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因子聚类法采用降维的思想,有效地降低了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更利于结果评价。本文使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安徽省16个市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借助统计软件SPSS21对安徽省农产品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得到各市农产品物流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并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聚类分析,给出安徽省农产品区域物流建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绿色度不高,以及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情况评价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构建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模糊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构建的12个具体指标,对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为良好。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情况良好,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引进物理场势理念,建立湖北省县际农产品物流供需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以全省81个县域(县、市、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着重分析湖北省县域农产品输出输入能力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能和保障。本文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化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水平四个维度建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后,计算并评价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然后与农产品物流总额建立起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均取得明显进步,但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效地评价及反馈是安徽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本文通过运用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找到影响安徽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运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更好发挥安徽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1990—2011年的物流能力和GDP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物流能力与时间、GDP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安徽省区域经济物流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并对安徽省2012-2021年区域经济物流弹性进行了预测。基于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安徽省制定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 2009—2019 年安徽 16 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使用 DEA-Malmqusit 指数模型测度安徽农产品物流效率 研究表明: 观测期内安徽省农产品物流效率总体呈下降状态 主要受农产品物流技术进步缓慢抑制 皖北城市为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发展 的最短板 皖中城市其次 安徽各市农产品物流效率高低参差不齐 大部分城市农产品物流技术管理水平呈持平或增长状态 而技术进步情况较差 安徽省农产品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农产品物流技术进步率变化趋势相同 建议通过加强农产 品物流技术投入、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管理效率、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提升安徽省各市农产品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安徽省1990—2011年的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安徽省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ADF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物流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得出了两者在短期内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安徽省制定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冷供应链能力、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信息化程度以及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生鲜农产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生鲜农产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为生鲜农产品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意识不断增强,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绿色发展,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意义重大.通过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实际调研,选取合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绿色发展影响因子,构建湖南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具体的算例验证构建的评价模型,得出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的发展程度.算例结果表明,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累积分布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2015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及不同类型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提炼出主导因素,得到如下结果。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呈现"低值集聚、高值离散"的特征,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同质集聚性。其中,显著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皖北和苏北地区,显著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和山东临海县域。综合考虑空间约束和粮食产量分布差异,将黄淮海地区分为粮食高产区、中高产区、中低产区和低产区4个类型区。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一,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属于社会经济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区域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中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折纯),表现为地理环境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植被指数、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提...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导致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买难卖难矛盾突出。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益,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对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送中心合理的选址能够产生规模效益,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结合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采用重心法模型对福建省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选址研究,求出基于总产量和各种农产品的初步位置,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选址地址做进一步的分析,最终确定基于总产量和粮食的最优位置分别位于德化县和大田县。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0-115
基于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模型,利用安徽省17个城市及其所辖县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城市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规模、偏向于城市的收入分配体制、城乡距离、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要顺利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保证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69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发明专利授权数和新产品产值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评价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7年—2019年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年—2019年,浙江省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创新产出区的分布与浙江省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的总体格局基本吻合;浙江省各县域创新产出存在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现象,杭州市区及其周围县区、宁波市区及其周围县区以及绍兴市区为热点区域,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浙西南与浙西的山地丘陵地带;由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技术溢出和空间区位对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政府政策和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正负差异性,而经济基础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总体呈负向关系,仅在极少数县域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栋  马军 《山西科技》2012,(3):11-12
为了降低农副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在分析以河南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区域物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兴IT技术,研究了农副产品区域物流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农副产品区域物流信息服务集成平台的功能和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6.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熵值法和Arc GIS技术对河南省159个县域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地域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主产县区及农村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低,人口及经济要素与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服务条件及传统农区功能定位一起,共同驱动典型农区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县(市)为评价单元,构建涵盖农用地综合效益、单项农用地效率、农用地利用程度和农用地投入程度4个层面1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技术把广西各县(市)农用地利用效率划分为五个级别,对各个级别的区域农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客观综合评价。重点分析各个级别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126个县(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计算,发现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差异很大。用SPSS软件将云南省各县(市)的城市化指数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把云南省126个县(市)分成高、中、低水平的三组城市,然后再用泰尔指数对城市及不同城市化水平组之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出云南省内县域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城市规模等级没能形成良好的层级过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效果和效益,在碳中和视角下对广东省121个主体功能区县进行碳平衡测算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主体功能区提出空间低碳优化策略。碳平衡测算结果表明:自2012年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中和工作成效总体初步显现,但仍有一部分主体功能区县的实际发展与规划定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2017年,有14个优化开发区县的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重点开发区中除了赤坎区、霞山区和城区等8个县(市、区)的发展方式相对较好外,其他31个县(市、区)在加快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对突出;有12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和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净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有13个农产品主产区县的耕地碳吸收量呈现减少趋势;121个主体功能区县中,仅连平县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和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在0.6以上的共有5个;可持续发展度在0.5-0.6之间的有7个;在0.5以下的有5个;区内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布较均衡,但以长江沿岸经济带为主的安徽省中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安徽南部和安徽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