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洗苯塔前后煤气中粗苯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洗苯塔前后煤气中粗苯含量的测定方法,指出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蒸馏法相比,利用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分析时间可由5h~8h缩短到8min~10min,具有进样量恒定、操作简便、分析效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将为粗苯生产过程的快速控制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熄焦新工艺回收利用焦炭热量作为生产中的动力源;从煤气中提取煤焦油、粗苯;回收利用煤气中的硫化氢、氨,获得副产品硫磺、硫铵;再利用剩余煤气生产甲醇等——攀煤100万吨焦化项目副产品一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纤维在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活性炭纤维比普通活性炭性能优异、吸附量大,吸附脱附速度快,因此被应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中苯系物、醋酸丁酯、甲醇等的吸附.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分类、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并展望了活性炭纤维在环保领域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与分子筛吸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套动态吸附装置。选取了三种室内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有害气体:甲醛、苯和甲苯作为吸附质。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穿透曲线,对活性炭和分子筛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分子筛吸收低浓度的甲醛和甲苯性能较好,而活性炭吸收低浓度的苯性能较好。综合平衡吸附量、穿透时间和平衡时间三个指标进行比较,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分子筛。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和臭气造成的二次污染,阐述了硫化氢和氨气等臭气的毒性、危害和污染控制现状,以及污泥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同时去除硫化氢和氨气的研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与脱臭性能的关系,以及污泥活性炭脱臭过程中可以用Langmuir或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来表述.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对水中MTBE和BTEX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对汽油成分苯系物(BTEX)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BTEX和MTBE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乙苯>邻二甲苯>甲苯>苯>MTBE,其次序与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成反比例关系;椰壳炭是所考察活性炭中吸附性能最好、最稳定的炭型;在选炭的过程中,苯酚值可以有效地表征活性炭对于低浓度BTEX和MTBE的吸附性能.当苯系物与MTBE共同存在时,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容量明显降低,对于苯系物的吸附容量基本没有改变.共存化合物的初始浓度越高,其竞争吸附效应越明显;相比单一竞争化合物,BTEX的混合共存更显著地降低活性炭对于MTBE的吸附.当BTEX和MTBE共存时,吸附性能较好的BTEX会将已经吸附的MTBE从活性炭上置换下来,导致了出水MTBE浓度突然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纤维对气体中乙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吸附气体中的乙醇,吸附实验是采用鼓泡法进行的,以高纯氮气为载气使乙醇饱和蒸气通过吸附柱,对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纤维用量、吸附时间、入口气体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为活性炭纤维净化乙醇废气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用聚丙烯腈(PAN)基中空纤维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中空活性炭纤维(ACHF)的活化过程。考察不同KOH质量浓度对中空活性炭纤维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比表面积和得率,孔径分布,用碘吸附值、亚甲基兰吸附值测定了中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用SEM观察了其表面结构。结果显示,KOH活化法得到的中空活性炭纤维具有窄的孔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9.
以粉末椰壳活性炭为原料、硅酸盐水泥为胶凝剂,利用水泥的胶凝作用将载银抗菌剂包裹在活性炭核芯的表面,制备了一种兼具吸附性能与抗菌性能的壳层结构球粒活性炭.用抑菌圈法评价试样的抗菌性能,用碘吸附值评价试样的吸附能力,选择甲醛与苯的吸附模拟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将载银抗菌剂集中裹覆在成型活性炭颗粒的壳层上,试样的抗菌能力显著增强;壳层中抗菌剂的添加量对抗菌能力影响较大;为保持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壳层足够包覆住整个核芯即可.  相似文献   

10.
