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Cu/WC复合材料分别进行复压、轧制和热挤压、冷拔等处理,研究表明这些工艺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WC颗粒的分布,提高烧体的密度,硬度和导电性,特别是拉伸断裂强度的增加尤为显著。文中借助扫描电镜照片重点分析了不同工艺状态下拉伸断口的形貌和强度增加的原理,探讨了Cu/WC复合材料可能的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低膨胀高导热Cu/FeNi复合材料,其中FeNi粉末粒度分别为300~150,150~100,100~74μm和小于74μm.研究了FeNi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Ni粉末颗粒增大,材料的硬度、电阻率下降,而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则随Cu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FeNi颗粒和Cu颗粒中的Fe,Ni,Cu元素发生了互扩散,且随FeNi颗粒变小,互扩散量越大;而从金相照片又可知,FeNi颗粒较小时,易形成FeNi网络,FeNi颗粒较大时易形成Cu网络.本文分析认为,Cu/FeNi复合材料电导、硬度、热膨胀性能是由不同粒度情况下,材料形成Cu网络或FeNi网络和Fe,Ni,Cu互扩散的不同而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位还原技术制备了Cu/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以纳米Cu/石墨烯基复合微粒为原料,利用球磨技术将Cu/石墨烯基复合微粒与Cu粉复合.利用冷压成型技术制备石墨烯/Cu基复合材料,得到目的产物.利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目的产物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还原法成功合成了Cu_2O-Ag纳米复合材料.通过调节AgNO_3的浓度,成功控制了Ag纳米粒子在CU_2O纳米球表面的负载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对Cu_2O-Ag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4-巯基苯甲酸(4-MBA)作为拉曼探针分子,对比了不同Ag负载量的Cu_2O-Ag纳米复合材料作为SERS基底时的拉曼增强效果.结果表明,负载银量最高的Cu_2O-Ag3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最高的SERS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锂离子插层法对二硫化钼(MoS_2)进行剥离,用巯基乙胺对其片层表面进行氨基修饰得到氨基化二硫化钼(MoS_2-NH_2),然后与ε-己内酰胺单体发生原位开环聚合反应获得聚酰胺(PA)接枝的二硫化钼(PA-g-MoS_2),用FT-IR、XRD、XPS对PA-g-MoS_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酰胺成功接枝到二硫化钼表面.再将PA-g-MoS_2与聚酰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出功能化二硫化钼/聚酰胺(MPA)复合材料,用TGA、DSC和DMA研究MPA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A-g-MoS_2在复合材料中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提高,力学性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梭形、星形、花形、小梭形五种不同形貌的ZnO,再用水合肼还原铜盐制备了ZnO/Cu复合材料.通过杯碟扩散法,对不同形貌的ZnO和一种ZnO/Cu复合产品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Zn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没有抗菌性能,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性能,并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也随之增大;ZnO/Cu除了对大肠杆菌没有抗菌效果,对另外三种细菌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性能,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f/C/Cu复合材料,通过改变碳纤维表面镀铜工艺条件,研究碳纤维表面镀铜对Cf/C/Cu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经浓硝酸处理再镀铜1 h,试样的动摩擦因数先增大后减小,至0.106后趋于不变,电阻率最低达0.12Ω.m。  相似文献   

8.
重点探讨了一种制备SiCp/6066Al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即高能球磨法与粉末冶金技术相结合,采用低温长时分段式烧结和低温快速热挤压工艺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10%SiCp/6066Al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材料的平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与工艺相同但采用高温短时烧结相比,分别提高了82%,65%和300%.采用高能球磨法混料和低温快速热挤压工艺相结合,是实现增强体颗粒均匀分布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压渗透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压渗透新工艺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叙述了无压渗透工艺过程。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手段,对(Al2O3)p/Al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结论表明,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结构致密、渗透完全。在Al2O3与Al的界面处,基体合金中的镁与增强剂Al2O3反应,原位生成MgAl2O4尖晶石晶体,其质量分  相似文献   

