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温过高对耳蜗电图(ECochG)的影响及其波的起源。方法:体表物理升温法逐步升高豚鼠体温(36—42℃),观察系列体温过高时豚鼠BAEP和ECochG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问潜伏期(IPL)及波幅的动态变化。结果:随体温逐步升高(36—42℃),BAEP的Ⅰ、Ⅱ、Ⅲ、Ⅳ波PL和Ⅰ-Ⅳ波IPL与ECochG的N1、N2、N3波PL和Nl—N3波IPL随体温升高而逐渐缩短,体温越高,缩短越显著;代表脑干中枢传递时问的BAEP的Ⅰ-Ⅳ波IPL的缩短总值明显大干代表外周传导时间的Ⅰ波PL的缩短总值,且源自脑干中枢的Ⅱ、Ⅲ、Ⅳ波的PL的缩短总值明显大于源自听神经的Ⅰ波PL的缩短总值,ECochG的N1-N3波IPL的缩短总值也明显大干代表外周传导时问的N1波PL的缩短总值,N2、N3波的PL缩短总值也明显大于源自听神经的N1波PL的缩短总值;BAEP的Ⅰ、Ⅱ、Ⅲ波和ECochG的N1、N2、N3波波幅在体温40℃或高过40℃以后出现显著降低。结论:体温过高对ECochG的显著影响与BAEP相似,ECochG的N2、N3波较源自听神经的N1波有更高位的神经起源。  相似文献   

2.
体温过低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温过低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慢成分的影响。方法: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颅表记录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快慢成分,体表物理降温法逐渐降低大鼠体温,传感探头式数字体温计监测大鼠直肠温度,体温每降低1℃测试1次BAEP快慢成分,观察波峰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和波幅的变化。结果:随体温逐渐降低(36-25℃),BAEP快慢成分PL逐渐延长,快成分I-Ⅲ、Ⅱ-Ⅳ和I-Ⅳ IPL也逐渐延长,但两者波幅未随体温降低而发生规律性显著变化。结论:体温过低对大鼠BAEP的快慢成分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用于高血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高血脂病例和54例血脂正常者进行BAEP检查进行比对。结果:高血脂组与对照组BAEP测定的潜伏期(PL)和波间期(IPL)均检出异常。结论:血脂增高对听力障碍有很大影响。BAEP检查对该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发育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方法:孕鼠从孕17 d至仔鼠生后30 d饮质量分数0.03%甲巯咪唑的自来水诱发脑发育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仔鼠;甲低大鼠生后1~30 d每日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20μg/kg)进行替代治疗;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FT3和FT4;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颅表记录大鼠BAEP,连续3个月动态观察甲低大鼠波峰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和波幅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生后20 d引出清晰的BAEP,甲低组大鼠生后20 d时未能引出BAEP,生后30、50、70和90 d BAEP各波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替代组大鼠生后20 d时能引出BAEP,除生后20 dⅣ波PL明显长于对照组、生后30 dⅠ波PL明显短于对照组和生后50 dⅢ、Ⅳ、Ⅴ波PL明显长于对照组外(P<0.01或P<0.05),生后20~90 d各波P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甲低组大鼠生后30、50、70和90 dⅠ-Ⅲ、Ⅲ-Ⅴ、Ⅰ-ⅤI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或P<0.05);替代组大鼠除生后20 dⅠ-ⅢIPL和生后50dⅠ-Ⅲ、Ⅰ-ⅤIPL明显长于对照组外(P<0.01或P<0.05),生后20~90 dⅠ-Ⅲ、Ⅲ-Ⅴ、Ⅰ-ⅤIPL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甲低组大鼠生后30、50、70和90 d BAEP各波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替代组大鼠各年龄段BAEP各波波幅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发育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BAEP的发育明显延缓,及早补充甲状腺素能显著改善其脑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波幅问比率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IZ)腹腔注射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ED)动物模型。在成模前后按时间顺序连续10周动态观测BAEP的波幅间比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D组大鼠在病程2周时出现BAEP Ⅰ、Ⅲ、Ⅳ、Ⅴ波幅增高;在病程4周时出现BAEP各波波幅增高;病程6周时BAEP Ⅰ、Ⅱ、Ⅲ、Ⅳ波幅增高;病程8~10周时:BAEP Ⅰ、Ⅲ、Ⅳ、Ⅴ波幅增高。病程8周后BAEPⅤ/Ⅰ波幅比率下降;病程10周后BAEPⅢ与Ⅴ波幅比率降低;Ⅴ与Ⅰ、Ⅳ与Ⅰ波幅比率明显降低。结论:糖尿病大鼠BAEP的波幅和波幅比率有明显变化,这有助于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和10日龄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模,累积剂量分别为90和120 mg/kg,C组大鼠于7日龄和10日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对照组和实验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 h后随机抽出7只断头取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其余大鼠分别于12、14、17和20日龄检测FC-BAEP、SC-BAEP和MLR.结果:T1和T2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T1组和T2组大鼠FC-BAEP和SC-BAEP延迟出现;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FC-BAEP除Ⅱ-Ⅳ IPL外,各波PL和IPL均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FC-BAEP各波PL均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SC-BAEP的PL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SC-BAEP的PL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MLR各波PL和IPL显著延长,除Pa-Pb IPL外,T2组大鼠MLR各波PL和IPL较T1组显著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FC-BAEP、SC-BAEP和MLR基本呈同步一致的异常变化,SC-BAEP和MLR也是早期监测胆红素诱发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普通大学生与体育系大学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人体左右两耳脑干听诱发电位各波间没有明显差异;(2)体育组峰潜伏期、波间时程(除Ⅰ、Ⅱ和Ⅲ—Ⅴ)较普通组延长,波幅较普通组增高。  相似文献   