黑化集团公司焦化厂现有两座半焦炉,年产75万t焦炭,并配有相应的回收装置。回收车间粗苯洗涤采用是在洗苯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的苯族烃工艺方法;蒸馏采用是管式炉脱苯生产一种苯或两种苯的方法。粗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影响粗苯收率因素很多。但是主要因素是由于贫油冷却器窜漏,造成贫油温度偏高,影响洗苯塔内吸收温度和吸苯效果。因此必须对贫油冷却器进行改造,降低洗苯塔后煤气含苯,提高粗苯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活性碳纳米纤维对VOC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对苯、甲苯和乙醇蒸汽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不同直径的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性能的差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直径在10μm数量级,随直径减小,纤维晶体性变差,结构无序性增大;微孔达0.4~0.8 nm时VOC气体分子更易进入与吸附位结合;活性碳纳米纤维及活性碳纤维氮吸附-脱附曲线均为Ⅰ型。故分压比低于0.01时活性碳纳米纤维对苯、甲苯和乙醇的吸附量要高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
减压渣油物性与焦化反应产品分布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若干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二次加工渣油基本物性的分析以及前期进行的有关减压渣油焦化反应的研究 ,提出了一个可作为渣油 (包括常压、减压和二次加工渣油 )分类参考的特征参数KZ。随着特征参数KZ 的减小 ,渣油的性质趋于劣化。对于同一产地的原油 ,其渣油特征参数值由大到小排序为 :常压渣油 ,减压渣油 ,二次加工渣油。对于产地不同的各类油样 ,除部分略有重叠外 ,基本上仍然符合以上排序。对文献数据及笔者实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表明 ,特征参数KZ 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减压渣油热加工性能的优劣 ,并与焦化气相、液相和固相产品收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可利用特征参数KZ 初步评估减压渣油焦化产品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针对4种焦化废水中苯酚和7种苯酚同系物的检测方法和吸附试验进行了研究,并对吸附前后的水质进行了对比。以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苯酚的去除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考察了吸附的温度、pH值以及活性炭投加量3个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吸附温度在20℃(室温)、pH值为2.0以及投加量为40~80g·L-1活性炭时,4种焦化废水中的8种酚类物质的去除效率均能达到97%以上,COD的去除效率84%以上。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的去除效率高、实验操作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复方液吸收法处理低浓度苯类废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处理法及吸收法等 ,其中吸收法投资费用少 ,运行成本低 ,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具体应用实例 ,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 ,针对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方液吸收法 ,提高了吸收效率 ,使低浓度苯类废气的净化处理效率达到 87.5 %。该项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为原料,通过马弗炉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碳化制备玉米芯基活性炭,考察了其对锌、锰和铅三种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及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吸附重金属锌的机理,并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适工艺下生产的玉米芯基活性炭对水中锌离子有极高的吸附率,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玉米芯基活性炭的解吸,酸解吸法比电场干预解吸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初步判断玉米芯基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是一种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84米和120米高排气塔排放出的二硫化碳、硫化氢气体以及结合新乡地区的气象因素,分析探讨了当地有害气体(除二氧化硫气体外)允许排放标准.然后,对所得出计算结果能否符合本地大气环境的要求作了详尽说明.  相似文献   

17.
湿氧化改性多孔炭对低浓度苯和丁酮蒸汽的吸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因而研究 VOC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椰壳活性炭 (AC)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 (ACF)湿氧化处理后对低浓度 VOC苯和丁酮的吸附。 AC和 ACF分别用质量分数为 30 %和 5 0 %的 H2 O2 、浓 HNO3进行湿氧化处理。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氮气容量法研究了 ACF,采用扫描电镜 (SEM)研究了 AC处理前后性质的变化。并利用热重分析仪 (TGA)研究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丁酮和苯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ACF经 H2 O2 处理后具有活化作用 ,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都增加了 ,特别是用质量分数为 30 %的 H2 O2 处理后更有利于低浓度苯和丁酮的吸附 ;AC经湿氧化处理后 ,扫描电镜下呈现不同的微观形貌特征 ,质量分数为 30 %的 H2 O2 处理后 ,增强了对苯的吸附 ,减弱了对丁酮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