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瞿秋白关于鲁迅杂文研究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文学批评实践的辉煌顶点。自从1933年发表以来,该文就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评价。文章旨在梳理历史上对《序言》的评价,并且试图对这些评价作出辨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北平"左联"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实绩,尤其是《文学》月刊的刊行和《子夜》的出版,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就鲁迅三十年代收藏的五种刊物所作的札记。《青年诗话》1936年1月由南国诗社创办。该刊重视木刻,鲁迅收藏的两本刊物,封面均以木刻作为装帧。《文艺》为现代文艺研究社编辑,1933年10月创刊,以发表创作为主,同时重视理论。《微言》1935年5月为上海匿名的叭儿所办,专造谣言,大肆诬蔑进步作家。《漫画生活》,1934年9月创刊,图文并重,登美术作品,也登鲁迅等名作家的作品。《漫画和生活》,1935年11月创刊,它是被迫停刊的《漫画生活》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0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相似文献   

5.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完成他的处女作《雷雨),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并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和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雷雨》最初发表在郑振铎与章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1935年首次在东京演出,并被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以后又两次被改拍为电影。郭沫若在1936年为《雷雨》日译本写的序文中高度评价了该剧,认为它“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雷雨》为什么久演不衰、长期吸引读者和观众呢?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满洲危机"(Manchurian Crisis)常见于西方文献和媒体报刊,指的是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至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联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中日冲突(the Sino–Japanese Conflict)事件的总称。本文以《纽约时报》这一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1931—1933年日本侵华的关注和报道为基础,结合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集"以及国内外前沿研究的成果,尝试从新的视角探讨"满洲危机"中南京国民政府、日本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与民众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1933年,内丹家赵避尘(1860~1942年)刻板印刷的内丹名著《性命法诀明指》,大量引入西方身心观来汇通内丹身心观,在内丹学界影响很大。考察《性命法诀明指》中西方身心观的来源,发现赵氏大量取材自1851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合信与陈修堂共同编译的《全体新论》。从两个方面探索内丹家青睐《全体新论》的可能原因。其一,传教士对西方"灵魂论"与中国传统"心性论"的汇通,让内丹家更易接受传教士译著。其二,《全体新论》持久不衰的影响力。最后从传教士"灵魂"与内丹"元神"差异的角度,对赵氏汇通略作评价。  相似文献   

8.
钦廉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武装起义之一,这次起义的指挥者是壮族将领王和顺(南宁那造村人,1868—1934年)。王和顺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的名义,发布《告粤省同胞书》、《告海外同胞书》、《招降满洲将士布告》等,其中《告粤省同胞书》虽然文献已有收录,如《革命之倡导与发展》第一篇第十三册等,但有关的文物资料却荡然无存。这里发表的王和顺《告粤省同胞书》手迹,是1978年2月我们从王和顺的女儿王珏真(64岁、家庭妇女)那里得来的。据王珏真的回忆说:她于1933年结婚,王和顺是1934  相似文献   

9.
废止中医 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当推清末国学大师俞樾.1879年,俞樾发表《废医论》,之后又发表《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这也是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1986年起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月刊。本刊为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及数据库》(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等索引刊源。本刊发表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文章,设有综合性和分科栏目。综合性栏目为"学术综述";分科栏目主要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栏目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光学与电子"、"化工与材料"、"应用数学与物理"、"生命科学与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1986年起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月刊。本刊为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及数据库》(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等索引刊源。本刊发表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文章,设有综合性和分科栏目。综合性栏目为"学术综述";分科栏目主要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栏目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光学与电子"、"化工与材料"、"应用数学与物理"、"生命科学与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4,(11)
1994年8月3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闻出版报》发表专题文章,对本刊进行评介,题目是:《"科技经文"融为一体》,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1)
《科技潮》创刊10周年之际,部分在京作者与本刊全体人员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厅举行了座谈。席间新老作者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如何把《科技潮》办成"迈向21世纪的科技文化精品"发表了许多极其中肯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陈祖甲:(《人民日报》科技部高级记者)我和主编李慰饴同志在杂志创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元旦,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军报《朝鲜人民军》和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机关报《青年前卫》联合发表社论,提出了"在建党60周年的今年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之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科技导报》以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刊登阶段性最新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提供科技信息。"研究论文"栏目专门发表  相似文献   

16.
对1989年以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所载的"查新"相关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简称CCD)对CSCD源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被引情况分析。结果表明:CSCD源"查新"相关论文均为核心期刊论文,以《情报科学》发表的论文数最多,占核心期刊发表总量60.90%,其平均被引频次与他引频次均高于非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组;发表论文数随作者数量增加而减少。研究认为,有必要加强查新员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更有效地为科技人员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道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亚当·斯密于1759年和1776年先后发表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其中《国富论》奠定了市场经济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看不见的手"的著名思想,可以说是斯密经济学的主旨。然而,我们不能忽略了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国富论》是在  相似文献   

18.
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初,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为首的众多研究机构,正式提出创立"中国周边学"的倡议。《世界知识》于今年第8期以《"中国周边学"呼之欲出?》为题,发表了部分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随后又就此问题发表若干文章和采访。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再次组织"‘中国周边学’研究和新学科建设"研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种饶有兴味的现象,即在同一个时期,几个作家选择同样的题材,分别以不同的文体,不约而同地反映同一种社会现象,表现相同的主题。譬如,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洪深写了话剧《香稻米》(1931年),茅盾写了短篇《春蚕》(1932年10月)、《秋收》(1932年11月),叶紫写了短篇《丰收》(1933年5月),叶绍钧写了短篇《多收了三五斗》(1933年7月),这些都是以描写“丰收成灾”而著称的文学作品。这几位作家在出身、思想、经历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这些作品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