8.
耳蜗电图与脑干电反应的综合描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同时引导三种听诱发电反应——耳蝸电图(EcochG)、脑干电反应(ABR)和采用以鼓泡后壁为记录电极、头顶部为参考电极的新引导方法引导的EcochG和ABR综合波——E-A综合波。共用12只豚鼠测了16只耳,观察到三种波群相应各波的潜伏期在同样声刺激强度下的潜伏期及随声刺激强度减弱时潜伏期延长的数值和规律相同,说明三者相应各波的起源是同源性的。但E-A综合波具有明显的CM和其后的5~6个波,其中1波最大,即兼有EcochG和ABR两者波形的特点。而且E-A综合波各波波幅也比EcochG和ABR各波波幅大,易于测量。由于E-A综合波具有EcochG和ABR两者的特点,可引导出从耳蜗感受器直到丘脑水平听觉神经系统的电位,所以代表范围广,应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比EcochG和ABR更有意义,可以代替EcochG和ABR两者的新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短声和短纯音刺激大鼠、分别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音持续时间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的影响。经叠加后记录在BAEP慢成分,其时程约1-8ms;在刺激后5-6ms处可见一阳性波波峰,且波峰潜伏期与BAEP快成分的V波峰潜伏斯相近。  相似文献   

10.
关于耳蜗电图中AP的N_1,N_2波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12只猫的18支耳的实验,用70dB声强刺激被检查耳,同时描记耳蜗电图(EcochG)和听脑干电位(ABR)的方法,观察到ECochG中AP的各N波和ABR各p波一一相对的一致性。通过切断或破坏耳蜗神经核与听神经联系的实验,结果证明N_2波和PⅡ波一样主要来源于耳蜗核,而1930年Weber等人提出并沿用至今的Ap中N_1、N_2、N_3、全是来自听神经并称为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概念是错误的。根据本文实验结果,目前临床应用的EcochG不仅可以反映耳蜗的病理生理状态,而且可以反映脑干听传导系统……耳蜗核等处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脑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评估结果和预后评估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真阴性和真阳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错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够有效增加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声舒适度与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使用诱发电位仪记录了不同频率和不同声压级刺激下的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表明:随着声音频率的提高,诱发电位的波峰越密集,这与声音本身的频率特性相匹配;随着声压级的增大,诱发电位幅值增大,这解释了人体主观烦恼度随着声压级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在不同频率和不同声压级刺激下,Ⅴ波较其他波形稳定,说明人体脑桥上段或中脑下端对声音特性更敏感。该研究可为不同声环境下人体声舒适度机理研究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叙述作者研制的以8098单片机为控制、处理器,以点阵式液晶屏为显示手段的新型BAEP测试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该系统集声刺激、信号采集、处理与分析、显示于一体,具有结构轻巧、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声舒适是评价建筑室内环境的重要部分,听觉诱发电位是声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客观生理指标,听觉诱发电位信号的时频能量特征可以用来评价声环境的舒适性.小波包分析可以探究听觉诱发电位信号时频能量分布规律,分析时运用的小波基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为了更好地研究听觉诱发电位信号的时频能量分布,比较了5种小波基函数的时域特点和幅频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失匹配负波(MM N)是一种由刺激变化所诱发的听觉诱发电位成分,其过低的信噪比造成检测和提取比较困难。提出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对多导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多次分解,根据MM N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信号特征,设计合理的独立分量选取原则,提取MM N。该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能有效提高信噪比。在真实数据的处理中,仅用传统方法20%左右的实验时间,实现MM N成分波的提取。这将促进MM N在认知神经科学及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伪随机序列相关辨识检测视觉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发电位在临床诊断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是平均法,由平均法获得的诱发电位远不能满足许多实际应用的需要。本文利用伪随机序列相关辨识技术,实现了快速检测视觉诱发电位。文中对这项技术的原理作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检测算法,并分析了检测信噪比相对平均法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技术能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对克服时变因素的影响,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对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EPO治疗组、缺氧缺血组(各组n=15),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予缺氧缺血,EPO治疗组在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后立即按质量分数5 000 IU/kg腹腔注射EPO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