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膨胀计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酯的等温结晶,得到了它们的半结晶时间(t_(1/2)).作t_(1/2)对过冷程度(ΔT)关系图,看到有二类曲线:PET 为一类,其他聚酯为另一类.其性能可能与聚酯的主链刚性有关.把曲线向轴进行外推,获得了这些聚酯的具有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_(max))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分别进行酸、碱、盐处理,获得酸、碱、盐处理前后纤维的拉曼光谱,并对拉曼光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相比,Na OH处理的PET在波数大于1 750cm-1时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酸性染料对聚酯纤维的亲和力比较高,H2SO4处理的PET拉曼光谱和不经任何处理的PET的拉曼光谱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强度显著减弱.而Cu SO4处理的PET拉曼光谱峰值强度明显高于未经处理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峰值强度.表明酸处理能够抑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的振动模式,盐处理能够激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子的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不同苯酚与四氯乙烷质量比分下所测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特性粘度的对应关系,为不同溶剂体系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特性粘度的测定值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扫描量热仪DCS,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的共混体系两组分在无定型区具有相容性,而在晶区两组分分别结晶,形成非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步共缩聚法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醚酯/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聚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复合聚酯的分子链结构:锑掺杂二氧化锡表面的羟基与聚醚酯链段上的β二元酸反应生成了氢键,有利于其在复合聚酯中的分散;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与聚醚酯共缩聚生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醚酯共聚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锑掺杂二氧化锡团聚体尺寸为50~150 nm,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表明:聚醚酯和锑掺杂二氧化锡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结晶度和结晶热稳定性。熔融纺丝后制得的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为3.4×108Ω.cm。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织造布进行改性,提高其表面润湿性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和壳聚糖为接枝单体,烷基糖苷为溶胀剂在氮气保护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接枝单体丙烯酰胺和壳聚糖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XR...  相似文献   

7.
借助对交联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材料的水蒸气透过量测试、失重率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电镜扫描等,研究了该材料的透水性能、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加入提高了交联改性PBS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了材料的拉伸强度、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聚乳酸(PLA)可以提高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提高PBS/PBAT材料的降解性能。通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改性提高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可降解农膜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几种测试手段对用低温溶液法合成的以聚对苯二甲酸氯代对苯二酚酯和聚2,5-二氯对苯二甲酸氯代对苯二酚酯为主体,分别以不同结构的双酚: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联苯、双酚A和1,5-萘二酚为第三单体的芳香族共聚酯的性能进行了讨论,发现分子链结构对芳香族共聚酯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山犁大学的功刀利夫助教授研制成将合成纤维边拉伸边加热,使纤维的分子再结晶,变成具有原来高强度纤维2倍强度的“局部热处理法”。这项技术成果也可用来提高塑料薄膜的强度,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实验,得到强度比原来增加3倍的塑料薄膜。功刀助教授研究的方法是提高尼龙6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强度的方法,此方  相似文献   

10.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优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热塑性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比,PEN树脂在热学、力学、化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合成了四种新颖的芳香族聚酯。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仪和解偏振光强等测试,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它们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30℃以上。其中的聚对,对′-1,4,7-三氧杂庚撐基二苯甲酸对苯二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对,对′-1,8-二氧杂辛撐基二苯酚酯,呈现向列型相转变,它们的清晰点分别为237℃和327℃。其它两种含双酚A或酚酞基团的聚酯则不存在液晶行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WAXD,POM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在非等温条件下结晶度及晶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着组分含量变化而变化。当PTT,PBT的组分相差很大时,其结晶性能好;当PTT,PBT的组分接近时.其结晶性能差。等温结晶时问及组分含量对晶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采用COMPASS力场和等温等压(NPT)系综来获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比体积、径向分布函数和形变等参数.在220-480 K范围内模拟体系的比体积、形变及相关径向分布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处出现拐点,最终确定了PET的玻璃化温度,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接近.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FMA)为原料首次成功合成含氟大分子单体M1和M2。通过大分子单体法引入含氟支链,成功制备疏水性含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枝共聚物P1和P2。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大分子单体中FMA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水接触角逐渐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接枝改性后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材料,接触角增大至128.8°。因此,通过接枝改性PET,可有效提高其疏水性。  相似文献   

15.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在繁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存在下的结晶行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BBA)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TBB).特性黏度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得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13C-NMR证实PETBB大分子链上所含的BBA与投料比一致;随着BBA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酯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平均序列长度减小而聚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BB)平均序列长度增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证明PETBB共聚酯自熔体冷却的结晶温度变低,较高BBA摩尔分数的PETBB甚至不能在熔体冷却过程中结晶,表明共聚酯结晶变得困难,但经充分热定型仍能形成晶体;而其熔融温度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微分时域介电谱.在它的低温β转变中快极化不出现奇异,但3个慢极化机构出现抛物型软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热机械及示差扫描量热热分析技术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双轴取向拉伸膜的热收缩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热收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二氧化碳激光裂解色谱法(CO_2—LPC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萘酯,PEN—2.6)的裂解.分离采用具有弱极性(SE—30)的双分离柱,用模型化合物鉴定了特征裂解产物,根据裂解图谱,探讨了PET和PEN—2.6的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20.
浅谈PET瓶包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华 《天津科技》2009,36(3):76-79
聚酯(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由对苯二甲酸(TPA)与乙二醇(EG)聚合而成的聚酯。PET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能,无毒、重量轻、透明度高、强度高、气密性能良好、化学性能较稳定。因此,PET瓶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及饮料包装容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