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年代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通过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比较.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月2日,印度外交部迎来了新的人事任命。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受命出任印度新一任外交秘书,接替超龄服务一年多的苏杰生(S.Jaishankar)。据印度媒体报道,顾凯杰大使由于协助国内成功谈判解决了中印洞朗对峙,表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能",才被委以这一重要职位的。印度人民党发言人更是就此任命评称,"顾凯杰敢想敢干,做事果断老练"。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对华外交一直是印度外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里,熊猫和长城再次担当了中国象征的角色,成功演绎了一场新的"熊猫外交"和"长城外交"。早在1957年,熊猫"平平"就作为特殊国礼,被送往苏联。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熊猫担当了中国"友谊大使"的重任,在西方国家引发了一股"熊猫热"。1972年4月,在尼克松访华两个月后,"玲玲"和"兴兴"乘专机抵达美国首都,入住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受到尼克松总统夫人和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同年10月,在一个战斗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越南外交总是以一个或两个大国为依靠来对付其他大国。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越南依靠中国的支持先后打败日本和法国侵略者: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依靠中国和苏联的帮助抗击美国侵略;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又以苏联为依靠同中国对抗,并入侵柬埔寨。苏联解体致使越南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摆脱外交上的困境,越南开始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不同场合多次会晤,两位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开展"中印+"机制(包括"中印+1"和"中印+X")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成果。10月?11月,"中印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项目"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开班,为"中印+1"合作开了一个好头。11月30日,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两位领导人再次会晤,习近平指出双方要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莫迪对两国成  相似文献   

7.
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越来越重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研究。他正确及时地把握住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机遇,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调整中国的对美政策,同有远见的美国政治家一道,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调整的三点考虑促使毛泽东认真思考并全面调整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有三。其一,当时中国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而且实行以“反对帝修反”为特征的“革命外交”,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外交的回旋余地。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条规定:"外交保护"指的是一国针对它的国民因为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而受到的损害,以本国国家的名义为该国国民采取外交行动或者其他和平解决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公开出版物,讲述"外交保护"称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使用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交保护"称谓在中国的主要学术应用国际文献资料显示,"外交保护"称谓的使用早于"领事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已跃居"重中之重"的新定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周边"一词出现在中国外交与安全战略文献中。1985年,邓小平提及"我们周边环境"。1988年,李鹏代总理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重视同周边各国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的表述。1991年,江泽民主席两次指出中国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由此,"周边"、"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印战略对话。这是继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后,又一重要沟通机制的"复活"。虽然没有看到两国在分歧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但是战略对话机制的重启本身就意味着两国都希望中印关系能够稳定下来,恢复良性发展,而不是继续下滑。媒体报道,当被问及印度是否参加5月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新的外交理念和发展方向,对于中国外交具有指向标意义。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习近平在关于"深化和拓展外交战略布局"的要求中,同十八大报告中相对应的内容相比,在表述上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习近平谈到了"正确义利观"和"维护海外利益"两个问题。而在十八大报告中这部分内容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  相似文献   

12.
<正>王海良(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外交战略举措,而是国家大战略的突出显现和集中投射。从外交尤其是大国外交上看,它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和建设性,堪称高超的对外战略构想,以至于有人赞誉它"引发中国外交‘哥白尼式革命’",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推动中国外交实现了战略中心转换,要求中国外交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的"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交联盟观经历了从结盟到不结盟两个阶段。毛泽东时代,因国力受限,只能依靠盟国力量以求立足于国际舞台。80年代初,我国外交实现了由结盟向不结盟的重大转变。外交联盟观的调整,既是时代主题变化的结果,也是中国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它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自主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有利于发挥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晓沛先生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不仅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还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外交故事,本期《外交志·记忆》,周大使给我们讲述"电影外交"与"桑拿外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政府努力改善和发展对外关系,不但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而且还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并同许多国家建交,在外交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中国政府运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采取灵活外交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诸因素,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印度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邻国,但多年来中印两国的关系却是"近而不亲"。中国与印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而缺乏互信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存在着边界争端,二是彼此的了解严重不足。中国有句古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作为各有10多亿人口、有长达约2000公里边界线的邻国,除了政府间的官方交往外,本应有大量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但从以下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双方  相似文献   

18.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2):69-69
"逾越外交"这个词在外交学的辞典里面虽然还没有过,却可以拿来形容当前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特点。上世纪70年代曾出现过一次著名的"越顶外交",当时美国越过自己主要的亚洲盟友日本,秘密和中国恢复了双边关系。日本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今天,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加勒比和拉美三国时,美国显然不想被忽略。  相似文献   

19.
<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标志。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其重要性超过了对美外交。于是,如何确定与建设周边外交中的"支点国家"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支点"的潜在含义有两重:第一,"靠得住"或"使之变得靠得住";第二,有一定力量但通常不是某个次区域综合国力最强国。按照这种标准,中国周边的一些中等国家可以被归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哈萨克斯坦新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是何许人也?刚刚卸下总统职务的纳扎尔巴耶夫在3月19日的辞职讲话中称赞他"精通英文和中文","长期担任国家领导职务","在哈外交政策形成年代担任外交部长","是个诚实、有责任感和说到就做到的人"。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职业外交生涯托卡耶夫是职业外交官出身,他成长于苏联时期,毕业于莫斯科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