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无论是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还是布热津斯基的“全球大棋局说”,均将东欧或者欧亚大陆视为具备地缘操控能力的大国(如历史上的英国、俄国/苏联以及当前的美国等)主导甚至控制世界的关键。换言之,虽然欧亚地区的中小国家往往属于地缘政治博弈的次要角色,但这一区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学"从19世纪后期的欧洲诞生后,历经波折,最终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解读国际关系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和视角。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观及其实践对于理解"地缘政治"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是解读地缘政治的上佳案例,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政府制定的从"遏制"战略到"超越遏制"战略期间一系列的地缘政治战略理路和时间,藉以对"地缘政治学"获得更生动全面的认识,以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理论产生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北约东扩的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08,(20):12-12
在整个冷战时期,欧洲的地缘战略结构可谓泾渭分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以易北河为界展开直接而紧张的对峙,相互之间都夸大对方的威胁并在行动上做出过分反应,所用手段也基本上限于传统的权力政治范畴。由此带来的也是比较简单的战略关系,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相互疑惧、相互防范、相互对抗,虽然间或也有一些协调,但一直都构不成主导性因素。这种简单的关系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从欧洲扩展到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极大限制了国际关系的活力。冷战结束,华约解散,迅速打破了原有的地缘战略结构,也深刻冲击了过时的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冯梁 《世界知识》2021,(1):16-19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也在悄然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现状,日益影响世界政治未来。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大致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至拿破仑战争结束,地缘政治主要围绕欧洲陆海争霸进行,核心是陆权斗争,海洋争斗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陆上争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本文对我国西部面临的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沿革,表明西部大开发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观念的巨大转变,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焦虑大概是当下欧洲最普遍的心态之一。这种心态在2024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主题——“双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欧洲的焦虑不仅源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源于2 0 2 4年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更确切地说,是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的可能性。其实,欧洲的焦虑从上一次美国大选之后就一直存在。虽然拜登的当选让欧洲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8.
正中亚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近邻,是欧亚大陆板块的腹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缘位置,地区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各民族国家进程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得益于地缘环境的封闭性,中亚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并影响着生成于此的地缘政治特征。同时,处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位置,又让中亚各民族不断受到外来强权中心和强势文  相似文献   

9.
栗月静 《世界博览》2012,(15):85-85
美闻人塑造了全球消费者的娱乐口味,并把美国人的观念灌输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虽然大西洋对岸的“表弟”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实力上已然掌握了霸权,但是长久以来欧洲一直认为自己文化上的优势是不可挑战的: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只有欧洲才是伟大文学、高级时装和新时尚的诞生地。虽然美国文化已经传播到全球各地,但是欧洲人认为它是低端浅溥的,超人和好莱坞在毕加索和戛纳面前一钱不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力图控制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行进了100多年,不仅具有连续性、结构性行进的特征,而且其最终目标将直指蒙古。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缘环境解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缘环境理论,构建了地缘环境解析框架,从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和地缘空间4个层次对美国地缘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地理环境赋予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条件、绝对的地缘优势和拥有世界权力的可能。美国的地缘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对抗、竞争、合作、同盟等多种形式。地缘结构具有重要功能,倒三角结构、多极结构、两极结构、一超多强结构带给美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方面的地位、权力和利益,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地缘理念结构亟需更新。美国主要的地缘空间横跨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可划分为腹地、核心地缘空间、海洋地缘空间和外围地缘支点。进入21世纪,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对外关系与地缘战略也呈现出新一轮的变动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地缘环境。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构建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制定自身发展的地缘战略等手段积极塑造自身的地缘环境,破解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问题,维护中国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富景筠 《世界知识》2022,(10):38-39
<正>苏联解体后,里海能源一直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焦点。长期以来,美国在里海地区的首要战略利益是打破俄罗斯的传统垄断地位,通过把该地区与世界经济体系直接相连,推动地缘政治格局重组。为此,美国和欧盟极力推动欧洲油气管道建设的多元化,以削弱俄罗斯、伊朗在里海地区的传统影响力。俄乌冲突爆发后,美率西方对俄发起严厉制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在能源领域实施禁运。  相似文献   

13.
外刊要论     
旧日宗教重返欧洲政治Timothy A.Byrnes(科尔盖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与美国人相比,以"世俗化"自居的欧洲领导人向来在宗教问题上言辞谨慎,但近日也出现了向美国靠拢的趋势。欧洲政治重现宗教色彩,原因有二:一是欧洲穆斯林移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亚地区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能否顺利发展并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直接关系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成效。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大国力量和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地区。无论从地缘政治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09,(10):10-10
美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乔治·弗里德曼领导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出版了《中国地缘政治》一书。书中提出了中国“孤岛”型地缘政治格局的概念,对中国目前地缘政治态势进行了分析,其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过20年的所谓"反恐战争"后,美国狼狈逃离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这一变局不仅使阿富汗政治格局发生彻底改变,也对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中东地区国家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伊朗:由敌人到伙伴目前,  相似文献   

18.
储殷 《世界知识》2014,(19):62-63
<正>近来,美国黑人迈克尔·布朗被警察射杀一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涉及美国政治中最敏感的黑人问题,无论是总统奥巴马的强烈关注,还是底层黑人群众的激烈抗议,都并不令人意外。与此同时,有一个现象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美国、欧洲两地黑人在抗争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相比于美国,欧洲黑人显得格外的"安静"。这种"愤怒"与"安静"的差异背后,折射出美欧两地黑人族群在历史、组织与政治上的三点大不同。美欧黑人发展历史大不同美国黑人历史开端于黑人奴隶的血泪史。17世纪初期,美国大陆最  相似文献   

19.
记得大约10年前,在与友人谈论未来国际关系走向时,曾有人提出,素有欧亚大陆软腹部之称的大俾路支地区(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毗邻地区的泛称),将有可能成为多事之地。其时,苏联刚刚解体;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得手,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勾画着单极世界秩序的蓝图;而中东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正迅速而坚定地向中亚地区蔓延渗透。在浅浅的记忆中,不记得同仁们当时曾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一切似乎只是缘自对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3年11月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两年半过去了。叙利亚内战也已持续五年有余。这两场危机兼具国家内部冲突、冷战遗留因素、非传统安全挑战和大国战略利益之争等多重背景。围绕这两大热点问题,从欧洲到中东形成了一条国际安全的"动荡线"、地缘政治的"断裂带",局部大有冷战重来之势,对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形势和全球战略格局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和美国都直接介入了乌克兰、叙利亚问题,并且以之为平台,相互展开了激烈的战略博弈。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俄美各自得失几何?从全球角度观察,俄美借力两大热点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