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利用实验室岩心分析、沉积相、测井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山1、盒8段致密储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特征、有效储层厚度及产气能力,对比这2段的储层质量差异,从沉积和成岩角度出发探讨了储层质量差异的原因。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背景下的盒8段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粗、厚度大、连通性好,因此储层物性好。相对于盒8段,埋藏更深的山1段具有较高含量的岩屑和塑性矿物,抗压实能力弱,储层原始质量易遭到破坏,且由于受到更强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改造,山1段储层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尽快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对其沉积相和储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二叠系山西组山 1、山 2段和下石盒子组盒 8、盒 9段发育一套以河流、三角洲和湖泊为主体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山西期以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为主 ,石盒子组盒 8、盒 9期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 ;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 ,成分成熟度较高 ,结构成熟度中等 ;孔隙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裂缝 3类 ,其中以次生孔隙所占比例最高 ;孔隙度通常为 1 .8%~ 1 6.2 % ,渗透率变化大 ,最小 0 .0 1 6× 1 0 -3 μm2 ,最大 5 61× 1 0 -3 μm2 。根据物性、毛管压力等资料 ,划分了 , , , 类储层结构 ,其中 :盒 8气层组辫状河河道砂坝以 , 类储集岩为主 ,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山 1气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相储集性能次之 ,主要为 , 类储集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大牛地气田盒3段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及展布特征。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薄片分析、粒度分析和物性分析等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粒度和碎屑成分是控制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物性优劣的主要因素,粗粒且富含石英砂岩的储层物性明显较好。利用分析测试资料和测井数据,从粒度和成分入手,实现了储层的测井定量解释。结论研究区西南部的DK26-DK2井区粗粒富石英砂岩分布广且厚度大,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天然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中,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最主要的产气层,储集了该区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二叠系主要的含气层段为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和下石盒子盒8段,为一套陆相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山2段发育曲流河、曲流三角洲沉积,山1段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三角洲和曲流三角洲沉积,盒8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微裂缝.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岩石物性资料统计分析并对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相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根据对该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各气田物性统计分析,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好(Ⅰ)、较好(Ⅱ)、一般(Ⅲ)3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区是气藏发育区,也是进一步勘探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微相及其时空展布特征,为天然气勘探寻找有利储层.方法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REE)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结果 划分出1个相(辨状河三角洲)、1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3个微相(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沼泽沉积微相),并确定物源区主要是活动性特征的再旋回造山物源区.结论 山西组内部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河道砂体总体都呈南北向展布,有利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研究区主要受到北东方向物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玛湖凹陷M1井区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试油产能差异大,主控因素不明.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及试油等资料,对M1井区上乌尔禾组的沉积相、成岩相、裂缝相以及储层综合分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主要为重力流及牵引流2种成因类型,对应扇面河道、水下分支河道、泥石流3种沉积微相.可识别出弱成岩作用相、溶蚀相、压实致密相、方解石胶结相4种成岩相.沉积相与成岩相是影响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依此将储层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弱成岩作用相、水下分流河道-溶蚀相、扇面河道-弱成岩作用相、扇面河道-溶蚀相、泥石流-压实致密相、砂砾岩方解石胶结成岩相6种岩石物理相.依据沉积相和成岩相对于储层的影响,将6种岩石物理相归纳为3种类型储层,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最好,Ⅲ类储层最差,胶结致密.该区岩石物理相与试油结果匹配好,可有效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主要沉积微相有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洪泛平原、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滩等.在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1期为近海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到山2期以后演化为内陆湖泊三角洲.建立了大牛地气田东北地区山西期-石盒子期的沉积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子洲地区山西组及盒8段有利砂体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山西组及盒8段有利砂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而寻找有利砂体及高产天然气聚集区。方法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大量的砂岩样品统计显示,山西组砂岩类型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盒8段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不同类型的砂岩物性不同,石英砂岩物性最好,其次是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物性最差;沉积相分析认为,子洲地区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探明了重点气层组山23及盒82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结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主要形成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由于山西组和盒8段形成时古地理条件的不同,其砂体类型及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而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是制约该气田开发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砂岩储层低孔低渗的成因机理和主控因素,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主要产气层山1、盒8段砂体形成于辫状河心滩、辫状河道及曲流河边滩等水动力条件强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无疑是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沉积微相奠定了岩石结构和沉积期后作用的物质基础,对成岩作用和储集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勘探证实徐家围子断陷兴城气田营城组营四段砂砾岩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为指导该气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需要确定砂砾岩沉积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兴城气田营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营四段砾石以细砾和中砾为主(粒径主要在2-20mm),分选差,成分复杂,以中一酸性熔岩和中一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砂砾岩颜色、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以及沉积序列特征指示其为砾质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并主要沉积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营四段上亚段砾石磨圆度较好,砂砾岩沉积厚度大,且横向上连片性好,属于长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成了气田砂砾岩的主力储层段;下亚段砾石磨圆度差,砂砾岩层薄且面积小,细粒杂基含量增加,为短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不发育.