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现在证明,把"韬光养晦"等说成是我们的外交方针、外交政策,效果是不好的。尽力表白和辩解也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现在针、外交是不可外交方面的言行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两年,国外国内对中国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展开了讨论和争论,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把这两点作为外交方针政策广为宣传而引起的。一涉及外交领域的什么事,我总会想起周恩来,因为像周恩来这样的政治家成为世界级的外交大师,恐怕确实  相似文献   

2.
构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应当建立在对国家地位的清晰定位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基础之上.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国人韬光养晦,中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更应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构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战略,应当建立在对国家地位的清晰定位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基础之上.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国人韬光养晦,中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更应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以合作求和平,抓机遇促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中国外交一定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精髓,是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他又在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反对继续坚持已经执行了20多年的"韬光养晦"方针之声不断。本文在深刻分析"韬光养晦"方针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中国外交的目标、手段和理念,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中外国力对比状况,不断深入地对外开放,历史的经验教训等方面阐明了坚持该方针的必要性。认为,虽然世易时移,中国已今非昔比,但必须继续坚持该方针。  相似文献   

7.
贾庆国 《世界知识》2014,(18):22-23
<正>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任以后,在外交上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从建构新兴大国关系到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拓展"一路一带"的倡议到提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强调"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主张到"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正像有人描述的,中国外交好像也在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这些新的理念既体现出了崛起中的中国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也反映出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外部世界关系出现深刻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国内和国际形势新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我国仍然要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方针。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具体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准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正"新桃"令和即将取代"旧符"平成。如何看待平成时期已经成为日本问题观察者的热门话题。一种观点认为,平成时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外交上"平成漂流"是主要特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在平成时期实行了"韬光养晦"战略,整个国家静悄悄地完成了产业升级,并再造了一个"海外日本"。笔者认为,这是两种极端的观点,真相可能位居两者之间。整体而言,这是平平静静的30年,日本做了一个成熟经济体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比较成功;但这也是令日本难以淡定的30年。内外冲击之下,"日本丸"在"安倍船长"的引领下,往"正常国家"迈进了一大步。但在AI时代,如何平衡对美外交与对华外交、进而确定自己在  相似文献   

11.
<正>王海良(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外交战略举措,而是国家大战略的突出显现和集中投射。从外交尤其是大国外交上看,它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和建设性,堪称高超的对外战略构想,以至于有人赞誉它"引发中国外交‘哥白尼式革命’",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推动中国外交实现了战略中心转换,要求中国外交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3月6日下午,李肇星外长就中国的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我们欣喜地听到一种富有新意的表达:我们的外交是全中国人民的外交;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也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宗旨。中国外交这样强调“人”,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中国外交在转型,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其实,中国外交的这一变化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理念和风格的传达,是中国社会进步在外交上的折射。当然,在表示欣喜和欢迎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目标与现实的矛盾与差距、新的发展带来的新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话题,期待着人们对外交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4.
“韬光养晦”是中华文化的政治外交智慧,“对无立国”则是军事智慧,都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瑰宝。奥运的巨大成功,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大大提高,既体现改革开放30年巨大成就,也体现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的成功,亦是中华文化军事思想“对无立国”谋略的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展示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突出表现为抓住,导航定向的伟人风范,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革命风格,求真实务、讲求实效的思想作风、开拓进展、锐意创新的思维方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艺术和尊重群众、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6.
近来要求调整中国现行对外战略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的文章指出,当代中国应该走结盟的道路;也有的认为,中国需要向周边弱小国家提供安全保护;还有的指出,中国应该放弃韬光养晦的政策。这些观点都从某个角度对中国的对外战略提出了颠覆性的思考,不能否定其中的参考意义。但是,首先要明确的是,准确的国际定位是调整对外战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指导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著述较多,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国际局势;一切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俄罗斯外交基本实现了"现实主义回归"。事实上,在21世纪初普京执政的最初几年,现实主义曾是其对外政策的主基调。但随着国际油价攀升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力相对恢复,俄罗斯外交进入了一个较为"激进"的时期。2008年前后,"美国已经衰落""多极化已成现实""俄罗斯可以有所作为"等判断一度主导了俄罗斯的国际战略观。2007年普京"慕尼黑讲话"、2008年  相似文献   

19.
<正>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标志。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其重要性超过了对美外交。于是,如何确定与建设周边外交中的"支点国家"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支点"的潜在含义有两重:第一,"靠得住"或"使之变得靠得住";第二,有一定力量但通常不是某个次区域综合国力最强国。按照这种标准,中国周边的一些中等国家可以被归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以"全球性大国"的姿态筹谋和施展外交,在周边外交等方面越发强调进取有为,尤其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强化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应该说,"互联互通"已成为理解中国周边外交变革和未来趋势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强化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也需要将获取更大的"联通力"(connectivity power)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