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同时甲烷在页岩储层中呈超临界状态吸附。引入过剩吸附量,对吸附实 验中吸附气量进行修正,并对Dubinin Astakhov(D A)方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方程应用于研究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 吸附特征曲线,并对虚拟饱和蒸汽压计算经验公式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Dubinin 方法和Reid 方法计算虚拟饱和 蒸汽压偏低,Antoine 方程外推方法和Astakhov 方法计算虚拟饱和蒸汽压偏高;Amankwah 方法是计算虚拟饱和蒸汽 压的最优方法。页岩中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曲线与温度无关,且得到具有物理意义参数的吸附特征曲线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求算方程参数的新方法,对P-R状态方程进行修正,在极性组份饱和液体体积和饱和蒸汽压,以及相平衡计算上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PR、SRK、HK、PT状态方程(EOS)计算CO2、C4H9OH、H2O纯组份的饱和性质及CO2的压缩因子.结果表明,PT方程对水、二氧化碳的蒸汽压及密度预测较佳.对丁醇的密度推算,PT方程最佳,PT方程对丁醇的饱和蒸汽压预测一般.考察了PT方程参数的影响,指出应根据相平衡的温度范围选取相应的PT方程参数.对CO2-C4H9OH-H2O体系相平衡的研究宜选用PT方程.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水蒸汽凝华结霜过程中在冷壁面上形成的霜层的导热系数,并以此验证作者曾提出的霜层导热系数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水蒸汽凝华结霜过程中在冷壁面上形成的霜层的导热系数,并以此验证作者曾提出的霜层导热系数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工业铝酸钠溶液蒸汽压的数学模型,该方程为P=69.45+0.4968N_k-4.649T-0.01358N_kT+0.1043T~2,方程的拟合性检验表明,实际测定值与方程计算值的百分偏差均小于2.0%,可见方程简单,计算结果准确,使用方便,该方程还描述了溶液的蒸汽压随溶液中Na_2O_k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物理化学知识,我们知道液体的温度与饱和蒸汽压的函数关系应服从克劳修斯—克莱普朗方程:IhP=(-△H/R)·(1/T)+C(1)其中:P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a);T为液体的绝对温度(K);△H为液体的平均摩尔汽化热(J/mol);C为常数;R为气体常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用R-K方程计算液氨的密度。提出了用液氨饱和比容和饱和蒸气压数据拟合R-K方程的两个参数A和B,与温度的关联式。该关联式可以使R-K方程精确地计算液氨的饱和蒸汽压和液氨的密度,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过冷液氨密度与文献[7]测定值(范围:-50℃到+65℃,饱和蒸气压到370bar)比较,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33%;最大相对误差为-0.61%。  相似文献   

9.
当纯液体系统位于均匀恒定电场中时,外场将改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使液体饱和蒸汽压降低. 对纯液体系统在有外场与无外场时的饱和蒸汽压进行了计算,并由计算结果对一个循环过程进行了讨论, 结果显示, 此循环过程似乎与第二类永动机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80年Schmidt和Wenzel提出一个普遍化范德华状态方程,Iwai,Margerum和Lu对此方程加以改进,使极性流体的液体密度计算结果得到了改善。文中选用了一个依赖温度关系的新的表达式,并将方程中参数u看为与物性有关的参数。这样能使缔合性和极性流体的纯组分饱和蒸汽压计算值与实测值绝对平均百分偏差普遍地小于1%,此结果优于同类方程。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组分在醇和水中溶解度的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溶液缔合理论和PT状态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用于计算气体在醇、水溶液中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 ,并对水、醇等缔合物质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回归。应用新建热力学模型对水、醇等纯缔合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和饱和液体体积进行了计算 ,并对甲烷、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在水、甲醇、乙二醇中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文献值及PT状态方程、Anderko模型和Pire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用该模型可更准确地计算水、醇等缔合体系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相体积及预测气体在水、醇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静态平衡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实验”装置的改进 ,它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易观察等特点 ,数据重现性好 ,对改善实验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促进低压气相金刚石成核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条件下,聚乙烯对金刚石在单晶硅衬底上形核的影响,发现预发覆在硅衬底的聚乙烯显著地促进了金刚石的形核;提出了聚忆核的机理和具有SP^3杂化结构的含碳活化粒子饱和度概念及其促进金刚石形核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用于测定硫化氢在醇胺溶液中平衡分压的新方法。根据硫化氢—醇胺系统在气、液相中存在的物理及反应平衡,通过测定溶液中的氢与疏离子的活度来预测硫化氢的平衡分压,它与一般的汽体循环法和气体通过法相比,具有测定速度快而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机械密封的汽相体积比与膜压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密封的汽相体积比与膜压系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计算式。这两个参数均可用作判断相态和相态稳定性的判据。影响这两个判据的一些多数有相对饱和蒸汽压、温度比、半径比和粘度比等,利用这些参数和判据,可以确定汽液两相机械密封的设计参数,即面积比和膜压系数。文中用示例计算出面积比等多数,并分析了相态稳定性,所得结论可用于汽液两相机械密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变形动力学理论, 研究了电活性聚合物圆柱壳在内表面突加内压及电场作用下的运动与破坏问题. 首先得到了描述电活性聚合物圆柱壳内表面运动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然后对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进行动力学定性分析. 当突加内压小于某个确定的临界值时, 圆柱壳产生非线性周期振动, 而当突加内压大于这个临界值时, 圆柱壳将被破坏. 通过对振动的振幅、相图和周期的计算, 讨论了外加电场、内压及圆柱壳的厚度等参数对圆柱壳振动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Koop T  Luo B  Tsias A  Peter T 《Nature》2000,406(6796):611-614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water in the supercooled (metastable) stat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solutes and mechanical pressure on the kinetics of the liquid-to-solid phase transition of supercooled water and aqueous solutions to ice have remained unresolved. Here we show from experimental data that the homogeneous nucleation of ice from supercooled aqueous solutions is independent of the nature of the solute, but depends only on the water activity of the solution--that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water vapour pressures of the solution and of pure wat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solut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have a very similar effect on ice nucleation. We present a thermodynamic theory for homogeneous ice nucleation, which expresses the nucleation rate coefficient as a function of water activity and pressure. Recent observations from clouds containing ic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ur theory and our results should help to overcome one of the main weaknesses of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atmosphere, the formulation of clou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