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实现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分担率的精准辨识,研究结合多模式公共交通大数据,提出了一类基于广义出行链的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不同公共交通方式换乘阶段的关联和融合,提取以高铁客运枢纽为端点的个体广义出行链,分析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高铁客运枢纽乘客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主观心理因素及其个体...  相似文献   

2.
在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要求的货物日益激增的需求驱动下,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联运常态化趋势逐渐显现。在运输方式转换中,衔接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联运货物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为进一步优化空铁联运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全货机+高铁货运专列”联运外部转运衔接模式,构建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模型,设计货运空铁时刻表衔接方案及摆渡车调度方案,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一步分析衔接成本及衔接时间。以某日虹桥机场T2航站楼和上海虹桥高铁站的部分实际时刻表数据为例,得到一个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需设置3辆摆渡车在空铁之间完成货物的衔接作业,此时各摆渡车的工作量得到合理分配,且每批货物的衔接成本最小;在货运空铁联运总成本中,衔接成本占20%左右,且货运空铁联运在长途运输中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装卸货效率是影响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时间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未来长途货运空铁联运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高铁提速情况下用户出行选择高铁和民航动态适应过程,基于效用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博弈收益矩阵,建立基于Logit动态的交通方式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平衡点和演化稳定性以及参数取值进行分析.以京沪起讫点(cori-gin-destination,OD)点对间的高铁、民航行程时耗与票价作为参照基准,将收益函数进行时间均一化转换,设定两种高铁提速情形,并对其价值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数值仿真探讨出行者"空铁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提速背景下竞争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铁提速会吸引更多出行者,在400 km/h和600 km/h两种提速情形下其分担率上升至58.31%和72.73%,同时高铁运行速度提高会使空铁激烈竞争区间向更远的出行距离扩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轨新线接入站间(Origin-Destination,OD)客流分布预测的问题,提出新线接入条件下面向运营的基于进、出站双重选择的城轨客流OD分布预测方法,实现对进、出站选择的双重考虑.首先,考虑站点土地利用、起终点进出站量、出行时间、换乘次数等因素对城轨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分别构建基于离散选择理论的进、出站选择模型.其次,融合基于进、出站选择的OD分布预测,建立基于进、出站双重选择的OD分布预测模型.最后,以广州地铁18号线接入既有线网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预测精度有较大提升,全网站间客流分布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10%以上、新站间OD量平均绝对误差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交客流走廊甄别方法存在局部走廊方向与客流方向不吻合等问题,将其分为方向判定和支撑道路识别2个阶段.选择交通中区公交客流OD中点坐标和与x轴正向的夹角作为动态聚类参数,根据公交客流OD与走廊的相对位置关系分类,考虑路径选择的随机性,引入Logit模型讨论不同情形公交OD利用走廊出行的客流量,以提高走廊识别的精度.在初始分配后,调整走廊支撑道路的交通分配参数进行再分配后判识公交客流交通走廊的支撑道路,分析走廊流量过大、过小的异常现象,检验方向判定中走廊数量选择的合理性,以提高走廊数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旅客联程运输中旅客中转换乘行为,构建了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进行刻画分析.首先,设计了陈述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其次,基于MNL模型对联程中转旅客的城市枢纽间换乘行为进行建模,并利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计算出各方式的分担率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出行目的、行李大小等因素相比,联程旅客个人特征(年龄、职业、收入等)的影响最为显著,考虑了旅客个人差异的MNL模型拟合误差在1.5%以内;此外,旅客对交通工具拥挤度、舒适度、班次数量以及准时性的关注程度也影响了其选择行为;联运旅客对时间效率尤为关注,超过50%的联运旅客选择地铁,当公交出行时间下调0%~20%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将换乘地铁的联运客流转移至公交上.研究结果对于枢纽间换乘需求预测、多方式协同调度以及提供旅客个性化出行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综合客运 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空间关联度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算法. 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瓶颈点及其关联点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利用瓶颈点和关联点的实时客流参数信息,实现对瓶颈点客流参数信息的短时预测. 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预警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反映客流扰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安全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客运网的客流分配问题,以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由各OD间多条旅客出行路径构建铁路客运网.采用广义的旅行费用作为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的度量,考虑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提出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饱和熵与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熵等新概念.建立了以OD客流量守恒、旅客换乘次数限制以及客流量非负限制为约束条件,铁路旅客输送能力与旅客出行需求尽可能匹配的客流分配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基于组合熵优化的客流分配迭代优化求解算法.算例表明,利用该客流分配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更有效更细致的不同出行路径的铁路客流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9.