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克—百地区储层类型主要是小砾岩和砂砾岩,物性以夏子街组(P2x)为好,风城组(P_1f)和下乌尔禾组(P_2w)较差,上乌尔禾组(P3w)较好;车—拐地区储层类型主要是砂砾岩和小砾岩,物性以下乌尔禾组(P2w)为最好,上乌尔禾组(P_3w)及佳木河组(P_1j)次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岩芯、薄片、测井,录井及扫r电镜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以扇三角洲沉积相为主,其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动力条件最强,储层的泥质杂基含量最低、物性最好;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水动力条件较强,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优质储层;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间、平原漫滩、平原沼泽等微相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泥质杂基含量较高,难以形成有效储层;研究区少量发育的冲积扇相沉积物的物性大多数较差,仅扇中及扇缘的部分河道沉积物物性较好.研究区对储层物性影响明显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层物性不可逆的降低;依胶结物含量的不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双重作用;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总结了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沉积相带是控制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强度是决定碎屑岩储层物性条件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的发育程度对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影响较大,酸性孔隙流体运动活跃的疏导层是溶蚀孔隙发育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科技资讯》2012,(31):43+45-43,45
下石盒子组盒3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试验分析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盒3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孔喉半径,且孔喉分选性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低渗透油田的评价方法,确定了以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电性等参数来进行储层分析评价的方法,认为盒3段以Ⅲ类储层为主,其次为Ⅱ类储层和Ⅰ类储层。  相似文献   

14.
为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山西组第二段(山二段)气藏得到高效的开发,作者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榆林气田山二段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气田处在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带,可识别出水上和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或分流间沼泽及洪泛平原等微相;在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通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和岩相古地理编图,揭示了鄂尔多斯榆林气田山二段的砂体展布。结果表明榆林气田山二段的水上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有利于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河道迁移特征,有效指导水平井开发,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南区召41井区为例,通过观察大量野外露头和岩芯资料,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深入分析测井相类型,描述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重点在密井网区域引入大量水平井实钻资料进行砂体精细解剖,参考前人研究河道沉积砂体宽厚比成果,建立了区块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分析认为盒8段砂体横向叠置模式分别为水平搭接、错位叠置、垂向叠置、孤立分布等4种,盒82下、盒81下、盒82上河道的继承性较好,到盒81上时,沉积环境从强辫状河分流河道变化成弱辫状分流河道,河道的继承性变差,从盒82下到盒81上河道整体呈现逐渐萎缩。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局部的迁移性,继承性表现在不同小层分流河道的大体位置较稳定,迁移性表现在分流河道的具体位置局部重合,有两条主河道汇聚、分叉,有一条主河道两侧迁移,包括东移、西移和往返3种侧向迁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气田Z30区块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Z30区块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及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山1段及盒8段储层表现为明显的低孔低渗特点.孔隙类型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微裂隙,次生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根据物性及压汞曲线特征参数将储层分为4类,其中Ⅱ类、Ⅲ类储层所占比重最大.研究认为,物源、沉积环境、成岩作用、裂缝等是决定储层特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鄂北什股壕地区盒1段储层岩石学、储层孔隙类型、储层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什股壕地区盒1段为冲积扇沉积,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低的特征,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粒间孔,基本渗流通道为微孔,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母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影响。根据盒1段储层的基本特征,确定什股壕地区盒1段有利勘探区均分布于辫状主分流水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逐渐成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然而,对该地区主力产气层山1段和盒8段的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特征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压汞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山1、盒8段砂岩的孔隙微观特征及类型、孔隙结构及物性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岩屑溶孔、杂基溶孔和晶间孔;孔喉大小、分选性以及连通性的分析显示,盒8上亚段的孔隙结构最好,其次为盒8下亚段,山1段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差;山1段和盒8段均为低渗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指数相关,其中盒8上亚段的孔渗高于下亚段,盒8段的孔渗性明显优于山1段。综合来看,储层物性以盒8上亚段最好,其次为盒8下亚段,山1段的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沉积相特征及类型,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沉积构造识别、测井相分析及古生物标志鉴定,系统性对东二区山2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在单井相及沉积序列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相连井剖面及砂地比特征,刻画了山32~山12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山2沉积期东二区北部为近源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洪漫沼泽等沉积微相,垂向上"砂包泥"特征明显,发育"辫状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南部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边滩、河道充填、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垂向上"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发育"曲流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山32~山12沉积期北部辫状河与南部曲流河的分界位置逐渐向北迁移,迁移距离约20 km.研究成果对该区砂体展布规律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北部辫状河心滩与南部曲流河边滩是形成有效储层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