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海洋污染日益严重,也日益触目惊心。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每年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以提醒人们保护海洋。今年的6月8日是第一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主要是希望人们不要再往海洋里输送垃圾了。清除海洋垃圾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陆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目前,我国已发射3颗海洋卫星,包括2颗海洋1号系列水色卫星和1颗海洋2号系歹U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实现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海域的海洋环境观测监测。  相似文献   

3.
野生生物的顽强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在油污中挣扎的生物。 随着海洋原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海洋上石油泄漏事件越来越多.油污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海洋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油污的威胁,连天空中的海鸟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老海 《科学之友》2004,(9):34-35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世界上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来自浩瀚的海洋世界,这是被越来越多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家所承认的。既然人类是从海洋里爬上来的,是否还有另外一支留在海洋深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科学》2006,58(1):50-52
海洋资源的开发,既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也为海洋产业的形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人海关系和谐,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整合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开发海洋资源力度,加速发展海洋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6.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海洋中也有草原。事实上,海洋草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洋草原中的动物比陆地草原上的要多得多。然而,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海岸开发和流失加速.全球海洋草原正日益减少并加速流失。  相似文献   

7.
陈皓文  孙修勤 《自然杂志》2002,24(3):129-134
回顾国内外海洋细菌学研究史,以往海洋细菌及其多样性研究发展缓慢之状况及原因,应用和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于海洋细菌学研究具有历史必然性,引用微生物研究中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成果。展望国际间海洋细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前景,论述海洋细菌的多样性,指出此研究对保护和开发海洋细菌资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洋年     
1998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海洋年,为的是引起全世界对海洋的关注。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即便是现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海洋。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海洋资源现在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为此,16000名科学家走出了象牙塔,公开签名,公布了保护海洋的宣言  相似文献   

9.
数字海洋     
林勇 《科学》2007,59(1):10-12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自有人类以来,认识海洋、征服海洋、利用海洋等海洋活动就从未停止过。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一次为人类全面准确而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海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1998年1月31日,美国的戈尔(A.Gore)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并可在其上添加许多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信息。这一概念被迅速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而由数字地球引申出的数字海洋也成为人类驾驭海洋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最近,挪威能源集团开发出一种新的绿色能源,它就是海洋渗透能。该公司已经决定在江河入海口投资一家试验性的海洋渗透能发电厂。据有关专家预测,海洋渗透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12,(8):F0002-F0002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等。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收录了我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编绘了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阐明了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分布、各类群的分类一地位,确立了目前我国海洋物种多样性的基线。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进程的加快。作为人类探索未知深海和争夺国际海底资源的重要手段,水下机器人这一高新技术受到世界发达沿海国家的普遍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乐嘉春 《自然杂志》2003,25(1):7-15
海洋遥感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国家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波动理论(包括水波,电磁波)是海洋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的空间遥感技术。分析了为提高海洋遥感的精度。波动理论中应着重研究的课题,也讨论了遥感技术对海洋波浪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在陆地上发现新物种已经越来越难,然而,对于海洋生物学家来说,发现新物种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海洋里还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5,(3):27-28,26
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在深约300米-500米的洋面下,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头足类”的海洋经济动物(通常俗称为“鱿鱼”),是海洋生态系统链中独特的一环,这种一年生海洋动物既是鲸鱼、金枪鱼、鳕鱼等的捕食对象,而其本身又是诸多海洋浮游生物的捕食者。  相似文献   

16.
湿地类型     
《大自然探索》2005,(4):15-15
海洋湿地:即海洋沿岸的咸水湿地。海洋性湿地受水位线、波浪和海洋潮流的影响较大,因而其特征千差万别。盐土植物是这里的统治者。潮线下的海洋湿地平时都被淹没在水下,而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湿地则能周期性地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上很可能存在地下海洋,泰坦星的地壳就像一块巨大的冰帽漂浮在这个海洋上,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力则不断地推拉这个“冰帽”。科学家相信,泰坦星的地下海洋中不仅有水,而且有氨,加之泰坦星表面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多种有机分子,  相似文献   

18.
人们探索大自然的目标是上天、入地和下海。目前,各国都发射了不少长期性航天器到了太空中,却很少有长期性的大型海洋探测器。为此,法国研究人员将打造一艘国际海洋站,希望它能像国际空间站那样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各国的海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以长期进驻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被《自然》杂志评为2010年度新闻人物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局长简·卢布琴科(Jane Lubchenco),正在着手改变美国的海洋管理政策,但她首先面对的是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对海洋生态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次物种大灭绝,当时海洋中大约90%、陆地上大约70%的物种消失殆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曾经推测的原因是:当时,全球气候严重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现在高得多,因此海洋循环非常缓慢,海水极度缺氧;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微生物只好代谢硫,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在海水中累积并最终进入大气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