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安蔚军  于书伦 《河南科学》2014,(6):1108-1114
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至关重要.选择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效益3项评价因素共计13项评价指标,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测算.在此基础上对高新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思路方法提供参考.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RAGA-AHP集成作为研究方法,以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结果显示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Ⅲ级,即一般集约.结论表明采用模糊数学的思想,以高低优劣等级作为结果形式,探索一条既不影响评价工作又具有合理说服力的评价思路,为今后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2017年为评价时间、宁夏整合优化后的22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评价指标,应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入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障碍度分析模型,研究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度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一般集约为主,...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36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完成土地调查,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深入分析了省内各级、各类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集约利用状况,重点剖析了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全省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总体良好,但陇中地区、河西地区开发区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差异显著。全省约83%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但受区位及自然条件影响,各开发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客观现实问题,未来需在政策方向强化引导。  相似文献   

5.
为完成石家庄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挖潜研究,选用了国内当前最能体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16个指标、6个子目标和3个目标,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挖潜研究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了权重、理想值等要素,并应用国土资源部采用的公式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得出石家庄高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0.84分,现实可挖掘潜力为158.75 hm2.将评价结果与同水平的保定高新区做了典型的横比分析,提出了石家庄高新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江西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环境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最后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土地承载力较高,是辖区工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集中区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于解决区域内土地资源紧张、促进开发区土地高效利用及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笔者工作所在辖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区域内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其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高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瑞东 《甘肃科技》2007,23(8):85-86
结合兰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实践,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开发区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并试图探讨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并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参照物,论述了现阶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采用多层次可拓评价方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了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对泉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地矛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四川省18个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运用ArcGIS生成空间结构图,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受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影响较大,受土地利用强度影响较小。从空间结构来看,四川省中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东部城市次之,西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基于以上结果,为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对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来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特尔斐法求得权重构建模型,计算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根据定量化结果和实际情况,同时根据评价标准认为该园区属于集约利用等级。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评价时点的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推算开发区的用地潜力规模和尚可供地年数。分析评价成果为研究确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挖潜计划和相关政策建议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TOPSIS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栎臻 《江西科学》2011,29(4):514-520
针对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横向对比性差的问题,提出TOPSIS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模型。该模型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评价方法3个方面考虑进行构建,为了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选取了4个省开发区进行实例研究,证明了TOPSIS模型应用在多个同级别开发区集约利用程度对比研究上的优势,以及其可操作性强、对样本大小无严格限制的优点,能够客观、有效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构建该评价模型,以期完善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满足评价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居住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通过选择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可挖掘潜力较大;各子系统间发展较协调,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南吉凤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测算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并全面分析了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吉凤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66.05%,集约利用潜力为469.96 hm2;并提出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选取8个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运用特尔斐法和目标值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测算。结论显示:该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8.40,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分别为:449.24hm2、266.99hm2、120hm2,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较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仍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背景下长株潭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日益突出.面向低碳经济走土地集约化道路是科学利用土地的必由之路.应用GIS数据管理与可视化表达技术、变异系数权重确定法、改进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紧扣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长株潭地区为评价目标,选取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的19个评价因子,对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长株潭三市的集约度都在逐年提高,土地利用将更加集约;作为一体化的城市群,株洲市的集约度明显低于长沙和湘潭地区,潜力较大。评价结果较好地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度发展状况,为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