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海争执剑拔弩张,美韩在韩部署萨德体系,从南北两个方面引发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紧张,导致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面临重大挑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原有的南北两个三角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东亚新国际秩序和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一时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东亚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均会受到中美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曾两次在《世界知识》"周边外交新视点"专栏发文,讨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问题(分别见本刊2016年第15期、第17期),论证冷战结束后,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出现两重性特点,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在中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另一方面,中美不发生大的对抗是双方底线,中国主导的多边安  相似文献   

3.
<正>冷战结束后,原先的中苏朝与美日韩在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冷战旧格局,为中美主导的亚太双重安全体系新格局所取代。中国主张的多边安全体系与美国推行的双边同盟体系实现"兼容共存",中美之间的内在结构性矛盾避免了升级为对抗,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的平衡基本得到维持。中国这艘巨轮在越来越大的同时,越来越进入目前由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双边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与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形态。逐步淡化同盟  相似文献   

4.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与霸权大国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中美关系呈现竞争、摩擦、冲突加协调、磋商、合作的复合态势。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强中弱是目前的基本态势,也是中国决策的出发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国,但美国不能不视中国为其重要的合作对象国家。  相似文献   

5.
赵景芳 《世界知识》2013,(18):32-33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中美两军关系深入发展的阻力和困难将更多来自中美结构性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中美战略互疑。8月16日至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这是去年底中美两国国家防务团队换届后,中国防长首次访美,标志着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两军的良性互动,是对近一年多来两军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一次最新给力。  相似文献   

6.
杨竹  刁凤德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7-1401,1406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问题凸显,亚洲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引擎,出现整体性复兴的迹象。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积极寻找经济复苏途径、重塑美国领导形象的奥巴马政府与以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复兴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关系,就不仅仅是中美的双边关系,或是亚太区域的国家关系,而是涉及到全球政治战略、经济秩序、安全生态的大国关系。奥巴马上任不久,就提出美国会提高对亚太区域的关注,随后,美国重返亚洲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在地区层面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引发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都将中国作为首要制衡或遏制目标。美国的战略调整引发了中国周边秩序的解构与重组。当前,中美博弈是影响地区秩序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而新冠疫情的暴发成为"发酵剂",加剧、加速了中美战略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边,以充满希望的目光望着那遥遥可即的新的千年时,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却再次提醒世人——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亚太国家,我们不能不更加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影响东亚安全的重要因素的演变。中美日俄关系伙伴化与美日同盟地区化之间的矛盾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四大国在东亚地区安全框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关系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即国际关系伙伴化与美日同盟地区化、北约化。这是目前世界多极谋求协调共存与美国企图单极主宰世界之间矛  相似文献   

9.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3,(17):33-35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清晰地呈现出两条主要轨道:一是美国主导的亚太轨道,其主要标志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二是以东亚为核心的亚洲轨道,其中中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亚洲轨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区域自由贸易区(FTA)战略。对中国而言,目前实施区域FTA战略的重要支柱是推进囊括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三个FTA谈判。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正以持续不断的话语和行为宣泄着竞争意识,而在美国当代政治语境里,这种竞争意识源自某种更具历史镜像的恐惧。作为直接表现,"修昔底德陷阱"近年成为反映中美结构性矛盾最常使用的隐喻。在去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接连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等官方政策方件中,美国将"头号安全威胁"由反恐回调为大国战略竞争,将中国定性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更表明,冷战后的"历史假期"行将结束,整个世界正踱回到恐怖的"霍布斯丛林"边缘。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1,(10):6-7
何中国担忧印度Shashank Joshi中国崛起的光芒掩盖了另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印度。中国"忙于同美国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印度崛起的挑战。随着中美在亚太竞争加剧,中印军力对比已失衡。虽中国军力发展并非针对印度,但印度已加大军事投入,并主要针对中国。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核合作已引发中国深层战略担心。印度希望在中美竞争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美国的战略目标和中美矛盾冲突的制约因素,学会在矛盾冲突中与美国打交道,对于建立起“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一年前曾提出,在中国周边已经出现了新的"三个世界"架构:中美各为一极,其间存在许多"中间国家"。这些国家中虽有日本、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韩国、印度等不同程度地利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谋取私利的各种举动,损害甚至侵犯中国的利益,但它们自身的国家利益决定其基本立场终将仍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一般不会或不会永远在中美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与冷战时代有重要区别。为此,中国有必要从战略层面深化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美国的战略目标和中美矛盾冲突的制约因素,学会在矛盾冲突中与美国打交道,对于建立起“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建立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亚太经济区,由美国主导的TPP(trans-pacific parlnership agreement)和由中国主导的FTAAP(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c)之间的博弈。该博弈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和美国可能最终都选择FTAAP。依据派生需求理论,建立GDP和海上运输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得到GDP与海上运输量之间的经济关系。结论认为中美贸易博弈的最终结果是:跨太平洋海上运输量将增加2.155×109 t载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再有不到半个月,就到2016美国大选投票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美国首位女总统的可能性很大。中国人关心的是,这位与中国有着太多、太深瓜葛的女性,一旦入主白宫,将制订什么样的亚太战略,推行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把中美关系引向何方?希拉里在中国是争议性人物。因为她作总统夫人、联邦参议员、国务卿时在人权、南海、"亚太再平衡"等涉华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中国人不喜欢她,有媒体说她是"深度强化中美互疑的人"。难以否认,对于希拉里冲击总统宝座,中国官员、学者和民众不无担忧,认为她上台后  相似文献   

17.
<正>1943年12月举行的中美英三国开罗会议,是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参加的最高级别的会议,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结束远东太平洋战争、重建亚太国际秩序、恢复中国领土和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开罗会议也是战时中美关系的重要分水岭。此前美国相当重视中国战场在其远东战略中的地位,中美联合抗日亦因此进展比较顺利。但随着开罗会议在欧洲和远东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美  相似文献   

18.
中美海缆26日20:26左右中断北京时间12月26日20:26和20:34在中国南海海域(北纬21.9度、东经120.6度)发生7.2级、6.7级地震爱地震影响六条光缆中断中美海缆亚欧三号海缆亚太二号海缆S7亚太二号海缆S3FLAG光缆亚太系统——韩国至香港段FLAG光缆亚太系统——香港至上海段缆亚太系统——韩国至香港海底地震 损失有多大~~  相似文献   

19.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4,(18):38-39
<正>对于这个题目,我从宏观到微观谈几点看法。第一,我们对周边真正要从心里边去重视,独立自主地开展周边外交。这些年周边问题确实很多,大家在总结原因时,都在说我们周边所有的问题都与美国有关,所以只要中国和美国关系好了,周边就稳定了。确实,近年来周边出现的问题都有美国的影子,但是中国和美国是有结构性矛盾的,美国不可能帮中国维持一个稳定的周边。所以要真正重视周边,不要把周边外交从属于大国外交。美国因素当然很重要,但是周边外交还是要自己独立去开展。  相似文献   

20.
江瑞平 《世界知识》2023,(17):72-73
<正>在中日韩合作深陷困境的背景下,8月18日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戴维营举行的首脑会议,将美日韩合作推向新高。日韩是中美之下最重要的两大亚太经济体,日韩转向疏离中国而亲近美国,势必推动亚太经济格局发生全新变化,产生深广影响,必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