陆溪  邵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7):12150-12155
为了在航班延误后给旅客提供更灵活的恢复方案,满足其对准点率愈加严格的要求,从联运网络的角度出发,对空铁联运恢复旅客行程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航线网络与高铁网络耦合,构建空铁联运时空拓扑网络;在此基础上以直接经济损失与旅客主观损失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旅客行程恢复模型,并依托联运网络设计旅客行程搜索算法;设置算例与传统恢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求解算法能够实现可行行程的高效搜索,提出的恢复方法能够兼顾航空公司与旅客利益,同时降低双方的延误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轨道交通动态可达性及末班车时刻表的研究,是优化轨道交通末班车换乘衔接,保证运输效益最大化的基础.首先,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在综合考虑路网静态拓扑结构及动态OD(Origin-Destination)客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动态可达性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其次,面向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基于OD客流需求进行网络客流加载并评价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最后,以动态可达性最大为目标,考虑各线路发车时间等约束,建立末班车时刻表优化模型,并以广州地铁为例,基于遗传算法对其末班车时刻表进行调整优化.结果表明:调整后广州地铁路网末班车静态可达性提高20.29%,动态可达性提高10.97个百分点,优化后的末班车时刻表能有效提高运输能力,该模型可为网络运营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铁对旅游产业影响广泛,从旅游流视角研究高铁游客的社会学特征、出游决策、旅游产品选择行为、高铁客流扩散路径等,进而分析高铁客流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影响,提出建议:建立立体交通体系,提供高铁游公共服务;统筹兼顾冷热点景区,避免景区的马太效应;民宿业的升级与优化;针对高铁游客群开展新媒体营销等。  相似文献   

12.
客流参数预测是实现枢纽客流安全状态预警的重要手段,针对枢纽客流参数的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通过对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内瓶颈点的短时客流参数信息进行预测,对客流的拥堵或滞留状态进行及时预警. 实验证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铁客运枢纽客流参数预测方法能够对瓶颈点未来短时内的客流参数信息进行较准确地预测,并可较好地反映滞留客流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补贴模式对机场群航线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关于机场、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到了纳什均衡条件. 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的补贴模式对多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低补贴模式促使机场群倾向于形成点对点航线网络结构,反之,在高补贴模式下机场群易于形成枢纽辐射航线网络; (2)在较低的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环境下,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系统内的大型机场作为枢纽机场;反之,如果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小机场作为枢纽节点; (3)随航班固定成本和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的增大,大型机场作为枢纽节点的概率逐渐减少,而小机场被选为枢纽节点的概率将逐渐增大. 随着机场群内大型机场腹地服务人口比例的增大,航空公司选择点对点航线网络的概率在减小. 研究结论能够为民航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和应用航线补贴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客流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矩阵存在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根据客流OD的时空特征,提出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的短时组合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主要利用LSTM网络来获取客流的时间相关性,利用GCN来获取客流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出站口建立客流OD矩阵,对整个路网的客流OD进行训练预测。实验表明:融合LSTM神经网络和GCN神经网络的短时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轨道交通客流OD。相较于单独的LSTM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预测误差方面有所改善,更适用于短时客流OD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不均匀发车间隔的公交时刻表,主要用于优化高铁站的接运公交时刻表.首先,考虑高铁到达客流的分布情况,采用正偏态分布的威布尔分布拟合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和后续等待时间构成的乘客换乘总时间.其次,分别以乘客换乘总时间最少、使用公交车辆总数最少为目标,考虑最大可用公交车辆数、公交最大发车间隔、公交最小发车间隔等刚性约束条件,建立了时刻表与公交车辆调度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求解公交系统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不均匀发车间隔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接运公交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相比,不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最多可使乘客换乘总时间降低9.7%,并且可以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多种合理的时刻表与车辆调度方案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成区轨道站公交换乘设施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城市建成区大量轨道站点客流换乘特征调查数据,对轨道站公交换乘客流比例、客流空间分布、公交客流吸引范围进行分析,依托轨道网络提出轨道站点公交线路优化规划方法,给出轨道站点出入口始发公交线路、途经公交线路的公交换乘设施用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配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应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对城市公交客流O-D矩阵加以调整,除去快速轨道交通直达运送的客流,对换乘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作O-D的变换,从而得到常规公交客流O-D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流量大小原则确定常规公交起讫点。这种方法既考虑了直达客流,又考虑了换乘客流,所确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更加符合实际,也更能体现常规公交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配合与衔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同一OD间列车票价相同导致上座率不均衡的问题,在综合考虑不同列车间发车时段、旅行时间及舒适度差异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旅客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时间价值模型及其列车差别定价模型.利用RP(Revealed Preference)与SP(Stated Preference)组合调查方法获取旅客列车选择数据,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旅客时间价值模型进行标定.以北京到西安的高铁列车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模型可以对同一OD间各列车进行差别定价;通过对各列车客流分担率分析可以得出,实施差别价格可以均衡各列车上座率,提高列车能力利用率.为高速铁路列车差别定价及其精细化能力管理提供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路径集是否正确,是乘客路径选择估计以及网络客流分布计算的前提和基础.从现有客流分布模型中有效路径选择集问题及OD实际旅行时间聚类特征出发,引入Rodriguez-Laio快速聚类算法,提出基于旅行时间聚类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集验证方法.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全网络范围内对路径选择集问题OD作出快速识别及滚动验证,并为以原因分析为导向的现场客流调查与模型修正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运行图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各站之间的可达性特别是首末班车可达性衔接方案的生成和发布,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OD(起讫点)之间动态可达性,主要依赖于城市轨道交通物理网络和列车运行网络,需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图的刚性控制和乘客换乘走行的柔性影响.根据弹性换乘时间,定义完全可达、条件可达和不可达三个层次,构建网络动态可达性的衔接模型,并提出推算流程.以实际城轨线网为例,确定了某OD对之间的可达时间域,表明该方法的推算结果可作为乘客出行向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