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个月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ofInternationalEconomics)在华盛顿举办了一次关于美元价值调整的研讨会。一系列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包括国际经济研究所主席伯格斯坦、著名汇率问题专家威廉姆森、前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穆萨以及诸多从事汇率实证模型研究的学者参加了讨论,并达成了非常一致的结论:美元需要进一步贬值。为何美元还要继续贬值?经济学家们对美元贬值保持难得一致的声音,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增加的经常项目逆差。尽管2002年以来美元对于欧元与日元已经发生了重要调整,…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评论 作为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年会的前一周,发表了针对这两个最大国际金融机构的强烈抨击:“他们(指发展中国家——编者注)会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常傲慢。他们会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来不曾真正倾听它所致力帮助的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他们会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是秘密的和不民主的。他们说的不错。  相似文献   

3.
2月16日,财政部国际司组织召开了“2000年国际经济形势展望”国际研讨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三家国际金融机构的经济问题专家以及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公司、美林集团、德意志银行、日本兴业银行等10家世界著名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或负责亚太地区业务的高级经理应邀出席,就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当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他曾于1993年至1997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于1997年至1999年1 月期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总裁。斯蒂格利茨先生无疑是世界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中,他是仅有的几位敢于替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吴强 《科技潮》1998,(6):23-25
世界经济在动荡中持续增长1997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1%,预计1998年将为3.5%。工业化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评估报告,工业化国家1997年经济增长率为3.9%,1998年将为3.6%。美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美国经济1997年增长约3.8%,各项经挤指标均表现良好,呈现出"三高"(经济增长率高、出口高、企业利润率高)和"三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和财政赤字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的发展态势。美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发达国家中居于榜首。1998年,美国经济仍会继续保持增  相似文献   

6.
财经剪贴     
<正>IMF新掌门将面临四大挑战1原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保加利亚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已于10月1日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任期五年。分析人士认为,格奥尔基耶娃走马上任后同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短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经济低迷、世界"反全球化"浪潮掀起的背景下,中国能否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新机遇?33.2%: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国贡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德国之声网站报道,2016年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直接投资达到了历史  相似文献   

8.
视野·声音     
法国经济学家:美国对亚洲的影响被夸大 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 F. BNP)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Freris日前在一份新闻简报中说,美国经济低迷对亚洲经济的冲击被夸大了,这一因素在亚洲经济中并不扮演重要角色。 Freris说,就对亚洲经济总体出口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影响而言,向美国出口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夸大了,这是以忽视地区内部贸易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资讯     
国内资讯·产业信息1.林毅夫: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会相当强劲。美国经济放缓,到底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5月11日,即将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出  相似文献   

10.
田原 《世界知识》2020,(5):54-55
"华盛顿真要对布鲁塞尔加征汽车关税的话,欧元区恐怕会陷入衰退",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对欧洲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原因就是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放出狠话,表示如果无法同欧盟达成贸易协定,就将对进口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这让国际市场对欧美间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预期迅速攀升。  相似文献   

11.
马克·赞迪     
秦天 《世界知识》2010,(16):7-7
马克·赞迪是美国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旗下的穆迪经济学家网首席经济学家,也是其创始人之一。赞迪1959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伊朗移民,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赞迪高中毕业后,  相似文献   

12.
财经剪贴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3%上调中国增速预期至6.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4月9日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报告中说,受全球贸易形势紧张、金融环境收紧、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减速。但同时预测,全球经济有望在2019年下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4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春季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6%,比1月份该机构的预测提高了0.5个百分点。在IMF看来,全球经济今年之所以能有较大幅度改善,除了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之外,也源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自去年10月以来,IMF已连续两次提高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复苏的迹象,美国经济在2003年第三季度出现了8%以上的增速,就连一蹶不振的日本、欧元区经济也都出现了复苏的征兆,世界经济由此将步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吗?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研究员对本刊记者谈了以下看法。美国经济复苏已成定局美国经济实际上从2003年第二季度已经出现了复苏的征兆,第三季度的增长率达8.2%,是过去20年来的最高点。我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已基本成定局。最主要的信号是美国经济增长从第三季度开始改变了过去三年来依靠单一的消费拉动,而变成了消费和投资的双拉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应邀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学之后,做出了“设施达世界级水准,学生及学系的能力亦比得上美国最优秀及最有前途的学生及学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在持续强劲增长多年后,今年明显放慢。据有关机构预计,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降至1.5%左右。我们不久前曾报道《美国经济怎么了》。这次,我们就来看看究竟是何原因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了。就在2001年4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说: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4.8%下降到3.2%……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进程较为缓慢,尽管美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欧元区经济仍深陷于债务危机,复苏步履维艰。本文从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失业状况和制造业发展等层面对欧美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结果对经济未来走势进行判断。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认为欧美经济增长对我国的出口增长影响很大,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美国与世界经济——未来十年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C·弗雷德·伯格斯坦及该所高级研究人员集体编写,是为2005年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所做的“中期”战略研究。美国前财长、现任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认为,该书是国  相似文献   

20.
正天主教会对一夫多妻和近亲结婚的限制削弱了宗族关系,强化了核心家庭和非人格化的社会合作,使欧洲人心理上向个人主义、分析思维方向进化。这场婚姻改革运动让欧洲的市场、法治、民主、经济增长和公民社会成为可能。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为什么欧洲开始崛起,殖民世界,并且在经济上远远超过了中国和印度等曾经非常繁荣的国家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其归结为新教伦理和苦行主义。而如今,哈佛大学的约瑟夫·亨里奇教授有一个乍听起来惊世骇俗的观点:不娶表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