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部     
正1.5月25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前言、中美经贸关系的时代背景、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双方重点经贸关注、推动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和结束语等6个部分。2.5月23日-25日,金砖国家经贸联络组中国年第二次会议(总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今年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总体成果方向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印对比”的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国际上关于中国和印度比较的文章、会议、著述铺天盖地。在2005年的“八国集团” (G8)峰会上,英国首相布莱尔更呼吁把中国和印度纳入“八国集团”。而今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中国和印度”居然成为最突出的主题。翻开主流的英文报刊,到处是“中印比较”的文章。比如华盛顿今年出版的《外交政策》第1期,就有一篇题为《印度胜过中国》,而英国《独立报》1月26日的文章则是《中国和印度的复兴是古老关系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不同场合多次会晤,两位领导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开展"中印+"机制(包括"中印+1"和"中印+X")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成果。10月?11月,"中印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项目"先后在新德里和北京开班,为"中印+1"合作开了一个好头。11月30日,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两位领导人再次会晤,习近平指出双方要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莫迪对两国成  相似文献   

4.
<正>1999年中印缅孟四国学者在昆明举行了第一届"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通过了《昆明宣言》,启动了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进程。从1999年至2012年,四国学者和官员轮流在四国举行研讨会(从第三届开始升格为"论坛")。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期间提出了共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得到孟印缅的积极响应,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终于上升到政府间的"一轨"高度。当年12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5.
正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印战略对话。这是继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后,又一重要沟通机制的"复活"。虽然没有看到两国在分歧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但是战略对话机制的重启本身就意味着两国都希望中印关系能够稳定下来,恢复良性发展,而不是继续下滑。媒体报道,当被问及印度是否参加5月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4,(11):14-25
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巨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讲互利共赢,那就会像一个大胖子跟一个小瘦子谈共赢一样,失力过于悬殊,做大互利共赢不太现实。李总理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从理念上提出中非要共促“包容性增长”。就是说不仅中国要包容性增长,非洲也要包容性增长,中非关系也要包容性发展。我觉得,未来的中非关系要超越“共赢”达个基本层次。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要“多给少取”,更多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我们总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这种说法正在非洲遭受挑战,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已不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4月27~28日,习近平主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次会晤规划已久,但因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而耽搁。习近平主席在开场白中说:"这是我们两人非常真诚的约定,今天我们就是来共同履行这个约定,进行非同寻常的非正式会晤。"长达两天的会晤凸显中印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重视,  相似文献   

8.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4,(5):7-7
<正>【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啦】2月11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出席"中印友好交流年"启动仪式。杨洁篪表示,数千年来,中印两大古老文明交相辉映,互学互鉴,共同创造了辉煌历史。中国梦和印度梦息息相通,相互契合,中印携手定能实  相似文献   

9.
1987年2月20日,印度当局宣布正式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印度报刊还声称该“邦”从1914年起就开始纳入印度的行政管辖之下,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基本上是印度在其侵占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起来的。中印边界东段地区包括门隅、洛渝和下察隅三个部分,大约9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月2日,印度外交部迎来了新的人事任命。驻华大使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受命出任印度新一任外交秘书,接替超龄服务一年多的苏杰生(S.Jaishankar)。据印度媒体报道,顾凯杰大使由于协助国内成功谈判解决了中印洞朗对峙,表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能",才被委以这一重要职位的。印度人民党发言人更是就此任命评称,"顾凯杰敢想敢干,做事果断老练"。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对华外交一直是印度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对于中日印之间的三组双边关系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1952年,日印建交,为纪念建交60周年,印度总理辛格今年底将访日;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冲突,50年过去了,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还在;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今年本应"四十不惑"的中日关系却因钓鱼岛问题降至历史最低点;1992年,印度拉奥政府正式实施"东向"政策,印度以东南亚为跳板在20年的时间里成功跻身东亚权力舞台.在这些历史记忆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日本、印度三国之间存在清晰而又微妙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总理莫迪于5月14~19日先后对中国、蒙古国和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莫迪总理的东亚三国行可谓各有侧重:在中国强调21世纪成为亚洲世纪取决于中印两国各自收获以及合作事项,在蒙古国强调印度是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和精神上的伙伴,在韩国则强调韩国是继日本后印度建立"2+2"对话机制的第二个伙伴。尽管东亚三国在印度战略棋盘上的权重有所差别,但东亚成为印度对外战略的重点布局地区是一个既成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认为中印可在合作竞争中实现共赢,同时认为缅甸对中国“西进”印度洋意义重大。印度视中国为潜在敌手,重视缅甸在其抗衡中国的地缘战略价值。后冷战时期缅甸对中国在缅影响力上升的担忧逐渐加深,力图通过印度来实现力量的均衡。中印缅对彼此的不同认知使三国间的互动难以形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1~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了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第48次会议并访问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与尼泊尔四国。其间,王毅在3月25日对印度进行的工作访问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自2020年中印边境西段发生冲突后,中国官员对印度的最高级别访问。中印关系出现回暖征兆。  相似文献   

15.
<正>印度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邻国,但多年来中印两国的关系却是"近而不亲"。中国与印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而缺乏互信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存在着边界争端,二是彼此的了解严重不足。中国有句古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作为各有10多亿人口、有长达约2000公里边界线的邻国,除了政府间的官方交往外,本应有大量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但从以下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双方  相似文献   

16.
1996年8月20日,日内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会议进入尾声。戴着一副大眼镜的印度裁军女大使用平和的声调重申印度的强硬立场:《全面禁核试条约》草案中的生效条款带有强迫批准的性质,这有损印度主权,而且条约中没有规定有核国家进行核裁军的时间表,因此印度反对把条约草案提交裁军谈判会议。印度的反对当时还连锁引起巴基斯坦的反对(在9月10日联大会议上,巴基斯坦对该条约投了赞成票)。历时两年多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草案由于印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内引证年报》于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发布,同时还公布了"2016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6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本刊入选"2016中国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北京举行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9次会晤。这是印度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中印两国举行的第二次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边界问题虽然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但却深深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氛围。目前,在中国的14个接壤国家当中,只剩下印度、不丹两国尚未与中国划定陆地边界,而中国—不丹边界划定工作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印度因素。前国务委员戴秉国近日出版的《战略对话:戴秉国回忆录》一书披露了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的由来和发展,以及目前僵局之所在。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在欢迎晚  相似文献   

19.
<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为关键的任务是要理顺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守成之间的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更多是中国方面的主动和诚意,这种关系的关键词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早在1990年,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积极致力于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美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4,(11)
1994年8月3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闻出版报》发表专题文章,对本刊进行评介,题目是:《"科技经文"融为一体》,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