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槐开花后约60d至种子成熟,为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比较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积累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胚乳细胞壁上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同工酶谱带较多;反之,半乳甘露糖降解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同工酶谱带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对天然半乳甘露聚糖类高分子田菁胶进行环氧活化。产物环氧化田菁胶是高分子改性重金属螯合剂必备中间体。探讨了环氧活化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如碱度、环氧氯丙烷用量、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碱化时间、环氧化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环氧值的影响。环氧化过程中,最佳反应条件为:碱浓度为2.5mol/L;碱化时间为6小时;环氧氯丙烷用量为1.0mL/g碱化田菁胶;环氧化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半乳甘露聚糖类高分子田菁胶为载体,在较佳反应条件下合成了天然半乳甘露聚糖类高分子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其结构设计为,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通过对田菁胶的伯羟基进行功能化反应,经过环氧活化、胺化、硫代羧酸化,在伯羟基上引入二硫代氨基甲酸基团来合成田菁胶负载的螯合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确认其为目标产物。测定了该螯合树脂对一部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Ag+、Cr3+等离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4.
槐(SophorajaponicaL,)开花后约60d至种子成熟,为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利用聚丙烯税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过程中过氧化嵨锩竿っ钙祝峁砻鳎呷橄赴谏习肴楦事毒厶腔凼保趸锩富钚越系停っ钙状隙啵环粗肴楦事毒厶墙到馐保趸锼峄钚栽龈撸っ钙状跎倥呷橄赴趰上半乳甘露聚糖的沉积和降解的代谢活动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协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是两种天然生物多糖。两种多糖以适宜比例混和,溶液浓度达0.1%时,其溶液粘度分别是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粘度的13倍和40倍。当浓度增至0.2%时,溶液成凝胶,而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不成凝胶。表明两种多糖混和后经分子间相互作用,呈现极显著的协效增粘性和协效凝胶性。但其协效性受pH、无机盐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次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处于协效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的物理形貌,发现处于协效增粘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相互作用,分子间形成相间排布的联结区和分离区,而处于协效凝胶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则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些发现为揭示两种多糖分子间协效作用机理提供了更直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槐豆胶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的粘度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槐豆胶对雌性、雄性小白鼠经口试验均为无毒,并且槐豆胶粘度比长角豆胶稍低,比瓜胶高;槐豆胶、长角豆胶与黄原胶都有强烈的协效增稠性和协效凝胶性,而瓜胶则无此反应.由此表明,槐豆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长角豆胶和瓜胶,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8.
南欧紫荆萌发种子的提取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Bio-GelP-60和SephadexG-100柱层析,得到了酶活为98.6μ/mg的甘露聚糖酶。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表明其为均一性物质。南欧紫荆甘露聚糖酶由两个分子量为2万的相同亚基组成,可将以甘露聚糖为主链的多种半纤维素水解为含4~6个单糖残基的寡糖片断。它的最适pH为5,最适温度为37℃。Zn ̄2+对该酶活性有强烈的激活作用,Cu ̄2+和Mn ̄2+则为这种甘露聚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的活性明显地依赖于底物浓度,且只有一个活性中心。南欧紫荆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为专一性地内切水解以β-(1→4)键连接的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9.
用GAMESS中MOPAC的PM3程序在全局优化中确定了田菁胶大分子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构象,计算了该大分子绕两个旋转轴θ,φ旋转的势能面,结果表明大分子基闭之间不能绕θ,φ轴进行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10.
胡卢巴胶粗粉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和分析浓度、温度、剪切力、酸碱、冻融等变化对胡卢巴胶粗粉溶液粘度的影响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 对胡卢巴胶粗粉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胡卢巴胶粗粉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胡卢巴胶粗粉可分为冷水溶和热水溶两部分; 胶粘度随pH 值的降低而有所降低,随pH 值的升高呈跳跃式变化; 冷冻解冻变化使胶粘度稍有下降; 胡卢巴胶粗粉溶液为非牛顿流体,胡卢巴胶粗粉与黄源胶没有协效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成型和烧结技术仅适用于小尺寸且形状规则的金属成型,且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达到足够高的力学性能。注凝成型技术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大尺寸部件的近净尺寸成型,具有实验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易控制、坯体密度均匀、强度高等突出优点。为了制备出高固相含量、低黏度、高密度的金属陶瓷,分别从注凝成型工艺过程、注凝成型体系和烧结致密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注凝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分为球磨、凝胶、干燥、排胶和烧结;注凝成型体系分为水系凝胶和非水系凝胶;浆料的黏度对坯体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干燥不当会导致坯体的开裂;烧结温度和烧结助剂对烧结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多为分布国的传统药或民间药,现代研究证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菌消炎、保肝、抗胆固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项生物活性。目前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调查、化学成分和生药活性方面,而在形态解剖与生理生态特性、栽培繁殖与病虫害防治、中药材质量标准建设上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介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对离子液体的绿色性产生质疑,于是对其生物毒性及环境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屡见报道.文中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体外培养细胞4个方面对离子液体的生物毒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为离子液体的生态安全及环境风险评价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高效、简便、高特异性、无需热循环设备的核酸扩增技术. 由于LAMP依然具备巨大的改造潜力,所以近些年来,一直有研究改进其技术以期达到更好的扩增检测效果. 本文对LAMP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范围以及技术改良方向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该技术的改良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寡糖的开发现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功能性的寡糖已成为糖生物学研究的焦点,它以原料来源广泛、安全和在食品、医药、农业及饲料等行业的生理活性而倍受青睐,对以高分子多糖和氨基糖为原料的寡糖开发现状及国内外寡糖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用于细颗粒物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化学质量平衡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等源解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其特点,展望了细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灵芝质量控制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了有关灵芝鉴别、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文献,对灵芝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第一,目前灵芝鉴别的方法比较多,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近年来,随着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指纹图谱技术与其相结合已广泛地用于鉴别灵芝.第二,目前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都比较成熟,但主要都是通过测定灵芝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来评价灵芝的质量的优劣,这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因此,在评价灵芝的质量时应与其药效相结合,不能仅以其某种成分的含量高低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黄酮是一种来源于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本文论述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高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的开发与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表面引发ARGET 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无机物基质(SiO2和碳纳米管)和有机物基质(纤维素和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改性。该法不仅催化剂用量少、操作简单,而且聚合可控性好、聚合物接枝密度高、分子质量大,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巨圆圆  张磊  张庆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5):10605-10616
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及电磁辐射效应是固体材料在强冲击作用下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响应。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3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及其电磁辐射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已在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及电磁辐射效应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初步建立了等离子体膨胀和电磁辐射模型,得到了碰撞参数、弹靶材料特性影响等离子体及电磁辐射效应的初步结论。通过电子力场方法和第一性原理对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等离子体相变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从微观上揭示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崭新途径。进一步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效应,揭示电磁辐射产生机理、电磁辐射强度与碰撞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辐射与力学耦合效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