10.
对Cu、TiB2混合粉末进行了高能球磨实验和相应的粒度分析以及粉末形貌观察,研究了高能球磨对Cu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使粉末细化,在球磨初期,粉末粒度下降很快,当粉末粒度下降到一定值,细化难以继续进行,得到TiB2颗粒细小弥散分布的复合粉末;TiB2的加入,使铜基体的硬度、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电导率下降;相比常规粉末冶金方法,高能球磨方法制备的TiB2/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大大提高,而电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将一种按正交法编织的铜网格作为增强体引入到铝基体中制备了Al/Cu复合材料,再借助原位拉伸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研究了其断裂机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轧制变形量下,25 ℃冷轧和400 ℃热轧均可破碎增强体铜网格,并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铝板.复合板原位拉伸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失效阶段,微裂纹在Cu颗粒周围和应力集中处萌生,主裂纹及其扩展主要是Cu颗粒周围界面分层开裂与微裂纹沿滑移线方向的扩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且最终沿滑移线的断裂路径与单轴拉伸方向呈45°.发生在Al层的塑性断裂和Al/Cu结合界面上的界面分层断裂是Al/Cu复合板两种主要的失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边切口梁法(SENB)测试了12种工艺状态的W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Kc,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断口形貌.试验表明SENB法对于WC-钢基合金的断裂韧性测试适用可行,数据稳定.研究发现数量众多(40%左右)的硬质相对材料的断裂韧性起决定性作用,细化硬质相及加强硬质相-基体交互作用有利于材料断裂韧性的提高.断口的主要特征为WC解理、基体准解理及部分分散韧窝和韧窝带  相似文献   

13.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增强的WC/Cu复合材料,研究了WC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WC体积含量为1.6%时,细小的WC粒子均匀分布,弥散效果好,材料的密度为8.41 g/cm3,硬度为HV151,电导率为85%IACS,其综合性能较优;WC粒子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器及电子等行业迅猛发展,钨铜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文章讨论了钨铜复合材料的常规制备技术,如熔渗法的基本过程以及对材料显微组织、致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分别从钨铜纳米粉末的制备、高速、高效粉末压制、快速粉末烧结三个方面展望了钨铜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Ti2AlC和Cu粉作为原料,分别采用滚筒球磨和高能球磨对原料粉进行预混处理,在1 150℃下原位热压反应制备了TiC0.5/Cu(Al)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Al从Ti2AlC溶出进入Cu中,Ti2AlC分解并转变成TiC0.5相,然而滚筒球磨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生成少量AlCu2Ti相.通过对原料粉高能球磨处理,制备后的复合材料AlCu2Ti相消失,细小的TiC0.5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维氏硬度试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工艺能提高TiC0.5/Cu(Al)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同时维氏硬度略有降低.其中,高能球磨处理后制备的27% TiC0.5/Cu(Al)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981 MPa,维氏硬度为2.43 GPa.  相似文献   

16.
以元素单质粉Ti,Al,C,Cu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Cu/Ti3AlC2复合材料块体,并对其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的Cu/Ti3AlC2复合材料,随着Ti3AlC2含量的增加,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900℃烧结,保温20min)添加15vol%Ti3AlC2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Cu提高近2倍;添加适量的Ti3AlC2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复合材料中含5vol%Ti3AlC2时,磨损量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通过浸渍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为10.0%(质量分数)的CuO/OMS-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BET)、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S-OMS-2为纳米棒状形貌、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而回流法和水热法的OMS-2为针状或纤维状形貌、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小.OMS-2制备方法对其负载Cu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影响较大,CuO/S-OMS-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CuO/S-OMS-2中较大的比面积、较多的晶格缺陷以及高分散的CuO提供了更多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Cu-O-Mn界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了FeNi/Cu粉末和FeNi/Cu纤维的低膨胀高导热(DG)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Cu粉末尺寸增大,FeNi/Cu粉末制品电阻率减小,膨胀系数增大;而随着Cu纤维长径比增大,FeNi/Cu纤维制品的热膨胀系数和电阻率都增大.这是由Cu纤维和Cu粉末在制品中的分布状态,即Cu网络形成难易程度和FeNi与Cu互扩散难易程度共同决定的.当膨胀系数小于7×10-6/K时,FeNi/Cu纤维制品比FeNi/Cu粉末制品的电导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9.
以元素单质粉Ti,Al,C,Cu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Cu/Ti3AlC2复合材料块体,并对其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S烧结技术制备的Cu/Ti3AIC2复合材料,随着Ti3AIC2含量的增加,其显微硬度逐渐提高,相同烧结工艺条件下(900℃烧结,保温20 rain)添加15vol%Ti3AlC2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Cu提高近2倍;添加适量的Ti3AlC2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当复合材料中含5vol%Ti3AlC2时,磨损量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PET/PTT复合纤维工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测试与分析了3种不同比例PET/PTT复合纤维的热收缩性能、卷曲性能和拉伸弹性.测试结果比较得出,40/60纤维具有较大的热收缩率,50/50纤雏具有较好的卷曲率、卷曲牢度和拉伸弹性回复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