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存在的种种不和谐校园现象的背景之下,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越发显得重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校园关系系统中的中间地位,上有学校领导,下有学生和家长.在这个位置上,教师应设身处地,只有为他们着想,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在平级关系中,教师应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促使教师自己得到健康地发展.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人际关系. 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越发显得重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校园关系系统中的中问地位,上有学校领导,下有学生和家长.在这个位置上,教师应设身处地,只有为他们着想,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校和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在平级关系中,教师应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促使教师自己得到健康地发展.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 ,是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人际关系. 的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2.
以和谐社会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文明窗口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其和谐的构建尤为重要.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必须从处理学校的人、事、物等方面下功夫.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三类人构成,校园和谐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等各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建设使学校教育内容中和谐主题的比重有所增加."校园和谐教育"是指在学校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传授和德行教化.和谐教育要求培塑学生的和谐知识文化结构、培养学生的人际和谐与生态和谐观念.和谐教育要求遵循真诚、关怀、人道原则,通过加强校园伦理文化建设、完善校园的制度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5.
校园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园。在校园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关键。但是,在校园中,尤其是在一些学生行为习惯相对差的学校,师生在教学行为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冲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第一,有些学生自身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学业的压力下易暴易怒;第三,不容置疑,某些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交流、互动中也存在诸如观念滞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玉枝 《科技信息》2007,(16):250-250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运转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的校园能够凝聚人心,和谐的校园可以团结力量,和谐的校园促进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朝阳 《科技信息》2010,(35):I0157-I0158
高校工会具有维护、参与、服务、协调、建设等基本职能,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发挥特殊作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坚持走学校、教师、学生、市场、社区五位一体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工会促进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构建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应积极树立和谐校园观,进而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及研究氛围,促进学校形成团结活泼、互学互助、人文精神凸显的和谐境地,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棱园为载体,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建立和谐教育网络,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从而推进高校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应以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稳定有序为原则,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环境建设,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而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人与人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真心关爱学生,耐心教育学生,热心服务学生,就能促进这种和谐,收到良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系党总支是高职高专院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与基层、党组织与行政、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党员与群众、教师与学生等之间联系的桥梁。如何发挥系党总支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系党总支,特别是系党总支书记,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解决诱发产生问题的小事抓起,认真分析产生问题和矛盾的根源,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各种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鸿峰 《科技信息》2007,(22):129-130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 丰富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惟钰 《科技信息》2009,(14):48-48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作为医药专科院校,我们应当重视专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重视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爱华 《科技信息》2009,(26):27-28
构建和谐校园是顺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形势的需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本位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上较多地体现了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从而引发了高校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从教学管理入手,探索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创建和谐校园,应以学生为切入点.督促学生节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奠基石;提倡勇敢精神,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内驱力;培养学生智慧,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信任、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内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消除不良的师生关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校园欺凌的频发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基于PISA 2018调查数据,研究和分析校园欺凌对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与危害.结果表明,校园欺凌与学生学业得分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肢体欺凌相比,关系欺凌和言语欺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负向影响更大.建议加强校园欺凌治理力度,重视关系和言语欺凌行为的监测和预防,营造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作的和谐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工会应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学校内部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好学校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协调对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平安和谐校园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校园平安和谐,学校才能长足发展,平安和谐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领导者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校园的平安和谐呢?笔者将就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