孔剂种类和用量,水添加量等对颗粒沸石散失率及吸附氨氮、磷酸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黏结效果优于水泥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造孔剂碳酸氢钠相比较活性炭效果更佳.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添加碳酸氢钠后,颗粒沸石孔径增大,孔隙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在改性沸石粉体中添加1.2%PVA、4%碳酸氢钠、40%水制备所得颗粒型沸石散失率为0,且具有较高氮磷吸附性能,对水中氨氮、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88.55%和83.1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多孔颗粒型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更加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氧化锌光催化降解六种可溶性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析纯ZnO为光催化剂,对活性黄X6G,碱性红,活性红X3B,碱性紫5BN,活性兰XBR,碱性绿等6种可溶性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纯ZnO对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好,其光催化反应属动力学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沉淀结合超声分散处理的方法,制备平均粒径为70 nm,比表面积为212 m2.g-1的纳米级水合氧化铈(Nano-HCO)吸附剂.在pH值为4~10,初始As(Ⅲ)质量浓度为10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1的反应条件下,可在2 h内将溶液中As(Ⅲ)质量浓度降低到0.01 mg.L-1以下.Nano-HCO吸附剂对砷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对应不同pH值,其对As(Ⅲ)的吸附容量较未经超声分散处理的水合氧化铈提高29%~141%,且水温的升高有助于增加As(Ⅲ)的吸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水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基于静电自组装作用,使壳聚糖分子在水溶液中包覆Fe3O4纳米晶粒,获得壳聚糖/Fe3O4复合纳米颗粒液溶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9.0 nm,标准差为11.0 n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由壳聚糖分子和Fe3O4晶体粒子构成。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氯酸钠氧化硫酸亚铁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铁黄 ,采用 TG- DTA、XRD、TEM等手段对样品形态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纳米铁黄的形态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样品色泽鲜艳 ,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较好 ,呈纺锤形 ,长轴为 4 0~ 6 0 nm,短轴为 10~ 2 0 nm,样品晶型为 α- Fe OOH结构 .  相似文献   

19.
考虑双电层效应对多孔纤维材料热湿传递的影响,根据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模拟多孔纤维材料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数值计算了多孔纤维材料热湿传递过程中温度和电解液体积百分比的分布。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很好的反映多孔纤维材料热湿传递过程,也显示出双电层效应对多孔纤维材料热湿传递过程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